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揚
【摘 要】本文對漢語言文學在發展的過程中遇到的困境進行深入的分析,并對漢語言文學教學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旨在改變漢語言文學的教學現狀,促進學生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當前發展 形勢 漢語言文學 思考
【中圖分類號】H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8-0192-01
一 漢語言文學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境
1.古代漢語言文學
中國古典文學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很多文化典籍都是用古漢語寫成的,絕大部分漢語言文學的專業學生沒有真正的通讀過四書五經,更別說那些淺顯易懂的古書,就算有很少部分人去精心研讀,也沒有人能夠完全掌握其中真正的內涵,精讀好古書中的每一句話并滲透其中。
2.現代漢語言文學
很多學生對于現代漢語言文學的學習更多地是為了應付考試,偏離了漢語言文學教學工作的正常軌道,再加上很多語文教師的教學能力不能滿足當前發展形勢,不能更好地弘揚我國漢語言文學的精髓,讓學生錯誤地認為漢語言文學就是會寫字、會讀書、會理解即可,不用耗費太多的時間在漢語言文學上。
3.外國語言的沖擊
學生學習其他外語的時間遠遠地超出了學習漢語言文學的時間,考學和進修都需要加試外語能力,凡是求職、面試大部分公司都會看英語四六級成績,學生不得不耗費更多的精力在外語上,往往忽略漢語言文學。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一直處于一種枯燥乏味的環境中,被動地接受著漢語言文學的專業知識,主體地位并不突出,很多學生甚至出現了厭學的情緒。這種學術型的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都是學術型人才,這樣的培養模式并沒有給學生自我成長的空間,一直制約著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新性,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發展形勢。
二 新形勢下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思考
1.加強古典文學的教育
以西方的教學為例,西方在教學過程中從來沒有放棄對古典文學的教育,學生不僅學習到了很多文史哲所遺留下來的經典,還學習到了為人處事的精髓。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們的語言文化已經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活著的語言文化,就應該更好地把它發揚光大。激發學生學習古代漢語言文學的興趣,就是需要在古典的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品讀詩詞歌賦的能力,可以進一步提高創作的能力。在實踐的過程中應積極探索自學古典文學的能力,激發學生積極創作。
2.加深現代文學的教育
在現代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對現代文學作品探索、運用的能力,更加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積極開展漢語言文學的實踐講座,兼顧學生的文化知識、實踐工作能力。在現代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過程中,積極地讓漢語言文學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充滿正面的情感意識,真正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并采用有效的現代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氛圍,建立良好的師生間之間的互動,完成現代漢語言文學的專業學習,提高學生專業素養,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3.積極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對完成漢語言文學的專業教學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借助多媒體技術可以生動形象、圖文并茂地把文字、圖像、聲音與專業教師的講解充分融合到一起,積極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這樣不僅把文學作品中所要表達的場景真正地展示在課堂中,還可以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的真情實感,讓學生在學習漢語言文學的過程中,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獲得最佳的感知體驗。建立學校專屬的漢語言文學的資料庫,為學生研究漢語言文學提供專業的研究成果,提高學生自學漢語言文學的能力。
4.滲透德育的教學
專業教師在進行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過程中積極滲透德育教育,針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科特色,培養學生熱愛漢語言文字的情感、熱愛中國的傳統文化,增強愛國主義的熱情。把漢語言文學的教育工作帶入到學生精神層面,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學生自我約束的能力、形成科學的判斷力,達到良好的應變能力、創新能力。
5.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
只有漢語言文學的專業教師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過硬的業務水平,才能促使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應該在古典文學、現代文化、國外文學、現代漢語等方面多下功夫,熟練掌握漢語言文學相關的知識系統、理論框架。還應具備終身學習的意識,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掌握最新的教育資訊,獲取更多的專業知識,吸收更多的專業理論,用自己現有的知識體系,構建出新的教學方法、教育思想,為學生更好地學習漢語言文學提供專業引導。
三 結束語
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給當前的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工作帶來了新的工作契機。整合古典文學和現代文學的系統知識,創新好教學方法,現代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工作才能彰顯其獨特魅力,不斷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讓漢語言文學教學工作趨于領先的水平。
參考文獻
[1]丁春美.閑,成就了文學——兼反思當今語文教育[J].語文天地,2011(14)
[2]劉衛鋒.把脈“被生病”的語文教育——一種語文教育改革論的分析與思考[J].江蘇教育,2011(13)
[3]陳敏華.語文研究:何以旗號那么多[J].湖南教育(中),2011(8)
[4]孫長林.新課程理念下的“教”與“不需要教”——讀《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J].新課程學習(中),2011(5)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