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瑜
當今的課堂應該是能讓學生有所收獲的課堂,這樣的課堂是“體驗的動態課堂”,它是在教師有效地組織、示范、引導下,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而實施的課堂。那么教師應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互助學習呢?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總結出了以下幾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基本策略:
一、激趣導入,引領學生主動參與
莎士比亞說過:“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受益。”那么哪些活動才是學生感興趣的呢?我覺得情境導入尤為重要。課堂一開始,我經常設計一些師生可以共同參與的活動,如:猜謎、講故事等,學生很快就被吸引,關鍵的是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去感染學生,讓學生產生“我要學”的欲望。例如:在讓學生掌握全音符、二分音符、八分音符時,我先不說它們抽象的名稱和意義,而是讓學生模仿小貓、小狗等學生熟悉的動物的叫聲,學生獲得了感性認識,了解了聲音的長短,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從而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知識。
二、尊重聽想感受,培養聆聽習慣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聆聽是一切音樂活動的根本。在低年級的音樂歌唱教學中,我們采用最多的是聽唱教學法,一首歌學會了,不如說是聽會了。但如果讓學生一味無目的地聽,學生們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所以我們在歌曲教學中必須精心設計每一遍聽賞音樂的要求,讓學生帶著不同的問題多次聆聽音樂,并把它放入相應的學生感興趣的音樂活動中,我覺得更關鍵的是,教師要和學生互動,用表情去感染學生、引領學生用心去感受,使學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如:在欣賞《獅王進行曲》時,我先讓學生聆聽一段獅王出場時候的音樂,“猜猜這位主人公是誰?”孩子們一個個情緒高漲。聽后有的認為是大象,有的認為是狗熊,還有的認為是老虎,當然也有學生猜出是獅子,我都及時肯定了他們的想法,因為這些動物都是笨重而緩慢的。然后讓學生們按照他們自己的想象跟著音樂去表演他們所認為的動物出場,孩子們在音樂的伴奏下表演得特別精彩。接著揭開謎底,讓樂曲的主人公出場,并抓住獅子的特點再隨音樂演一演,這樣,反復地帶著不同的形式多次聆聽音樂,學生不但不會感到枯燥,同時還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個性特點。
三、互助創造,給學生探究知識的空間
在音樂課堂上,我經常設計一些有意義的音樂活動,給學生探究問題的空間,發揮他們的想象力,鼓勵他們大膽創造。在學生能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之后,讓學生分組討論,各顯其能,進行創造性表演,豐富歌曲的表演形式,并給他們自己討論成果的平臺,發揮學生個性化的特長,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唱《金孔雀輕輕跳》時,我將這堂課的課題定為《走進傣族》,首先帶學生走進傣族,欣賞一些傣族的圖片,并用該歌曲的伴奏音樂作為背景音導入新課,而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適當地滲透一些傣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動作,為后面表演歌曲打基礎。歌曲學會后,提出問題:“你想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表現這首歌呢?”根據學生的回答,將全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發揮小組成員的力量進行討論,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更好地表現歌曲。分組展示時每小組派一個代表先介紹一下本組的討論結果,其他成員也可以適當地補充,并進行整組展示,給他們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其他同學給予評價。在同學們自主參與、互相評價的過程中,形成了自主、高效的課堂氛圍。
四、鼓勵評價,樹立自信心
在音樂課堂上,我們要經常鼓勵學生,增強學生自信心。在課堂上越來越多的小手舉得高高的,即便有時候學生的想法有點出乎我的意料,我也會用一個微笑給予他們肯定與鼓勵。曾經教過一名學生,她很內向,有一次,我讓學生單獨演唱歌曲,很多同學都自告奮勇,唯獨她想舉手又不敢舉。我知道她其實是很想表現自己的,但因為膽子小,又把手給放下了,于是我急中生智,說今天請第五小組的同學來演唱,我們依次“開火車”,因為她就坐在第五小組的第三個。輪到她表演的時候,我看到她的臉一下子就紅了,并且在演唱的時候都不敢正眼看下面的小觀眾,一直頭低著唱,最后她很努力地唱完,我帶頭給這位同學鼓掌,并鼓勵她說:“你的聲音很好聽,唱得也不錯,聲音能再響亮一點就更好了。”說完我看到她靦腆地笑了。實踐證明,只有從各個方面去溫暖他們的心,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激起他們的求知欲,他們才能積極發言,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總之,在自主互助課堂的改革道路上,會遇到很多的困難,但我相信,教師會用智慧和堅韌為自己導航,用行動和愛心為自己掌舵,讓我們攜手共進,一路前行!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馬塘鎮潮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