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寫作能力是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具體體現。針對目前大學英語寫作教學質量相對滯后的現狀,本文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平臺,將多模態教學理論和支架理論結合起來,探索適合非英語專業學生的大學英語寫作自主學習模式。
【關鍵詞】網絡 ?多模態 ?支架理論 ?大學英語寫作 ?自主學習模式
【Abstract】Writing ability is the embodiment of integrated competence in language use. Aiming at the low teaching quality of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and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nstructivism theory,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modern network technology platform and combines the multimodal teaching theory with scaffolding theory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mode which is suitable for non-English majors.
【Key words】Internet; Multimodal; Scaffolding Theory; College EnglishWriting; Autonomous Learning Mode
【基金項目】本文是2013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基于網絡多模態及互動支架理論的大學英語寫作自主學習模式研究與實踐”的研究成果(項目類別:一般項目A類; 項目編號:2013JGA240)。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8-0094-02
寫作能力是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具體體現。但長期以來,寫作一直是困擾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大難題。到目前為止,我國大多數高校都并未專門開設針對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寫作課,寫作教學只能在大學英語精讀課中進行,寫作教學面臨課時少、任務重、效果差、學生興趣不高等具體困難,教學質量相對滯后。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在高校的日益普及,多模態教學和支架式教學也漸漸興起。針對目前大學英語寫作教質量相對滯后的現狀,本文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平臺,將多模態教學理論和支架理論結合起來,使多模態教學融入到支架式教學中去,探索適合非英語專業學生的大學英語寫作自主學習模式。
一、多模態教學理論
多模態教學是基于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提出來的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多模態話語指運用聽覺、視覺、觸覺等多種感覺,通過語言、圖像、聲音、動作等多種手段和符號資源進行交際的現象[2]。在多模態教學中,強調把多種符號模態(語言、圖像、視頻、音頻等)引入教學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視覺、聽覺、觸覺等),使學生們在輕松、活躍、自主的氛圍中學習,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目前,多媒體網絡技術在高校的日益普及為大學多模態教學的實施提供了有利條件和應用平臺。在多模態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提供的各式各樣的海量學習資源,如文本、圖像、動畫、視頻、音頻等,使教學內容形象生動,通過聽覺、視覺、觸覺等多感官刺激,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二、支架式教學理論
支架式教學是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一種新的教學思想,是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法。“支架”原指建筑行業中使用的腳手架。支架式教學是指教師為學生搭好腳手架,也就是說教師為學生自己完成學習任務提供恰當的幫助和支持,讓學生通過這些支架一步一步地攀升,逐漸解決學習中的問題,提高問題解決能力,成長為一個獨立的學習者,最后教師撤離支架。支架式教學的理論基礎是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維果斯基認為,兒童有兩個發展水平,第一個叫現有的發展水平,指兒童獨立解決問題時的實際發展水平。第二個叫潛在的發展水平,指兒童還不能獨立地完成任務,但在成人的幫助下和在集體活動中,通過模仿能夠完成這些任務的水平。兩個水平之間的間距稱為“最近發展區” [1]。教學必須在“最近發展區”內,教師把握好 “最近發展區”,能加速學生的發展。在支架式教學中, 教師的作用是在“最近發展區”內為學生搭好腳手架, 使學生逐步達到認知發展的潛在水平。
