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飛飛
摘 要:如何充分應用信息化技術增強實驗室開放性,提高學生自主性,改進教學效果是當前高校實驗室信息化建設與管理研究的重點。本文分析了高校實驗室信息化建設與管理的意義,并分別探討了高校實驗室信息化建設與管理的措施。
關鍵詞:實驗室;信息化;建設與管理
一、高校實驗室信息化建設與管理的意義
信息化實驗室建設就是通過一些信息化硬件設施與軟件全面地武裝實驗室,實現實驗室的現代化進程,其中應用到的重點技術有模擬仿真技術、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等。高校實驗室信息化建設除了設備的信息化,還包括管理人員的“信息化”,即管理人員信息化管理素質的提升,人員素質的提升可通過高新人才的引進與現有人才的培養來實現。
二、高校實驗室信息化建設
1.與信息化企業合作建設實驗室
高校與企業合作建設實驗室,雙方將聚合雙方優勢,達成三方面的合作方向。一是結合高等院校實際和協同研究現狀,致力于集成共享科研、教學資源,為廣大師生營造高效、便捷的科研教學環境;二是雙方將致力于探索研究成果在協同管理領域中的深層次應用,共同完善和優化各類解決方案,并推動相關科研成果的商業化應用;三是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完成相關解決方案的軟件部署與測試,積極探索系統間的深度集成及深層次應用,共同打造業內領先、獨具特色的協同管理解決方案。
2.實驗室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
國內大部分高校的實驗室信息技術人員隊伍力量薄弱,這種薄弱既體現在人員層次上,又體現在隊伍規模上,突出的問題首先是隊伍規模。在隊伍規模上,歐美澳高校中信息技術人員占總體教職工的比例普遍在4%或4%以上,一些信息化工作開展較好的高校中這一比例有的高達10%,有的有著數百人的信息人員隊伍,而國內高校中這一數字普遍在1%以下。
3.做好實驗室信息化建設規劃
高校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好現有的實驗設備,對需要更新和建設的,設備要按照實際需求,分項目做出方案,提前做好調研、論證和預算編制等工作。對存在的實驗室建設問題,要先理清概況再做出規劃,要有開拓的視野,從大局出發,分輕重緩急解決存在的問題。
4.加強實驗室管理評估工作
為完善和創新信息化實驗室管理與應用評估工作,高校要組織開展實驗室信息化骨干管理員和實驗學科骨干教師培訓會。培訓會對評估人員進行明確分工,對評估項目逐項解讀評估標準,嚴格規定評估程序,嚴肅評估工作有關紀律,特別要強調交通安全,強調做好御寒預案;對首次進行的實驗室管理與應用的評估工作中的藥品管理提出具體規定并要求嚴格執行,就學生實驗操作考試研究確定抽簽方式。評估工作把握要適度,要對照標準不偏不倚;重在實績,賦分有據;注意發現各學校在管理與應用工作中的亮點與特色,對存在問題要具體指出并提出整改意見。
三、高校實驗室信息化管理
1.制定高校實驗室制度
以不同人員的責任與義務為基礎制定各自遵守的規章制度,確保實驗室信息化管理的正常運轉。學生應當做好實驗室的清潔工作與實驗原料的不浪費;授課教師應當做好設備的正常使用,在出現問題時能夠及時上報;實驗室管理人員應當做好設備的維護。
2.建立實驗室日常工作管理電子檔案
以往實驗室日常管理手段較為落后,導致了實驗室管理工作程序繁瑣,效率不高。建立實驗室日常工作管理電子檔案就是實現實驗室信息化管理的基礎,它能夠使實驗室日常工作變得更加流程化、固定化,從而簡便了繁瑣的程序,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3.管理系統維護
管理系統的維護能夠確保實驗室信息化管理的正常運轉。由于受黑客、病毒的攻擊以及不確定因素造成的系統故障影響,管理系統常常會出現無法正常運轉的問題,為避免這一問題的出現,實驗室管理員人員必須做好系統的維護工作。首先,要做好對不良信息的攔截,實時保護計算機實驗室網絡管理系統。其次,要在管理系統上發布實驗信息、課程安排、實驗室開放和關閉實踐、實驗室的突發情況處理規范等多方面內容,提高教師與學生在遇到問題時的及時處理能力。最后,要做好學生的管理工作。當下為了提高實驗室的利用效率,方便學生出入實驗室,很多高校的實驗室都是開放的,這樣就給實驗室的管理工作帶來了更大的難度。筆者建議針對這種問題,實驗室應當利用一體化 IC 卡或者校園卡系統,記錄學生使用計算機情況,一旦出現問題也更容易追究責任。
加強高校實驗室信息化管理能夠對實驗室中的各種實驗資源進行整合、分析和處理,實現實驗室管理的高效化。因此,高校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實驗室日常工作管理電子檔案,做好管理系統維護。
參考文獻:
[1]周潔雨,朱 嶺.信息化視域下的高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4(10).
[2]楊宇科,楊開明.加強高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的思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10).
(作者單位:西北工業大學明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