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嵐嵐
摘 要:語法教學從來就給人們留下了生動不足、刻板有余的印象,在新課程標準下,該研究者通過創設情景,設計任務,開展活動,變枯燥的語法教學為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促進了職業中學學生對語法意識的體驗。該文就如何優化語法教學進行一些探討。
關鍵詞:情景 活動 語法 體驗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3(c)-0175-01
語法教學是英語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貫穿于基礎英語教學的一條主線,語法是掌握英語的一種途徑、一種輔助手段。新頒發的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教學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因此該研究者在語法教學中不僅僅停留在語法知識,語言點的傳授、講解上,而是利用現代化教學媒體,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從已學知識著手,從學生語言輸出中設計了一些教學活動,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語法教學成為培養語言能力的一環,成為培養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手段。
1 創設情景,組織活動,激活元知識
英語新課標倡導任務型教學。任務型教學就是通過設計出一些真實性和準真實性的具體場合的情景和景象,為語言功能提供充足的實例,并活化所教的語言知識。這種生動性與形象性,有助于學生把知識融入生動的情景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以往傳統語法教學枯燥無味的局面。創設的情景越真實、活潑、生動,學生就能越快速理解所傳遞的信息,觸景生情,激活思維,激發表達思維的欲望。
學習語法規則是為了掌握語言,進行交際,不能為學語法而學語法,英語語法教學必須在方法上有所創新,有所進步,以更有利于培養學生使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職業中學英語教材的每個單元都有情景對話的內容,如問候、告別、問路、購物等,在語法教學時根據不同的內容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給學生創造更多的表演機會,讓他們嘗試運用英語交際的樂趣,使學生有一種輕松、愉快的情感并積極地投入到這些學習活動中去。該研究者在執教英語第一冊第七單元語法部分的時候,該研究者設計了自由論壇(free talk)導入新課。該研究者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通過日常對話,談論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將學生原有知識活躍起來,使其具有粘合新知識、構成新認知結構的活力。該單元的話題都是圍繞生病(sick)展開的,而該單元的語法是關于將來時態的。于是該研究者很幽默地通過Free Talk對學生提問:Hey guys,I feel sick today.My head is killing me.Am I going to die?開始先由師生之間雙向活動,逐漸轉向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多向活動,不斷變化角色,創造一種真實的英語環境,自然地引出句型關于將來時態的表達方式。
2 再現情景,開展活動,找到最近粘合點
雖然,現在仍然可以使用一些句型套用、中英文列句互譯方法去操練語法,但總體說來,這種方法顯得枯燥、乏味、單調、陳舊,而且效果也不太理想。因此該研究者在設計任務時注重語言形式和語言功能相結合,讓學生在掌握語言形式的同時,學會自我培養掌握語言功能的能力。每一階段任務的設計均具有一定的導入性,如視聽導入、名句導入、類比導入、時事導入等等,使學生在學習語言形式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任務的訓練來理解語言的功能,并能運用于交際活動之中。
學生通過完成具體的任務來學習語言,并通過完成任務來獲得和積累相應的學習經驗,享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如:在教職中英語教材第一冊第6單元Go Out and Enjoy Life!的語法部分時,通過多媒體投影再現本單元Reading and Writing的圖片及課文,要求學生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討論,教師可以用以下的問題進行引導:Is the Fountain Square busier than other places? Is this place more popular than other ones?等等。就投影呈現的知識進行討論,教師可以用以下的問題進行引導:Do Chinese people live a healthy life? Do you think that you will live longer than 100 years?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復習了該單元Reading and Writing部分的知識,同時學生也學到了正確使用形容詞的比較級,還得到語言交流的機會。這個過程是師生雙方交際的過程,是學生對以往具有的語法能力輸出的過程,也是學生為填補教師(或學生)所提問題中所含信息溝的過程,也為新語法能力的培養鋪平道路。
3 渲染情景,深化活動,加深對語法意識的體驗
任務型教學法的理論基礎基于語言習得的研究成果,課堂中師生和生生的互動和交際有助于學生運用語言,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產生語言的習得,并最終達到掌握語言的目的。
在所有英語專業課程中,語法教學從來就給人們留下了生動不足、刻板有余的印象,而不免對其“揮之不去,納之乏術”。這首先是因為語法這門課的不可任意發揮性剝奪了這門課的創造性和有趣性。所以在設計活動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這一原則,從聽讀入手,過渡到說,落實到寫。所設計的任務由簡入繁,由易到難,前后相連,層層深入,形成由初級任務到高級任務,再由高級任務涵蓋初級任務的循環,并由數個微型任務構成“任務鏈”。該研究者在執教職中英語第一冊第9單元的完成時態這一課時,我設計了小組討論活動(discuss in groups)進行復習鞏固。通過多媒體呈現一組圖片,要求學生用課堂上學習的句型(How long have you been in…?For/Since …),談論學生中的熱點、焦點問題:學習年限(school years),旅行(travelling),學生之間互相了解(knowing each other)等等。通過討論,學生進行一次生動的思想教育。
任務型語法教學反映出外語教學目標與功能的轉變,體現了教學從關注教法轉變為關注學法,從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從注重語言規則轉變為注重語言習得。在語法教學中,要努力創設情景,豐富教學活動,給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英語聽說環境,變枯燥的語法教學為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走進教學的全過程,盡量讓學生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動手操作,實現“六大解放”,提高教學效率,努力培養學生語言應用能力,促進了學生英語素質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 劉升民.外語與外語教學[J].語境與英語教學,1998.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