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武
【摘要】本文以調查問卷和訪談的方式,對畢節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狀況進行研究,旨在探求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現狀及在學習過程中的策略問題,以便最終找出提高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和措施。
【關鍵詞】自主學習 高職學生 英語學習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二十多年來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有用人才。但是在我國目前的招生考試錄取制度下,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現狀是:綜合素質整體不高;文化基礎普遍較差。作為外語的英語水平遠遠低于普通本科院校學生。與中小學校不同,高校賦予大學生更多可自由支配的學習時間及更豐富的可隨時獲取的學習資源。隨著互聯網等現代通訊工具的普及,追根朔源,從某種意義上說,當代大學生的競爭其實就是自主學習能力的競爭。
一、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autonomous learning )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又稱為自我指導學習(self-directed learning)或者學習者自主(learner autonomy ),是一種以人本主義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為基礎的現代學習理念。 顧名思義,自主學習就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地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外語。1981年,Holec出版專著《自主性與外語教學》(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將自主學習之一概念正式引入外語教學領域。此后,國外學者 Bound、Brookes & Grundy、Wenden、Dam 等紛紛發表專著,就這一理論進行論述。我國自主學習的研究有二十四、五年的歷史,期中多以四邊性研究為主,實證性研究不多,但總體來說,我國自主學習研究已進入發展階段。
二、研究設計
為了調查高職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真實狀況,本研究隨機抽取畢節職業技術學院四個班級的100名大二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問卷選擇采用李克特5級量表,采取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式,通過課堂觀察,問卷調查,隨機訪談,深入了解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況。
三、數據采集
調查問卷分別由四位老師隨堂分發給所在班的學生,課后收回。教師給學生說明,此項問卷調查無關他們的考試成績,學生自愿完成調查問卷,如果有不愿參加的則可以棄權。這樣,學生沒有壓力、沒有心理負擔,能夠真實的作答,保證了問卷的客觀性和有效性。本研究統計分析采用SPSS 19.0 軟件進行處理。
四、結果與討論
1.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觀念。調查學習者的學習觀念將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喜好,知道如何分別通過提高認識,改變態度,轉變學習策略甚至學習觀念來培養學習者自主性。對于學習者而言,它將會引導學生在語言學習中提高自我認識,獲得更有效的語言學習以及具有更高的學習自主性。
表1.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觀念
Item Mean S.D. SD (%) D (%) N (%) A(%) SA(%)
1 3.15 1.010 4.2 27.1 22.9 41.7 4.2
2 2.31 .803 12.5 52.1 27.1 8.3 0
3 3.69 1.084 6.1 6.1 22.4 42.9 22.4
4 2.18 .928 22.4 46.9 22.4 6.1 2.0
5 2.75 1.101 12.5 33.3 25.0 25.0 4.2
6 3.00 1.149 10.4 27.1 20.8 35.4 6.3
7 2.20 .979 22.4 51.0 10.2 16.3 0
8 2.76 .947 4.1 42.9 30.6 18.4 4.1
(注:Mean=平均分,S.D.=標準差,SD=強烈反對,D =不同意,N =既不同意也不反對,A =同意; SA =非常同意)
