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萍
摘 要:隨著世界范圍內企業社會責任運動的蓬勃開展,我國企業的慈善捐贈行為也在不斷進步之中。本文對揚州市多家企業進行了調查研究,分析了取得的進步和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關鍵詞:企業慈善捐贈;影響因素;對策建議
隨著世界范圍內企業社會責任運動的蓬勃開展,我國企業的慈善捐贈行為也在不斷進步之中。通過對揚州市多家企業的調查研究,本市企業在慈善捐贈方面局部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整體而言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企業慈善捐贈水平較低、增長速度慢、缺乏主動性、方向分散以及組織管理不足等特點。
1 企業慈善捐贈行為的影響因素
1.1 社會環境因素 ①社會公眾對企業缺乏信任,部分企業虛假捐贈或者對捐贈放大宣傳,公眾對企業捐贈缺乏信任感,這對那些真正熱心公益事業的企業是一種挫傷。②社會公眾對企業的期望過于理想化,即要求企業是毫不利己的純粹利他行為,把企業捐贈與企業戰略、品牌和市場經營完全割裂開來。這與企業追求利潤的根本需求相矛盾,不利于鼓勵企業捐贈。
1.2 慈善機構因素 ①揚州市慈善機構數量少,規模小,服務水平較低,不能滿足企業希望把公益項目做成規模、做出影響力以宣傳自身的需要。②企業慈善捐贈不夠透明。揚州市大部分慈善機構組織管理水平沒有跟上時代需要,比如資金和項目缺乏透明度,影響了企業對慈善機構的信賴。③企業捐贈后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不能直接衡量,往往只單純以捐款數額來作為評價企業慈善行為的標準,極大地影響了企業參與慈善的積極性。
1.3 企業自身因素 ①很多企業社會責任感不強,將慈善捐贈看作一種社會對企業的附加義務,并認為企業頻繁、深入地參與慈善捐贈行為,會影響企業正常運營。②企業的規模、發展周期和行業特征都會對企業慈善產生一定影響。一般來說,小企業參與慈善的積極性要低于大企業;處于成熟期的企業會加大對慈善事業的投入,因為這一時期企業需要提高知名度,獲得顧客的品牌忠誠;與公眾接觸較多的行業如零售、保險、旅館業等,一般通過參與慈善事業來提升公眾形象。③大多數企業還沒認識到慈善捐贈和企業發展之間的互利關系,不能從戰略角度看待捐贈,把捐贈看作一種成本和負擔,由于缺乏戰略規劃,企業的捐贈熱情會受到影響。
2 完善民營企業慈善捐贈的對策建議
在以上結論的基礎上筆者探索了幾個完善揚州市企業慈善捐贈行為的對策建議。
2.1 發揮政府領導職能,創造有利的慈善捐贈環境 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應該扮演為企業提供服務的角色,政府要主動為企業發展提供服務,營造良好的環境。政府為企業服務,企業也會回報社會。比如很多公共產品的供給,政府是直接的責任者,但在某些領域,政府可能無暇或無力顧及,此時企業實施了慈善捐贈行為,補充了政府公共職能的缺失,服務了社會公眾,保證了社會的穩定與發展。②號召社會關注,激勵先進,表彰典型,創造和諧的社會環境。通過開展“優秀企業公民”評選活動,推選參與慈善事業的先進企業典型,表彰承擔社會責任有突出貢獻的企業。激勵措施可以多樣化,除了物質激勵如減免稅款等,還可以對有誠信的企業予以必要的精神激勵。③開展有針對性的企業家培訓工程,加強企業家關于社會責任感的教育,明確企業不僅僅是以追逐利潤為唯一目標,還應該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企業慈善捐贈就是實現企業社會責任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實施捐贈,企業不僅做到了利他,而且可以自利,獲得雙贏。
2.2 建立公眾對企業捐贈的信任和支持 ①公眾關注企業捐贈還停留在具體的捐贈數額上,并不去關注捐贈的實際效果。公眾輿論壓力往往指責那些捐贈數額較少的企業,迫于壓力,這些企業會選擇不捐款或者隱捐。②公眾對待企業捐贈,不論數量多少、規模大小,都應該保持寬容、信任。寬松的社會環境更有利于企業捐贈熱情的提高。
2.3 建立一批有水平的慈善機構 ①慈善機構要具備獨立性。一旦建立,既要獨立于政府,也要獨立于企業,但可以接受監督。慈善機構要建立自己的價值觀、使命、戰略、團隊和項目,形成內在的道德自律,同時要接受外部有效的監督。如果慈善機構在建立之后,政府、企業還繼續參與慈善機構事務,所有的人員都是政府、企業選派,很多項目都跟政府、企業存在關系,甚至資金如何運用也都由政府、企業支配,這樣大家就會質疑其公益和動機,效果也會適得其反。②慈善機構需要專業化,不僅包括不同的慈善機構自身經營范圍的專業化,比如說有的慈善基金專門致力于環保,有的慈善基金致力于搶險救災,有的慈善基金致力于兒童教育、希望工程等;還包括慈善機構內部項目和運作過程的專業化、人才的專業化、管理的專業化。這樣可以形成慈善基金差異化的競爭和差異化的服務。③慈善機構的服務應當具體化、詳細化。比如讓企業清楚地了解有效的企業慈善活動的操作步驟,充分利用機構獨有的能力來幫助企業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2.4 立足企業自身,苦練內功,積極投身慈善捐贈活動 ①增強企業實力。企業實力增強了,才會有更好的捐贈能力。做好企業的戰略選擇,選擇自身具有發展優勢又有較好市場空間的行業或項目,避免低層次重復建設;調整企業的經營模式,這直接關系到企業經營質量與經營能力的成長問題;運用現代管理方法,建立起科學的管理組織結構;引進科技和創新型人才,提高產品科技含量,最終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②強化企業社會責任理念。在企業中大力倡導社會責任理念,建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管理和考核體系,并運用企業社會責任的有關要求對企業的社會經濟效益進行檢查,評出等次。只有讓企業成為真正的企業公民,才能實實在在地履行企業社會責任。③提高企業家的素質。在慈善捐贈行為積極的企業中,企業家的個人素質起了很大的作用。企業家是企業履行慈善捐贈行為的引導者,只有企業家自身具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才能充分發揮企業家在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中的領導作用。在社會中提升企業家的社會地位,提高企業家的社會聲譽,樹立一批企業慈善家榜樣,引導更多的企業家投身社會慈善事業,推進社會和諧進步。
參考文獻:
[1]楊團.中國慈善發展報告(2011)[R].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4.
[2]易開剛.民營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理論與實證研究——以浙江民營企業為例[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