費英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學語文似堆沙,是逐步積累的過程。寫作竅門也是如此,多讀多寫。只有寫,才會寫。如何開啟孩子自信的寫作?
一、飽讀詩書——感悟樂趣
寫是不能與讀分開的,讀是寫的基礎和前提。葉圣陶先生說過:“閱讀的基本訓練不行,寫作能力肯定不會提高。實際上寫作基于閱讀,教師教得好,學生讀得好,才能寫得好。”要讓孩子學寫作,首先要讓孩子愛上語文,并積累好詞好句。這就要求教師一步一步引領他們去閱讀優美文章,感悟精彩語言,體會思想內涵。
例如,在低年段,教師就可以引導孩子分類積累一些好詞佳句,如:描寫人物外貌的、心理的、動作的;描寫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描寫景物的、動物的等。讓這些好詞佳句在無形之中變成自己的語言。再通過課堂上的共同學習和課外的自由閱讀,逐步領悟語文學習的樂趣。每個年段根據學生實際,推薦適合閱讀的書目,讓孩子浸潤在濃濃的書香中,養成愛閱讀會閱讀的好習慣。每個年段教師有意識地制定不同的教學策略為孩子寫好作文進行鋪墊。比如,一年級時,教師可以通過給孩子們講故事,讓孩子們用耳朵傾聽,然后要求孩子們進行信息提取:如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和經過。再要求孩子同桌間講述。孩子由聽故事內化為講故事,再可延伸為寫故事。無論故事寫成怎樣,提筆寫的勁頭教師需大加贊賞,保護激發學生最初寫作的熱情。
二、大膽表達——增進信心
觀察是寫作的基礎。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觀察是智慧的主要能源。”素材的積累需要訓練學生平時認真觀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寫日記是一種比較簡便的提高寫作能力的方法,尤其適用于年齡較小的學生。學生學會了觀察,在觀察中積累素材,寫作文就不會覺得無話可說。
寫作的起步階段,不必強調種種規矩,應讓孩子放膽去寫。例如,通過寫日記,可以從小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可以鼓勵孩子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說的話用文字寫下來,消除寫作的神秘感,讓他們去說自己想說的話,自己的真實感受。這就需要教師引領孩子平日里善于發現,做個有心人,認真觀察體悟生活。也可讓家長配合引導孩子參與生活觀察,和孩子一起做些有趣的事,如和孩子一起發黃豆芽,寫豆芽生長記。和孩子騎車遠行,感受一路的風土人情,記錄旅行的點滴。最簡單的可留意四季變化和晨起夕落等自然變化,讓孩子及時把發現的美,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寫下來。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是積累素材很好的途徑。教師再可通過各種表揚方式,增進孩子寫作的自信心,讓孩子體會到相應的寫作成就感。
三、增強實力——以情造文
自信心的增進,讓孩子不再怕寫作文。如何引導孩子增強自己的寫作實力呢?在寫作手法上,教師應該提出新要求:能不能在寫作時用上成語用上修辭手法讓你想表達的內容更生動。孩子寫完,只要有好詞好句用于文中,教師應該圈出并批注此處用得好。能不能在作文中表達自己想表達的情感,讓作文富有生活氣息,表揚會將情感滲透在字里行間的地方,讓孩子體會為何精妙。教師可以通過榜樣渲染,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有目標可尋,再結合自身特點,增強寫作的實力。
四、追求優秀——享受自豪
寫作文想要有突破,要學會構思。有了隨意作文作鋪墊,才能寫好命題作文。給出作文命題,要求孩子動筆之前想一想:根據題意,整理回憶腦中的材料,決定寫哪些內容;確定先寫什么,再寫什么;哪些最能表達你內心的感受,必須詳寫,哪些只要略寫;怎樣抓住特點細致描寫,哪里只要一筆帶過,景如何烘托情,如何寫出心理變化的曲折度,如何立意新穎,如何取別致的題目等。當然,這些指導雖是寫好文章的前提,卻容易使孩子的思維束縛。但孩子若有生活素材和語言知識的積累,有隨意作文的鋪墊,就會有個性思維表達的需要,寫出來的作文自然而然就不同了。
另外,也要了解一些常用的表達方法和技巧,比如如何寫好開頭和結尾、如何寫人、如何記事、如何寫好景物等。掌握這些常用的表達方法和技巧對于我們寫好作文也會起到很大的作用。高年段可以由家長共同配合,孩子歸類自己寫的作文,策劃設計出屬于自己的書,在班上展示交流,尋找亮點的同時享受寫作帶來的自豪。
總之,寫作文不只是功利地讓孩子掌握應付考試技巧,而是讓每一個孩子都喜歡寫作文,都能夠通過作文學會表達,學會思考,扎扎實實地掌握運用語言文字。
(作者單位:江蘇省吳江實驗小學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