根據表1,只有22.5 %的學生認為大學英語適合自主學習(項目8),65.3 %的學生認為課堂不應該以教師為主(項目3 ),而29.2 %的學生仍然認為教師是權威(第5項),第4項,69.3 %的學生認為知識不應該由老師傳遞給他們,另有22.4 %對這種說法沒有觀點。另一方面,半數以上的學生對自主學習英語這門課程沒有信心(項目7)。這些數據表明,絕大多數的學生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作用。他們似乎已經接受了這樣的觀點:教師是知識的唯一來源。同樣,比起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他們更喜歡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超過四分之三的人在回答開放式問題:“ 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中心或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你更喜歡那一種?請給出你的理由。75%以上的學生認為“學習者是學習的主人”、“學習者是學習活動的中心,教師只是引導者”。許多學生也看到了學習者在制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材料,運用適當的策略等方面的責任。同時,許多學生強調教師的幫助和指導是必不可少的,這反映了他們對老師在一定程度上的依賴性。在第6項,“我經常在業余時間積極地學習英語”,只有41.7 %的受訪學生給予肯定的回答,而20.8 %的學生回答“不知道”。
從上面的數據來看,很明顯,學生們都知道自主學習,但他們不會花太多精力去自主學習大學英語。他們往往依賴于教師的幫助,雖然他們承認過度依賴老師將不利于他們的發展。
2.自主學習的影響因素
表2.自主學習的影響因素
Item Mean S.D. SD(%) D (%) N(%) A(%) SA(%)
9 3.98 .878 2.0 4.1 14.3 53.1 26.5
10 3.35 1.032 4.1 16.3 32.7 34.7 12.2
11 4.17 .789 2.1 2.1 4.3 59.6 31.9
12 4.04 1.020 4.1 6.1 6.1 49.0 34.7
13 3.77 1.036 4.2 8.3 16.7 47.9 22.9
14 4.06 1.049 6.1 4.1 2.0 53.1 34.7
15 3.71 1.173 8.2 10.2 6.1 53.1 22.4
(注:Mean=平均分,S.D.=標準差,SD=強烈反對,D =不同意,N =既不同意也不反對,A =同意; SA =非常同意)
表2中項目11的最高平均分為4.17,59.6%的學生認為,諸如學生、教師、學校、教育體系和學習環境等都在學生學習自主性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樣,87.1 %的學生認為學習策略在學習者自主性中起著重要作用。但他們也承認,學習者的毅力在其中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毅力在學習者自主性的培養中平均得分為4.04,相比在教師的幫助下的平均分3.35要高一些,這表明學生更看中自我堅持,自我培養。
這些數據表明,在學習者看來,許多因素促成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發展。內部因素如學習策略、學習動機和學習者的意志力被認為發揮著比外部因素更大的作用。在調查中,對開放性問題:“在你看來,什么是阻礙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因素”這個問題,許多學生給出了不同的答案。它們認為兩個最主要的障礙是學習者“懶惰”和學習環境,包括校內外的學習氛圍。
雖然承認內部和外部因素在學習者自主性上都是至關重要,但應特別注意的是,學習者已經意識到提高自己的學習策略的重要性。那么教師在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上要發揮作用。
3.英語自主學習中的策略。策略是在發展第二語言交際能力中用以激活、自我指導所需要的工具。O'malley和Chamot把第二語言學習者使用的策略分為三種類型: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社會策略。
Oxford 和Burry-Stock提出普通語言學習策略使用的三個層次:平均水平 3.5或更高的通常被認為是高策略的使用; 平均水平2.5-3.4被認定為中等策略的使用,2.4或更低的平均數被視為低策略的使用。
(1)認知策略。認知策略是指“在對學習材料的直接分析、轉化或合成的問題解決中使用的步驟或操作”。他們在具體的學習任務中有更多的限制,并涉及對學習材料本身更直接的操作。
表3.認知策略
Item 14 15 16 17 24 25 26
Mean 3.35 3.04 2.92 2.76 2.06 3.14 2.53
S.D. 1.332 1.020 1.038 1.217 1.099 1.354 1.023
(注:Mean=平均分; S.D.=標準差)
表3顯示,學生經常使用認知策略像重復(“我通過背誦學習英語單詞”);語境(第16項:“當我遇到了一個新詞,首先我會根據上下文猜測它的意思” ),翻譯(第25項得分3.14),資源(在字典中查新單詞)等,但應注意到,這些策略更容易被應用到學習活動中,學習者必須自己參與其中,比如說為考試背誦單詞。與此相反,17項和第24項的數據顯示,學生們不愿意背誦優美的英語句子,也沒有主動做筆記,用英文寫信或記日記的習慣。這些都證明,他們缺乏使用認知策略的意識,而認知策略有助于他們理解或形成目標語言。整體而言,學習者認知策略的使用處于中等水平,因為七個項目有五個項目的平均值處于2.5至3.4之間。
(2)元認知策略
表4.元認知策略
Item 1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Mean 2.43 2.64 2.43 3.16 2.10 2.22 2.63 2.92 2.91 3.02 3.10
S.D. .842 1.031 .890 1.143 .895 .919 .994 1.222 1.139 1.051 1.141
(注:Mean=平均分,S.D.=標準差)
元認知是關于學習者自身的認知過程;元認知策略是用于規劃、監測和評估學習活動的技能。在這一部分,項目1、7和9側重于規劃階段,前期規劃以及在學習過程中規劃。項目6 、12和13側重于自我監測,即檢查、核實,或在語言任務的過程中糾正對行為的理解((OMalley and Chamot,1990 ),而項目4 、5 、8 、10和11關注學習者的自我評價策略(檢查自己的語言表現、語言項目類別、策略運用或完城任務的能力。
