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字瓦當在不同歷史時期、地區產生的不同點與相同點,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筑的發展,展現了中國三千多年的建筑文化的發展變化。本文通過以秦漢時代文化為背景,探索秦漢文字瓦當的取材內容、裝飾表現、構圖以及藝術價值、收藏價值。
關鍵詞:秦漢時期;文字瓦當;藝術價值;收藏價值
秦漢瓦當工藝十分精湛,尤其是漢代,以至于瓦當工藝發展達到鼎盛時期。在瓦當面上裝飾圖案花紋或者文字,反映在社會經濟發展推動建筑藝術進步的同時,也帶來社會文化的繁榮。當時的文字瓦當主要是以小篆為主,規制有序布局嚴謹,表現出漢代淳樸厚重的藝術風格,彰顯了它的藝術觀賞性。東漢許鎮《說文解字》中說到:“當”為“底”。瓦當是建筑材料,當面上雕刻著一些文字或者圖案,這是為了突顯主人的時代精神,同時具有藝術價值,為美術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秦朝大一統時期,統治者大興土木,建造宮殿大興厚葬,瓦當被用于修建當中。文字瓦當出現流行于漢景帝時期,到西漢中晚期,文字瓦當中有一種在當面裝飾一個大方格,其內以十字界隔分為四區,每區內各裝飾一字的布局較有特色,在其他地區較少發現。東漢時期,陜西地區出土的能確認為東漢時期的瓦當數量較少。當時瓦當的制作技術精良,制作出來的瓦當精致美觀,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其裝飾風格在寫實的基礎上融入寫意,整個畫面和諧美觀簡樸爽朗,彰顯生氣。
瓦當不但是繪畫、手工工藝和雕刻相結合的藝術,它既具有實用價值又具有設計美感。從建筑領域上講,一方面起到間架結構的作用,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裝飾性,在古建筑上起著錦上添花的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遷,給所產生的新鮮事物帶來深遠的影響。瓦當作為建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歷史所帶給它的特有性質,同時也給中國歷史發展歷程帶來了重要的貢獻。
據了解,發現對瓦當的研究和收藏開始于北宋年間,到了清朝對瓦當的收藏已經漸漸熱起來,民國時期,人們已經對瓦當有了很深入的了解,瓦當的收藏身受人們的喜愛。直到現在,瓦當依然是藝術品市場中收藏火熱的藝術品,尤其是紋飾圖案精美的秦漢瓦當,再加上文字瓦當的稀有,成為收藏市場的提升砝碼的依據,使收藏者更加憐愛。
因而從其本身的特點以及時代的發展表明秦漢文字瓦當既有收藏價值也有藝術價值。
秦漢時代的瓦當在中國占有特殊的地位,在中國古代史、中國美術史上,以及美術考古上秦漢時期是瓦當的頂峰時代,主要表現為圖案其精美、文字藝術性較高以及較高的收藏價值,它的價值體現在各種印章、原形圖案等,吸取秦漢瓦當的文字特點和瓦當的對圖案的制作特點,并且一直在沿用,對中國美術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起到了重大深遠的影響。從而可知,秦漢瓦當被收藏家們所親睞的重要意義,體現了秦漢瓦當具有重要的收藏價值。
秦漢時期主要分為圖案瓦當和文字瓦當,不同時代的瓦當形成不同的特點,文字瓦當而言根據現在的研究和考古發掘來看,秦代還未出土一枚,經考古發現的基本上都屬于漢代的,但是秦代一旦出現以后它的價值是不能估量的,因為一個時期的瓦當是可以說明一個時期的建筑所屬以及更多的信息,因此文字瓦當的收藏價值高于圖案瓦當。
就考古發現來說,未知的永遠都是最有價值,這樣認為秦比漢的收藏價值更高;漢代工藝居于成熟統一,西漢對瓦當的收藏價值比東漢的高;就收藏價值高低來說,圖案瓦當的收藏價值遠不如文字瓦當,而文字瓦當種類也頗多,就收藏價值而言,當面上標有宮殿和建筑物名稱字樣的瓦當要比當面標有吉祥語瓦當的收藏價值要高,并且收藏價值的高低也涉及到了尺寸的大小、出土的地域特征等,尺寸較大、出土地越接近京都的瓦當,其收藏價值更高。
瓦當可以說是經歷了由冷到熱再到冷,到現在這個穩中有升的過程,瓦當的收藏和藝術品的收藏是有共通性,現在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經不能只滿足于物質需求,人們逐漸對精神生活有迫切的需求,隨著現在對瓦當的大量出土,進行考證得到的數據對歷史學、考古學以及美術史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對收藏帶來了重要的價值,瓦當在現代社會中的應用起到重要的意義。
然而從書法史、美術史角度的意義,都是隨著近代考古學的發展,美術史的發展大家認識逐漸深刻,而隨著人們生活的逐漸提高,大家的精神生活也逐漸擴寬,瓦當的收藏價值也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從而使人們越來越重視瓦當的收藏。作為宮殿房屋古建筑的主要用材的發明和使用時中國建筑史上的一個創舉,古建筑是們在瓦當這一小小的圓形空間充分的發揮想象力創造出豐富多彩的藝術價值。
因此,瓦當在秦漢時期發展到頂峰,陜西出土了大量的秦漢瓦當,其紋飾、工藝、雕塑的特征,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筑的發展,展現了中國三千多年的建筑文化的發展變化。其中漢代文字瓦當的取材內容、裝飾表現、構圖體現了文字瓦當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參考文獻】
[1]申云燕.中國古代瓦當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2]華非.中國古代瓦當[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3.
[3]楊力民.中國古代瓦當藝術[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6.
[4]傅嘉儀.中國瓦當藝術[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
[5]陳直.秦漢瓦當概述[M].濟南:齊魯出版社,1981.
[6]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秦漢瓦當[M].西安: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
作者簡介:吳依螢,女,陜西寶雞人,西北大學藝術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美術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