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延等
摘 要:安全問題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最關注的話題,雖然民用航空的快速發展,使得航空風險也在逐漸的降低,但從目前事故發生率來說,仍然不能達到人們的要求,畢竟航空安全是關系到旅客生命的問題,由此如何加強航空安全風險管理,建立完善有效地管理體系成為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航空安全 風險管理 模式
中圖分類號:F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3(c)-0147-01
在航空業日益發展的今天,越來越需要通過建立科學化、規范化和系統化的安全風險管理模式來應對各種突如其來的風險,擺脫以往傳統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促使航空業從安全管理制度方面和風險防范能力方面得到改善和提高,讓安全風險降到最低。
1 航空安全風險管理的相關內容
由于航空業的自身屬性促使人們對它的安全期望值較高,但任何事件都是存在風險系數的,沒有絕對的安全存在,所以說安全風險管理只是將所確定存在的風險降到盡可能最低的一種手段。
在研究安全風險管理模式時要通過識別航空設備、人員或是組織的危險來進行風險識別,評估風險發生后所帶來的后果和發生嚴重性的概率,以及所發生的風險是否能在航空風險安全績效標準范圍內和制定風險管理的方案,根據這些前期準備能在風險發生時做出及時有效的應對措施。另外在航空安全風險管理中有三個管理主體,一是在飛行過程中的安全管理,二是機場的安全管理;三是空域的安全管理,由于風險具有不確定性和客觀性等特點,因此無論是哪個管理主體都需遵循避免或是減少損失的原則,先從制度、組織和日常管理中加強安全管理,再從風險管理手段方面進行管理。
2 航空安全風險管理模式的探討
2.1 航空安全風險管理制度模式分析
在航空安全風險管理模式中的前提條件是具備健全的制度,其中包含了航空業的理念、目標和組織結構,所以先要讓員工具備安全的理念和目標,明確安全第一是整個航空業的核心和安全管理的基礎,以及在安全問題上需要達到哪種標準,通過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是可以避免航空安全風險的等內容,比如具備主動報告的意識,就是提高航空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組織結構方面,機構設置精簡,讓員工與上級領導的溝通比較順暢,減少不必要的中間環節,實現信息傳遞的有效和及時,同時要注重發揮員工參與的作用,鼓勵員工參與,這也是有助于促進員工積極主動報告風險問題的措施。此外還要將安全問題責任落實到個人,尤其是航空業的領導要有做出承諾和明確責任的意識,并且有兌現承諾的行為措施,這將對安全風險管理制度化落實到實處有極大的幫助。
2.2 航空安全風險識別管理模式分析
在具備健全的安全風險管理制度后,再按照風險管理的途徑來健全管理模式,讓安全風險模式由以往的被動性轉變為主動性,從而大大降低風險的概率。
在航空安全風險識別管理模式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安全信息的來源,所以在管理模式中需要對信息系統安全體系進行建設,一是在管理方面,以安監部為中心,各行其職責,對安全信息進行接收和歸檔,并按照工作程序進行下發,使得各部門收到相關信息后,依據航空業的指導性文件能有效地監控和貫徹落實。二是技術方面,主要是為了保障信息系統安全體系能有條不紊的進行實施,所以需要對監控系統、網絡維護和防范進行技術加強。當有了安全信息的來源后,再進一步對航空安全風險進行識別,主要根據不安全事件的統計、數據分析和日常的安全檢查來進行識別,為后續的風險評估管理和應急管理奠定基礎。
2.3 航空安全風險評估管理模式分析
當確定存在安全風險后,就需要對風險進行評估,因為并不是所有的風險都是不可接受的高風險,所以進行風險評估可以斷定風險是屬于不可接受的高風險、可接受的低風險還是處于兩者之間的風險,從而做出相應的應對措施。一般而言在風險評估管理模式中包含了安全風險評估和控制方案評估兩大類,一是安全風險評估,主要是對人為因素進行評估,包括員工的生理、心理狀況是否良好、個人專業、應急和團隊協作能力是否具備;設備因素,包括設備是否完備,維修和維護是否符合要求;環境因素,包括天氣或鳥這些客觀環境是否存在、空管的設備或是指揮是否達標;管理因素,包括信息溝通是否失真、組織結構是否合理、管理體制是否規范,當這些評估指標確定后,再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嚴重性和風險水平進行評估。二是風險控制評估,是用來衡量航空業人員對控制風險的有效程度,同樣也是根據相應的指標數據進行等級劃分,其中考慮的因素包括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時間限制等方面,通過上述數據的整理分析,能較為準確地評估風險,并能有效地實現對航空安全風險的管理。
2.4 航空安全風險應急管理模式分析
在應急管理模式中,需要建立應急反應機構,保證在風險發生時能將信息快速準確的傳遞,首先由風險識別中的安全信息體系對信息源進行核實,確認無誤后進行信息的初期傳遞,同時對信息做進一步的收集工作,接下來對風險進行評估,判斷其風險嚴重程度,如果為一般性事件,只用報告完后進行歸檔記錄,如果是不可接受的風險,則需要做進一步的技術決策,對起飛前的情況進行掌握,并全面啟動應急措施,組成臨時的應急反應中心和行動小組,與此同時,調整和落實應急方案,組織醫療救援和后勤保障工作,最后對旅客、機組等人員、設備的信息進行收集,對事故進行調查等,所以建立這一系列完善的應急處理流程后,能保障航空業人員在不可接受的高風險中進行條理清晰的工作安排和開展。
3 結語
該文主要圍繞航空安全風險管理模式進行了探討,認為沒有絕對的安全,它只是一個相對概念,也就說明在人為的管理措施中,需要加強風險的防范意識,樹立健全的制度和工作流程,才能有效地將風險降到最低,最大程度的保障人們的安全問題。
參考文獻
[1] 岳仁田,尹小貝.航空安全風險管理模式探討[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07(2):118-120.
[2] 何光勤,張敏倩.SMS體系下的航空公司安全風險管理研究[J].科技風,2013(3):265-266.
[3] 惠翔.基于模糊理論的機場安全風險評估研究[J].空中交通管理,2011(6):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