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詩卉
【摘要】情感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何把握好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情感教育是很重要的一種方法。這其中包括:教師情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學生的情感對教育的影響、素材中的情感對教育的影響等。本文將對此做一簡單論述。
【關鍵詞】大學生;情感教育;思想政治
長期以來,人們關注的往往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即智商因素,而對情感因素缺乏應有的重視。大學生是一個接受能力強但情緒化傾向又非常明顯的特殊受教育群體,在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應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把握大學生情感教育的內在規律,實施有效的情感教育,研究如何提高和增強情感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效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教師情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教師的情感起著信號、動力的作用。這種作用的影響,有廣泛而深刻的意義。
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過程是師生雙邊共同活動的過程,是教師引導下的學生積極主動的教育過程。所以,要使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實處,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師生情感能引起通感,以情動情。我們常常看到:學生們往往不愿聽他們不喜歡的人所進行的思想教育。這是符合心理學中遷移規律的。需要別人的關心、尊重和信任是每個人正常的心理要求,當這種心理需要得到滿足時,就能產生一種積極的情感,推動他們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反之,就產生一種消極情感,形成了學生對教師的教育以及教師本人的否定性情感,抑制了對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積極性和求知欲望。
心理學上一個典型的事例——羅森塔爾實驗從一方面顯示了教師情感的重要作用。原因就是教師在權威面前從內心承認了這份名單,從此對這些學生便不自覺地產生了一種“暗含的期待”,激起了對這些學生的厚愛,并通過言談、舉止及眼神表情把這種厚愛微妙地傳給學生,在這種深情厚愛的滋潤下,學生的情感受到了感染,得到了鼓勵,無論名單上的好學生還是差學生,在這種情感的激勵下,都產生了自尊、自愛、自強的心理,并以此作為前進的內動力。
教師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教師對學生工作的滿腔熱忱上。2007年1月22號被譽為“黨的創新理論的優秀傳播者”的復旦大學杰出校友方永剛同志在大連市地稅局的講臺上,給大家作了一場關于科學發展觀的講演,這次講演依然像往常一樣,生動、有趣,激情洋溢。他極度消瘦,講課時不停地用毛巾來擦汗。課講了大約兩個半小時,方教授說;“我實在對不起大家,我今天身體不好,我得了癌癥。”大家都瞪大了眼,不敢相信。這情景感動了在場所有的學生。老教師的滿腔熱情更夠激發了學生的信任感,更對學生產生重要的影響。
二、學生的情感對教育的影響
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情感不僅影響學生掌握知識的速度和質量,而且也影響學生的智力的發展。從心理學角度講,愉快的心情容易形成優勢興奮中心,而煩惱和抑郁等暫被抑制。所以,教育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激發、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
對學生而言有哪些因素對教育產生影響呢?首先,學生的責任心對教育的影響。例如,一個學生如果有高度的學習責任心,那么他一定會因為自己沒有很好完成學業而感到內疚、羞愧、自責,會時刻督促自己勤奮、刻苦、認真的學習。一般地說,只要學生有了學習成才的責任感,也就有了學好知識的內在驅力,也就有了做好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基石了。其次,學生的好奇心對教育的影響。好奇心人人都有,它能促使人去探索和發現,消除無知,發展才智。對青少年來說,好奇心更強,這種強烈的好奇心對教育有重要的意義。再次,學生的自信心在教育中也有很大作用。有一位心理學家說:“興趣和注意來自成功”,成功使學生更加自信。學生的自信心往往能產生巨大的鼓舞力量。比如,一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差的學生由于偶然的原因獲得較好成績而獲得老師的鼓勵,他可能因此獲得自信心,從此對這門功課發生了興趣,進而經過努力不斷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績。最后,學生的自尊心對教育的影響,學生的自尊心與自豪感是聯系在一起的。學生心靈深處都有一種自己是發現者、探索者、研究者的愿望,這種意愿,促使學生去運用知識,體驗到自己是知識的駕馭者,從而產生無可比擬的自豪感,而自豪感的產生又是建立在自尊心基礎上的,學生正常的自尊心是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催化劑,因為誰也不愿意落后,然而當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刺傷時,便會對老師產生抵觸情緒,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逆反心理。所以教師絕不能輕易刺傷學生的自尊心,不能動輒揭露學生的缺點,要知道學生是最反感教師在公眾場合下說自己不行的。教師應重視和保護學生積極的情感。
三、素材中的情感對教育的影響
心理學家斯托特蘭德通過實驗證實:當一個人知覺到對方某種情感體驗時,可以分享對方的情感。這就是所謂的情感的感染功能。例如,當你看電影時,你的情感也會隨著主人翁的情感一起跌宕起伏。一場悲劇下來,竟會陪著劇中人淚濕衣襟!⑤據此,教師在講述感人的故事或情節之后,根據故事或情節中的情感色彩,運用抒情的語言總結其基本精神,不僅能夠升華主題,而且對于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也能起到""以情育情""的功效。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的挖掘身邊素材中的情感因素,并通過各種手段使其適當的發揮作用,這樣對學生的教育效果會更好。
我認為老師要由現實性需要,來激發學生的求知動力。我們可以把具有新、奇、快、大的時政內容及時滲透教育之中,保持教育內容與時代發展變化的同步,既可以產生好奇心,形成求知需要,又可形成現實生活需要理論指導的實用感。
我們還可以選取學生身邊熟悉的卻容易忽視的內容,使學生產生親近感。以往學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會認為政治課講的都是大道理、大事件,而這些離自己的生活很遠,沒有現實意義。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要將教育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如現在的房產開發處于熱火朝天的開發建設當中,學生每天都有周邊事物不斷變化的感覺,卻極少有人探究個中原委。我以此為引子,先對經濟模式的形成歷史進行分析,然后導入到市場規律的作用,我國的所有制結構,聯系到國家擴大內需的宏觀調控政策,再到消費者在買方市場條件下消費觀念的轉變、消費與生產的關系,最后與學生共同討論嘉興經濟的下一步發展計劃等,在整個的教育活動中我們發現學生的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
綜上,教育是師生雙方圍繞著教育內容所發生的一種特殊的人際交往活動。教師、學生和素材,不僅是活動中認知傳遞的三個最基本的要素,也是情感交流的三個最初的源點,并由此形成相應的認知信息和情感信息流動的動態網絡。情感的作用,是提高教育質量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要努力發揮它的作用。在教育中發揮情感的作用,既要注意情感對教育過程的強化作用,又要注意防止和克服它對教育的不良影響。情感作用在教育中的發揮,必須從教育對象實際出發,確定和采取不同的內容和形式。
參考文獻:
[1]許士熙 ?《情性和情性教育》 《江蘇教育學院學報》
[2]張寶琦 ?《談教師的情感》 ?《遼寧教育學院學報》
[3]洪純紅 ?《實施情感教育,提高教育質量》
[4]黃珍華 ?《師生情感對教育教育質量的重大意義》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 》
[5]盧家楣 《情感教育心理學》
[6]金洪源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障礙原理及治療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