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華
摘 要:本文以地理教學模式構建的理論為基礎,從課程整合的角度研究具有學科特色的教學模式,試圖在地理信息技術支持下構建創新型的地理教學模式,使信息化教學模式進一步地理化,以期使地理教學改革與教育信息化相融合。
關鍵詞:地理信息系統;地理教學改革;新課標
基于當前教育信息化發展的背景,將信息化技術與地理教學模式相融合,對地理教學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而地理信息系統的運用則架起了地理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之間的橋梁。
一、地理信息系統的運用是地理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
1.地理教學改革的宏觀要求
要利用信息技術“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是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所明確提出的。同時,新的地理課程標準也被給出,其中明確提出“在地理教學中要加強信息技術的使用”,培養學生地理信息意識和能力。促進地理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勢必要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術,這已然成為地理教學課堂改革的必然要求。在地理教學改革的宏觀條件下,雖然傳統教育對地理教育的束縛正在逐步減弱,但是在實踐中還存在諸多的問題,步入地理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之路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例如,教師以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認識度不夠,與地理課程的結合點較少,教學模式選擇和應用不合理等,這些都嚴重阻礙了地理教學改革。
2.課程范式創新的要求
在地理課程改革逐步強化發展的背景下,地理教學范式展現出了差異化和時代化的特點。我國地理教學改革深受時代教育觀念和學科科學發展的影響,不停地在發生著改變。教學范式雖然種類多樣,但都存在著本身的優點以及或多或少的缺陷。這對地理教師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線教師必須選擇適合某種教學情境的教學模式,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實現教學方式的多樣化,進而達到吸引學生、充實教學過程的最終目標。
3.地理信息技術運用于地理教學改革的理論依據
(1)教育信息化理論。教育信息化的過程應髙度重視對教育系統以信息的觀點進行信息分析,并在此前提下進行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充分運用,設備上,加強計算機及其輔助工具、網絡基礎設施等信息處理設備的運用;技術上,依賴遠程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為主的信息技術;資源上,主要指建設數字圖書館和制作教育網站的信息資源。
(2)教學范式創新理論。高中地理新課標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強調注重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地理教學的影響,營造有利于學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識和能力的教學環境。”這為地理教學范式的創新點明了道路——地理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相結合。教育技術專家南國農教授認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把信息技術以工具的形式與學生的課程融為一體,使之成為輔助教師教學的工具、幫助學生認知的工具,是重要的教材形態和教學媒體;或者把信息技術融入課程教學的各個學習領域,既是學習的對象,又是學習的手段。”
二、地理信息系統支持下的地理教學模式設計
地理教學模式設計重點在于圍繞地理信息技術教學環境進行設計,在此基礎上結合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地理信息技術應用形式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以學定教”,科學地安排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使教學過程最優化。
第一,要考慮哪些地理信息技術可以應用在地理學習中。
根據目前學者們的研究,地理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利用形式主要包括:基于地理信息技術軟件平臺的運用、GIS地理空間分析教學、地理數據存儲與可視化、數字地圖操作等。另外,還包括基于GIS數據輸出的應用,如利用GIS軟件輸出地圖數據、專題地圖等。
第二,要考慮如何結合信息化教學模式的特點,有效整合地理信息資源和工具。
第三,要考慮在地理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如何在地理教學中具體應用新的教學模式。
三、結論
為構建地理信息系統與地理交互式的教學模式,本文以地理教學模式構建的理論為基礎,從課程整合的角度研究具有學科特色的教學模式,試圖在地理信息技術支持下構建創新型的地理教學模式,使信息化教學模式進一步地理化,以期使地理教學改革與教育信息化相融合。
(作者單位:河南師范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