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小勇
【摘要】面對新形勢,小學數學教師應以新課改理念為行動指針,進一步強化“生本”觀念,站在學生全面發展的全局高度,在正確把握教材、深入剖析教材的基礎上,大力推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強力推動學生個性化發展,從而拉動學生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材 ?教學 ?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8-0123-02
當前,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和教學新情況的層出不窮,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漸漸進入瓶頸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新形勢,小學數學教師應以新課改理念為行動指針,進一步強化“生本”觀念,站在學生全面發展的全局高度,在正確把握教材、深入剖析教材的基礎上,大力推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強力推動學生個性化發展,從而拉動學生的數學素養水漲船高。
一、正確審視教材
小學數學教材中的知識分布條理清晰、布局合理,對基本概念、公式及法則的講解深入淺出,教學節奏感適度,知識分布主次各得其所,系統性較強。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正確審視教材,準確把握教材,對內容抽象,不易被學生理解的內容應著重講解,可以借助多種教學方法的相互穿插,聯合發力,放緩難點的理解坡度,將易混淆、易出錯的部分做簡單明晰的講授,教學學生區分領會技巧。由于學生個性化差異明顯,教師在施教中,可嘗試設計多種層次、不同梯度的教學形式,幫助學生準確把握教材,深入領會教材,找準學習的切入點。
小學數學教師在窺探、研究教材時,應從教材內容的“活”上做文章,找準教材“活”的引線,用力牽引,創設“活絡”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從感性思維向理性思維的過渡。此外,課后練習題也應引起足夠重視,因為課后練習題往往是與當堂教學內容最為貼切的“練兵”形式,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習題解析提醒時,應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善于讀題,正確理解題意,從中抽取出用價值的解題信息,并進行整合統籌,從而梳理出正確的解題路徑,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時,通過對課后習題解題思路的正確領悟,學生對教材的編排意圖有了一定的了解,對教材知識的學習思路更加清晰了,整個小學知識體系架構在學生心中隱約可現,運用教材、分析處理教材的能力大大增強。
二、注重反思教育,讓反思成為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小學數學學習不是簡單的“物流運動”,而是通過“知其所以然”的過程性探討,讓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形成自己獨具個性化的學習理念和學習方法,促進自身自主學習能力的躍升。小學數學知識體系雖然相對簡單易懂,但其抽象性仍不可小覷,小學生身心發展尚待完善,感性認知占據主體地位,對數學知識本質的領悟不可能一蹴而就,這決定了小學生必須要經過多次思考、反復探索才能達到特定學習目標。反觀當今小學數學課堂,反思的元素雖然星羅棋布,但未形成一定規律性,合力釋放不夠明顯,經過認真窺探,小學數學課堂的反思節點還是可以清楚羅列的:第一,在思維橫飛的小學數學課堂,小學生對問題的思考過程反思意識不強,教師可在一些解題思路、過程分析或運算過程表述中進行適度提醒,促使小學生反思意識覺醒,從而積極主動的進行大膽反思,讓反思成為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利器;第二,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當學生對一些拔高應用題或思維拓展題百思不得其解時,教師可適當做一些啟發式的說明或點撥,引導學生對其解題思路進行重新梳理檢查,找出癥結所在,從而突破思維“桔梗”順利找出解題突破口,這對學生的成功經驗的收集總結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如,在學習完“分數的基本性質”這一章節后,教師可創設一些針對性較強的習題供學生思考,為反思造勢:請簡述分數的基本性質推導衍生過程,你從中獲得何種啟示?通過對分數基本性質的學習,你覺得它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這些帶有思維延伸和拓展意味的問題,霎時點燃了學生的思維運行欲望,促使學生沿著反思的方向馳往,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大幅提升。
三、關注教學評價機制的優化
學生的學習過程需要教學評價機制的檢驗,教師根據教學評價機制的運行情況,從中窺探出學生學習狀態、學習效率等方面信息,既注重教學的過程性矯正,又對學生的學習水平作出了科學的判斷。評價方式種類繁多,檢測、階段知識小結、自我評價及提問反饋等多種形式次第上場,優勢各顯,甚至交互作用、聯合發力,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甚囂塵上。學生在教學評價機制正常運行和加速推進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見長,創新思維意識和實踐能力潛滋暗長,并且,隨著新課改被逐步引向深入,一些新的教學評價形式更是脫穎而出,為教學評價的長遠發展填注了新的動力。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小學數學教師應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正確指引下,以新課改為契機,強化教育發展觀念,以發展的眼光看教育,以發展的思維審視教育研究,做與時代發展同步的教育改革先鋒。
參考文獻:
[1]李麗麗,淺議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J],基礎教育論壇,2014.10.
[2]孫康,淺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創新[J],小學科學,2013.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