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惠菊
【摘要】傳統的語言學習方式強調學生在初級階段要學好音標,學好語法,記憶一定量的詞匯在多年的英語教學實踐中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立足問題,改變學習方式,積極創設教學情境,從而提高學生課堂中的參與性和創造性。
【關鍵詞】教學 問題 方式 環境 創造
創造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石。人類文明的發展史,是一部創新的史詩。若只有記憶和模仿,就不可能有人類的文明。未來需要什么?是創新。在強調打好基礎的同時,越來越注重學生創造的潛能的發揮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創新能力,去更好地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現結合教學實踐與新課程改革以來英語教學中所作的積極探索。
一、立足問題奠定創造起點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有了疑問才會去進一步思考問題,才會有所發展,有所創造,歷史上無數的事實和偉大的創造都說明了創造始于問題——牛頓的萬有引力,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都基于問題。因此,重視學生問題意識和提問能力的培養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
1.巧設疑,以問促思。通過開放性問題的合作討論,使不同認知結構、不同風格的學生都有展示才能的機會和空間;開放性問題還可以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思維更加縝密和全面。在開放性問題的推動下,學生展開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維活動,結合各方面的信息,在產生大量答案的同時,獲得更深層次的學習感受,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而且也有利于幫助基礎差的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這樣的問題,這樣的課堂會更輕松,更活躍,更具生命力。如在教學“Computer”這一課題時,我就設置了“What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omputer?”這樣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問題本身就沒有固定的答案,學生在討論時就提出了不同的見解,氣氛熱烈,達到了預期目標。
2.善質疑,以疑啟悟。“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提出問題,思索問題。”(哈佛名言)如何使學生的問題真正成為課堂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課堂上探究他們自己發現的、有興趣的、有價值的問題,教師的教學策略和技術支持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教師要注重創設問題情境:創設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貼近他們生活的情境有助于提高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例如,講動詞“help”的不同用法時,我利用電腦多媒體播放了一個顧客買東西時店員問他:“Can I help you?”的情景片斷和一個人落水后大叫“help”的情景畫面,然后讓學生自己體會它們之間在不同的情景中的不同含義并解釋出來,這樣學生不但理解了這一詞的用法而且由于借助于情景記憶印象很深且不易忘記。其次還要注意提的問題要有探究性:要讓學生通過問題來學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整合新的信息,并產生新的問題,從而促使其進一步的研究。
二、著眼探究妙化創造形式
1.在發現式學習中進行探究。發現式學習能最大程度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例如在上保護環境的話題時,我選擇了與生活相關的,又融合其他學科知識的問題:廢電池的回收。讓學生自己去調查現狀,思考為什么,再分析怎么辦。學生的任務是——Use the internet or magazines or newspapers to explore why used batteries are harmful to people.Looking for relationships between humans,environmemnt and pollution.Task1:Make a map or form that shows the relationshipsask2:Choose a fact or idea that you have got.Make a posterTask3:Write an article學生通過自己的調查研究搞清了人類、環境、污染之間的關系。獲得了有力的證據。因要制作海報和寫成文章,就會仔細斟酌語句的表達。全方位提升了他們的能力。
2.在合作式學習中進行探究。合作學習給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擴大了學生的參與面,與此同時,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以及與他人合作的技巧,充分體現了新課標“自主、合作、參與”的核心理念。如在上 School life 一課時,兩段內容分別介紹了美國和英語的學校生活。我要求各小組先按照所提供的信息自由對話,再結合實際聯系自己和同伴互相提問,問得越全面越好。每個小組選派一個隊員整理信息,學生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下按照所獲得的信息輕松合作完成本模塊的任務:What is your school life like.在整個活動中,學生有任務,有信息差,使學生感到有事可做,并能做這些事,在合作中使他們輕松獲取了信息,完成了任務。
3.在自主式學習中進行探究。自主學習既是一種重要的學習策略,又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形式。它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真正地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去參與,去感知,去體驗,讓學生從原先“被動式”接受知識為“主動式”探索知識。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為了養成學生有一輩子自學的能力”。作為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等,指導學生自學,幫助學生摸索、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主動運用已學知識,多角度地探究未知領域,使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三、精設環境,點燃創造火花
1.適時調整環境布置和課桌椅排放。教室環境指的是教室內的裝飾,這為課堂教學直接聯系現實環境架起了橋梁,枯燥的對話或課文因此而顯得充滿活力和生機,學生會覺得知識是如此的生活化,句型和詞匯是如此的唾手可得。作為一名優秀的英語教師,要使學生身處教室便有一種置身英語文化之中的感覺。我們可以在授課前針對將要講的知識有意識的創造或裝飾周圍的教室環境,積極營造情景,使環境與課文內容更為接近,讓學生理解起來能找到捷徑。經常性地改變課桌的排列順序也能調動學生們對課堂的興趣,如排成圓形,或讓學生背朝黑板,或兩人一組,或一人一桌等。在口語交際課的時候,可以把課桌擺成相對的兩大組,形成辯論的激烈場面,便于學生間的相互交流和小組內凝聚力的創造。
2.積極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使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產生積極的反應,使人產生一種愉快的感覺和體驗,為學生創造力的發展提供了生理保障。語言來自生活,生活需要體驗,英語教學也是學生體驗生活的一個過程,通過引用生活事例來引導學生學習英語,有助于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索與創造,從生活走進語言,從語言走向社會,將所學英語知識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學情景的創設,既要考慮英語課的特點,又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把想象情景引入英語課堂,能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學生的情緒在想象中得以高漲,創造力得以提升。如有一課講一場車禍時,牽涉到摩托車手、行人、一條狗、醫務人員、警察等很多人。我要求學生在讀了這篇文章后,開始發揮自己的想象,想一下當時現場的情況。各職業的人會怎么說,怎么來處理事故。讓學生扮演角色,相互對話。整個班同學的積極性高漲,排出來的小品也是各有創意。
作為跨世紀的英語教師首先要具有創造的精神,注重創設寬松、民主、富于創新精神的教學氛圍,尊重學生個體,注重抓住一切時機激發學生創新的欲望,把創造能力的培養落實到英語課堂教學的各個具體環節中,也只有教師在教學中真正樹立了創新的意識,學生的創造意識才能得以培養,其創造個性才能得以弘揚。
參考文獻:
[1]張文博.初中英語自主學習策略的嘗試[J].中學教學參考, 2013(11).
[2]毛學紅.自主學習策略在英語課堂實施研究[J].文理導航, 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