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淑珍
[摘 要]《數學課程標準》把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作為數學教學的四個總體目標之一。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準確把握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內涵,認真探索有效培養的途徑,使學生獲得真正的發展。
[關鍵詞]數學教學 情感態度 價值觀 學習態度 體驗 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33-028
積極的情感態度在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把知情融為一體,讓認知和情感彼此促進、和諧發展,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一、開放設計,培養學習情感
數學學習情感是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學習動機等內心的多種體驗,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有著直接的影響。同時,《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應使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營造求知氛圍,把學生引入與問題相關的情境之中,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然而,學生間存在著個體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要兼顧每個學生的發展,采用開放性的教學設計,讓他們都能享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
例如,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對一個長和寬都是4厘米、高8厘米的長方體木塊,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并解決呢?
生1:這個長方體的棱長總和是多少厘米?列式為8×4+4×8=64(厘米)。
生2: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是多少?列式為4×4×4+4×8×2=128(平方厘米)。
生3: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列式為4×4×8=128(立方厘米)。
……
在學習過程中,數學知識水平較低的學生解決難度較小的問題,數學水平較高的學生解決難度較大的問題。課堂上,學生高高舉起的小手、自信的笑臉,說明他們都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
二、善用知識,養成學習態度
態度決定一切,良好的學習態度有助于養成勤奮學習的習慣。數學是人類歷史長河中光輝燦爛的文化,數學教材不僅是數學知識的載體,更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如學生通過閱讀了解到以下信息:秦漢以前,人們將“徑一周三”作為圓周率,后來發現圓周率的誤差太大,應是“圓徑一而周三有余”;三國時期數學家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求得π=3.14;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鉆研和反復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并得出了π分數形式的近似值,其中取六位小數是3.141929,它是分子和分母在1000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祖沖之所具備的持之以恒的精神和認真勤奮的態度,無疑會對學生學習態度的養成產生巨大的影響。
三、走進生活,體驗數學價值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將具體的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帶領學生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例如,教學“購物”這一內容時,雖然學生對購物比較熟悉,但還缺乏具體的經歷和體驗。于是,教師組織這樣一個實踐活動:帶領學生一起去購物,讓學生感受購物的方法以及經歷購物的過程,然后回到課堂上互相交流自己的收獲與感想。交談過程中,學生興趣盎然,課堂氣氛非常熱烈。這樣教學,既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又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總之,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既是一個隱性的過程,又具有顯性的特征。因此,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各種機會,設計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促進學生更喜歡學習數學,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 參 考 文 獻 ]
[1] 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金成梁,劉明祥等.《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
[3] 朱學燕,徐光考.數學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的探索[J].數學教學通訊,2007(8).
[4] 濮建軍.數學情感與態度是學生發展的動力[J].師范教育,2004(5).
[5] 曹建軍,劉小芳.淺談初中數學情感與自信心的培養[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1(6).
(責編 杜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