三、基于網絡多模態和支架理論的大學英語寫作自主學習模式
支架式教學一般由五個教學環節組成:1.搭腳手架,圍繞當前學習主題,按“最近發展區”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2.進入情境,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3.獨立探索,讓學生獨立探索,在探索過程中教師要適時提示。4.協作學習,進行小組協商、討論。5.效果評價,對學習效果的評價。基于上述支架式教學的五個教學環節,本文將以此為主線,結合多模態教學理論,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平臺,探索適合非英語專業學生的大學英語寫作自主學習模式。
1.搭腳手架。
根據支架理論,教師要在“最近發展區”內為學生搭建好支架,讓學生通過這些支架一步一步地攀升,幫助他們跨越認知發展的“最近發展區”,從而達到一個新的認知水平。因此,教師在寫作教學開始前,要準確把握學生現有的寫作水平,包括已掌握的寫作知識和寫作技巧、布局謀篇的能力以及語言運用能力等等。同時,對學生通過本次寫作教學可能達到的潛在的寫作水平做出合理的預估。也就是說,教師要準確把握學生寫作水平上的“最近發展區”,然后制定相應合理的寫作任務和目標,使學生們達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效果。
教師在向學生明確本次課的寫作任務之后,就要為學生們搭建支架,也就是說教師要在整個寫作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們提供恰當的引導和支持,幫助其完成寫作任務。支架一般包括知識支架和心理支架,知識支架包括相關寫作知識和寫作技巧的示例與講解,例如,如何審題構思,擬定提綱,如何寫好主題句,如何擴展段落等等。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們現有的語言水平,在指導學生寫作時給他們提供一些與寫作主題相關的單詞、詞組以及句式等供學生們使用。心理支架則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隨時觀察學生們的精神狀態,適時地鼓勵、贊揚他們, 使他們保持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教師在為學生們搭建支架,尤其是搭建知識支架時,要避免滿堂灌式的枯燥乏味的講解,應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平臺實施多模態教學。心理研究表明,人類對知識的保持是一般能記住自己閱讀內容的10%,自己聽到內容的20%,自己看到內容的30%,與別人交流過程的70%,可見,多種感官的參與將更有利于學生們對知識的獲取 [3]。因此,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制作成多模態PPT課件,在設計課件時充分考慮字體、圖像、動畫、版面設計、顏色搭配、背景音樂等元素,對寫作教學內容進行多模態呈現,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們對相關寫作知識和技巧的認知理解能力。
2.進入情境
在教師向學生們布置完寫作任務和講解相關寫作技巧之后,教師要創設與主題相關的情境,激發學生們的寫作欲望,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寫作中去。英語寫作課的導入是非常重要的,在傳統的寫作課上,教師在布置完作文題目后簡單指導一下相關的寫作技巧就讓學生們動筆寫,很多學生思路沒有打開,不知道寫什么,如何寫。久而久之,學生們對英語寫作產生了畏懼心理,失去了興趣。在寫作課的導入階段,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網絡多模態教學的優勢,借助聲音、顏色、圖像及動感畫面創設具體、形象、生動、感人的情境,從聽覺、視覺等多方面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引發學生的聯想,擴寬學生的寫作思路。例如,筆者在教授《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3冊第6單元“How to Prepare for Earthquakes”一課時,結合單元主題給同學們布置一篇作文,題目為 “How to Survive an Earthquake”。在寫作導入階段,筆者利用PPT,配上背景音樂,在屏幕上播放了一組汶川大地震中的圖片。受災現場的殘垣斷壁,物毀人亡、骨肉分離的悲慘景象震撼了在座的每一位同學,使他們深刻地領會到生命的脆弱與寶貴。然后筆者因勢利導,向同學們提問,“Do you know how to survive an earthquake?”“ What shall we do if an earthquake happens suddenly?”同學們陷入了沉思,然后我打開了地震科普網,播放了網站上幾段地震自救逃生方面的視頻,并組織學生根據視頻內容展開討論,經過了這番“熱身”之后,同學們對地震中求生自救知識有了更多的了解,積累了寫作素材,拓展了寫作思路,從而調動了學生們的寫作積極性。
3.獨立探索
在教師通過多模態教學引導學生進入寫作情境之后,應鼓勵學生們在互聯網上搜索寫作素材,獨立探索和思考,在規定的時間內根據自己的構思寫出提綱。列作文提綱是構思、布置篇章的具體表現形式,也是保證寫作成功的一項重要舉措。學生們安排好寫作材料的組織順序,先寫什么,后寫什么,一共準備分幾段,每段寫什么,要以小標題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順序把材料組織起來。在學生們獨立探索期間,教師要細心地觀察,不同的學生在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要留意學生們的面部表情,善于觀察并發現問題,根據學生們的反應及時給予指導,適時地搭建知識支架。同時,不同的學生在認知風格上也存在差異,有的學生活躍積極,善于提問,敢于表達和表現自己;而有的學生矜持寡言,性格內斂,即使有不懂的地方因為“礙于面子”也不敢問。在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關注那些性格內斂的學生,給予他們恰當的鼓勵及贊美,適時地搭建心理支架,創設寬松、民主、自由的學習氛圍,使他們放下心理包袱,潛能得到釋放,順利完成作文構思,列出寫作提綱。