因為表4中大多數項目平均值在2.5-3.4之間,可以看出學習者表現的是中等程度的元認知策略的使用,項目6屬于高策略的使用,項目7 ( 2.10)屬于低策略使用。從低得分項目1 、5 、7 、9可以清楚地看出,學生不經常為他們的學習任務做計劃,更不用說在學習過程中調整自己的目標。相比之下,項目6 、12和13 在這部分得分更高。這表明,一旦學習者從事一個學習任務,他們會仔細檢查他們在任務中的表現并觀察他們的語言學習。他們會認真檢查他們的聽力理解和注意自己和對方在交談時的發音。值得注意的是項目8的得分2.22分,相對較低。這表明學生不經常在課后復習課文。
簡而言之,當英語運用于實踐,如聽力,口語活動時,學習者也愿意自我監控、自我評價和反思以便做出改進。但總體來說,他們不善于設定學習目標或評價自己的學習任務的結果,這表明他們沒有認真負責的對待自己的學習,部分原因是由于它們習慣于教師對他們學習的安排和評價。
(3)社會/情感策略。
表5.社會/情感策略
Item 2 3 18 19 20 21 22 23
Mean 2.96 3.51 2.96 2.88 2.04 2.31 2.04 3.02
S.D. 1.060 1.043 1.322 1.196 .967 .847 .912 1.127
(注:Mean=平均分,S.D.=標準差)
社會/情感策略通常涉及學習策略的產出方面。Oxford( 1990:21)描述了社會/情感策略為“學習者采取的控制他人與自我的學習情景方面的行動”。雖然項目2和項目3是令人鼓舞的情感策略,項目2得分明顯低于項目3,這種差異可能源于學生缺乏英語學習成就感的意識。他們很少獎勵自己的成功。考試成績可能令他們沮喪。他們經常在考試不好的時候鼓勵自己不要放棄,學生對項目18反應顯示,中國學生很少在談話中使用手勢作為補償策略。第20項和第21項是合作的社會策略(與一個或多個同伴一起工作來獲得反饋,匯聚信息或為語言活動做示范),這兩項的平均得分分別為2.04和2.31,這顯示,受試者不經常進行合作學習活動。當需要利用資源時,學生更頻繁地利用英語電視節目或電影而不是英語廣播。由于互聯網的普及,學生更容易在互聯網上看英文電影或電視節目而不是收聽英文廣播,因為前者提供了更多的樂趣。對于這部分,學習者中等水平情感策略的使用透露了他們在自己和他人相關的學習情景中自主控制能力不足。通過觀察上述三個策略類別的數據,我們發現,學習者的學習策略自主應用水平一般不高,學習策略使用水平為中等。
五、結論與分析
1.學習者自主意識。研究反映了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概況。學生意識到學習者自身應該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超過60 %的學生認為知識不應該由老師進行傳輸。此外,研究還表明他們對自主學習有一些了解,盡管他們的了解還比較膚淺。另一方面,學生并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在課外去自主學習英語,盡管半數多的學習者認為他們有可能這樣做。他們認為,他們缺乏自主學習的努力有很多原因,其中,缺乏學習策略的知識是最有影響力的因素之一。數據表明,45.33℅的學生對自主學習中心持肯定的態度。但他們也認為自主學習中心可以發揮更好的作用,并提供了許多建設性的建議。
總之,一方面,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大約一半的學生有信心通過自主學習獲得更多的英語知識。而另一方面,他們對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持懷疑態度,因為他們意識到自己缺乏相應的學習策略。
2.中等水平的策略運用。在26個旨在調查學習者的策略使用的項目中,18個項目的平均得分為2.5 —3.4。這一發現表明,學習者使用三中策略的頻率為中等水平,他們有時會采取一定的策略,以提高他們的學習。
考慮到自主學習策略在學習者自主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我們可以推斷,調查的對象是不善于自主學習的,而缺乏足夠的學習策略是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師必須幫助學生發展學習策略。這樣即使沒有教師的教學,學生自己也能學習明天的知識。用一句古語來說就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參考文獻:
[1]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2]O'Malley J.&Chamot A.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3]Oxford,R.L.&Burry-Stock.Assessing the use of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orldwide with the ESL/EFL version of the 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J].System.1995(23):1-23.
[4]高吉利.國內外語自主學習研究狀況分析綜述[J].外語教學, 2015(1):60-63.
[5]李娜.非英語專業學生自主學習中的動機調控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5).
[6]王湛.一項促進高職院校學習者自主性的教學模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10).
[7]黎雪峰.重慶高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08(4).
[8]張維友.英語學習策略與技巧教程[M].重慶大學出版社, 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