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芳 李明勇 王槐高 孔霞 李彬彬 郭向華 顧帝水 張湘寧
【摘要】探討TBL教學法在機能實驗課中的應用,發現其能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但是也存在缺陷。
【關鍵詞】實驗課 ?TBL教學
【基金項目】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2013214);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課題(2012-FF-57);廣東醫學院校課題(JY1114)。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8-0237-02
實驗教學是現代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學形式,它在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及科研能力中起著關鍵作用。本校的機能實驗學是對組織器官的功能代謝變化的進行研究的實驗學課程,內容涉及生理學、藥理學和病理生理學實驗范疇。以往實驗教學一直以傳統講授法為主,學生處于教學的被動地位,不利于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
以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的PBL(Problem?鄄 Based Learning)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合作能力有一定的作用[1],但PBL教學的主要缺點是無法體現學科的系統性和全面性。在借鑒PBL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進行TBL教學模式即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探索,是對實驗教學方式改革的有益探索。TBL模式將傳統講授轉變為學生為主,教師從旁協助,極大調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師生同心協力搞好教學工作,容易收到好的教學效果[2-4]。與大班理論課相比,TBL教學法與傳統講授法在機能實驗課的聯合應用有許多優勢:①以小班為單位,5~7人為一個小組,方便學生合作與老師人員的分配。②實驗課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比較了解,有助于分配任務與及時調整方案。③實驗課本身就注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④學生在上完生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理論課后上實驗課,學生可結合這些學科的理論知識。⑤教學時間更容易把握與分配。
基于上述背景,在小班機能實驗課教學中引入TBL教學方法,具體措施如下:①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劃分學習小組,小組成員由性別、學習成績等不同的學生組成,有利于成員間取長補短、共同學習提高。②對實驗班和對比班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現行課堂教學模式的看法,如實驗課最大的缺陷、對實驗課老師的授課方式評價、什么是TBL教學、參與過哪些科研技能培訓、是否會通過互聯網、圖書館資源查讀文獻等問題進行問卷調查;③對實驗班通過講座、培訓,使學生知道什么是TBL教學法,及如何合作學習,提高后續TBL教學法的教學效率。④在TBL模式之外采取一些輔助措施如開設講座進行基本信息技術培訓,如文獻資料的檢索收集、PPT的制作、講授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事前簡單說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保證TBL的教學效果。⑤建立評價機制,每組設置組長,對組員表現實行教師、組內及組間多評分制,計入期末總評成績,使學生能夠清楚自己對小組的責任,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⑥提前列出實驗課必須掌握的知識點,并擬定思考題,要求學生在授課之前針對相關問題自學教材,利用圖書館和互聯網查閱相關資料,以小組為單位分析資料、討論交流,并作出PPT。⑦實驗結束時以小組為單位做實驗結論及實驗過程的經驗與教訓,而組內其他成員進行補充或質疑,增強集體參與意識。
通過對學生的調查研究,我們發現學生對實驗課的新教學手段的應用普遍持歡迎態度:①90%以上的學生認為現在實驗課最大的缺陷在授課方法單一及缺乏實踐性環節;②80%以上的學生不清楚什么是TBL教學,以前也沒有參與過TBL教學;③不到50%的學生以往參加過學術報告會、文獻檢索培訓、科研興趣小組等科研技能培訓;④100%的學生認為與單純課堂聽課相比,小組討論、獨立思考這種學習方式收獲更大。
經過以上措施的實施,我們發現小班機能實驗課教學中引入TBL教學方法有幾個優勢:①提高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通過預習,自行查閱資料,實驗操作能力明顯提高。而且,在教學過程中,每個同學都有積極發言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也提高了學生的組織和表達能力。②增強團隊合作精神:在學習過程,需要組員相互的學習、溝通、合作,并且組間及組內的評分機制也激發了組內成員的團結互助與組間的友好競爭。③提高教學效果:通過主動查閱資料、搜集相關信息、學習相關學科知識、總結歸納等多個環節,既能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也有利于啟迪學生思維,提高創新能力的培養。④提高授課教師的綜合教學水平:教師查閱大量資料,綜合實驗條件、教學目的、學生水平等多方面因素,選擇合適的實驗內容,需要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問題,還需要對授課整個環節有良好的駕馭能力,課堂討論過程中給與學生適當的、正確的引導。因此,TBL整個授課的實施對于提高教師的綜合教學水平有重要的意義。
但是在應用過程中發現TBL教學法也存在缺陷。比如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耗時多、對學生自學能力要求高;授課學時相對較少,老師傳授內容相對較少, 不便于學生對難點知識的理解;學生的講授時間不易控制,學生的實驗操作時間相對縮短。筆者認為, 教師應根據授課內容、教學時間及授課對象,選擇合適的授課內容,靈活地選用多種教學法, 取長補短,從而達到最好的授課效果。
參考文獻:
[1]梁宏軍, 吳多芬, 李曉輝等.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的管理[J]. 醫學教育探索,2006, 5(4):300-301.
[2]戴玉杰,劉欣,鄧艷秋等.采用 TBL 模式開展病例討論課[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9(11):2262-2262.
[3]高曉秋,馬武華.TBL教學法在西醫外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醫學教育探索,2010,9(9):1230-1231.
[4]于述偉,王玉孝.LBL、PBL、TBL教學法在醫學教學中的綜合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5):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