4.協作學習
對于支架式教學來說,同伴之間的協作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同伴之間的協商討論、互相答疑、互相協作學習,最終得到一個對當前知識有一個較完整、全面的理解,完成對知識的建構。在學生們列出寫作提綱以后,教師可以讓他們分小組進行討論,討論提綱的布局是否合理,立意是否明確,是否突出了文章主題,提綱的每部分內容是否有足夠的寫作素材,安排是否合理,能否突出中心。在小組討論和交流后,學生們根據同伴的建議對提綱進行修改或完善,然后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初稿。在現代網絡技術的支持下,初稿寫作可以在電腦上進行。計算機的文字處理功能為寫作過程中大量的更正、改寫活動提供了便利,可以輕松實現文稿的移動、復制、粘貼、修改、插入和刪除。同時,也可隨時檢查出學生在寫作中出現的拼寫錯誤,以便學生及時更正。此外,學生們還可以利用網上字典查找生詞,寫作起來就更加便利[4]。
學生們完成初稿,經過認真檢查、仔細校對之后,將再次進行小組討論。這次小組討論的內容主要包括:語句是否通順,用詞是否貼切,語法是否正確,表達是否恰當等等。同伴之間的相互討論能夠使學生在寫作中避免犯同樣的錯誤,同時,也節約了老師的作文批閱時間,使他們不至于在糾正學生寫作中的淺層錯誤方面耗費太多精力,以便騰出時間和精力放在寫教案、制作課件等更卓有成效的工作上。在小組討論期間,教師要注意觀察和巡視整個課堂,用心傾聽學生說什么,做什么,觀察哪個小組需要幫助,并及時給予適當的點撥和引導。在小組討論結束以后,學生們根據同伴的意見對初稿進行修改或完善,最終定稿。
5.效果評價
對學習效果的評價包括三個方面:學生自我評價、學習小組對個人的評價以及教師的評價。學生自我評價是指學生對自己的定稿成績、寫作進步狀況以及整個寫作活動進行反思的過程。學習小組對個人的評價主要側重于評價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參與度以及是否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教師的評價主要側重于對學生定稿的評價。教師對定稿的評價不應該只給分數,更重要的是給出綜合評語,既要找出文章中的優點,予以肯定,又要指出文章中的弱點,并給出建議。
在多媒體網絡環境下,學生自評、小組內互評以及教師評價要改變過去的單一模態評價方式,采用多模態評價方式在網上進行。例如:學習小組對個人的評價既可以采取打字和發圖片的方式在網上發表各自的看法,也可以利用電腦上視頻軟件或音頻軟件把自己想說的話錄下來放到網上。相對傳統的以文字為主的單一模態評價方式而言,以文字、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模態結合的評價方式更加直觀、方便、快捷,評價結果更加客觀、有效、全面。
綜上所述,基于網絡多模態和支架理論的大學英語寫作自主學習模式是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與現代網絡技術相結合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以支架式教學為主線,將多模態教學和支架式教學結合起來,應用到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去。該模式兼具多模態教學和支架式教學兩種教學模式的優勢。一方面教師通過網絡上豐富多彩的多模態教學資源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激發學生對學習英語寫作的興趣,強化其學習效果;另一方面,該學習模式也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寫作教學模式,始終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僅僅是支架的提供者,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自主學習的主體,在支架的幫助下,通過自主探索、相互協作,跨越寫作水平的最近發展區,從而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Vygotsky,L.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 MA:Harw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2]張德祿.多模態話語理論與媒體技術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教學,2009,(4):15-20.
[3]張慧琴.多媒體輔助英語專業翻譯教學實踐探索[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12):38-41.
[4]閆愛花,鄔躍生.基于網絡的大學英語過程法寫作教學模式研究[J].大家,2009,(12):156-157.
作者簡介:
鄔躍生(1958-),男,梧州學院師范學院院長,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大學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