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7月13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結束,養老金離入市更近一步。《辦法》規定“投資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養老金產品的比例,合計不得高于基金資產凈值的30%”,或約6000億元養老金可投資于股市。
養老金入市,當然可以有,但資本市場的成熟與完善,無疑是個必需的前提。而在養老金入市的過程中,確保養老金賬戶的透明,尊重賬戶持有人本人的意愿、選擇與知情同意權,更應成為養老金入市必須遵守的基本規則。唯此,萬億養老金的入市,才能讓人放心。
漫游費存廢不能由企業決定
國內三大運營商近來猛降國際漫游費,降比最高達90%,但國內漫游費依然偏高。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表示,從去年開始,工信部已將資費決定權交給企業。
中國的移動通信市場,目前基本上由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三家央企瓜分。它們之間的競爭是很不充分的,甚至會形成某種價格默契。在這種情況下,指望企業運用定價權自主降價,這無異于與虎謀皮。歐盟用立法方式干預漫游費的做法值得借鑒。漫游費存廢不能由企業決定,工信部等部委必須介入,早日取消國內漫游費,切實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填上“被貸款”的農村法治窟窿
山西大同市天鎮縣很多農民發現,自己莫名其妙地背上了貸款且逾期未還,貸款銀行是天鎮縣農村信用合作社聯合社。銀監部門責成其自查。當地警方表示,已有50多人報案,但尚未立案。當地人行一位工作人員說,經他查詢的人中“有數百人表示自己被冒名貸款”。
近年來,類似案例并不鮮見,但農村信用社仍是基層金融風險中的高危領域。用業內的話說,“由于點多面廣、內部管理相對薄弱、員工素質普遍較低等多方面因素,信用社系統幾乎具備操作風險發生的一切條件。”填補農村地區的法治窟窿,需要相關部門徹查案件,以儆效尤,更進一步,農村地區應當成為普法的優先區域。
別讓抄襲毀了中國動畫
號稱中國首部賽車動畫電影的《汽車人總動員》上映后,有網友對比迪士尼動畫電影《賽車總動員》,造型像,名字像,海報像,涉嫌抄襲,導演卓建榮則反擊質疑者是“新時代的漢奸”。在收到迪士尼的律師函后,他改口稱只是學習了迪士尼的作品。
“抄襲有錯”是一個超越國界和種族的基本共識,是對知識產權的尊重和保護。牛頭不對馬嘴的辯駁可見導演的底氣不足。《著作權法》規定,如有歪曲、篡改、剽竊他人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應當依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學習、借鑒、巧合,豈能一再成為抄襲者的遮掩?國產,又怎能是免死金牌?
高溫津貼被偷梁換柱難見嚴懲實例
有媒體報道,許多中小企業的員工、流動性強的農民工領不到高溫津貼,或是常遭打折扣。有的老板不按規定按月份發放,竟按超過35℃的高溫天氣具體天數發放,有的單位用綠豆湯、飲料等防暑降溫物資“沖抵”,蒙混過關。
與“高溫津貼入法”的熱鬧相比,“零處罰”的尷尬不禁引來反思。鮮有對違規企業的嚴厲處罰,殺一儆百也就無從談起。年年說將對違規者嚴肅查處,早該拿出實例了。勞動者的權利不能只寫在紙上,部門下發的要求也不能只放在通知里,政府部門必須為高溫津貼政策的落實,拿出更多具體手段,包括鐵腕。
開會群毆絕不是“正確行使民主權利”
近日網上流傳視頻顯示,河北唐山市豐南區某村莊大會上,村支書和村長(村委會主任)因一言不合搶奪話筒,隨后村支書的兄弟、村長的女兒上陣幫忙,演變為肢體沖突,最后臺下十多名男子一擁而上,大打出手。諷刺的是,墻上懸掛著“增強民主意識,正確行使民主權利”的標語。
在鄉村政治競爭中,派系的出現是在所難免的。“你死我活”的打架斗毆是利益“零和”乃至“負和”博弈,除了讓村莊撕裂之外,不會產生任何有效而長遠的利益分配方案。讓村民收起拳頭拿起話筒,放下板凳坐在會議桌前,需要村民在自己的“斗爭實踐”中不斷進步,必要的時候,也需要上一級權力機關依法進行引導。
上下游水域責任不能成糨糊
幾乎是一夜之間,水美魚肥的安徽沱湖變成了“醬油湖”,附近的天井湖也未能幸免,9.2萬畝水域被污染,魚類等水產死亡2364萬斤,涉及漁民907戶,直接經濟損失1.9億元。上游的泗縣表示,從縣里出境的河流水質一直在五類左右,自己沒責任,下游的五河縣則認為,即便是過境水,泗縣沒有及時預警,而且在水利調度上存在失誤,理應擔責。
從實踐中看,涉及跨流域污染的環境問題,處理起來難度都比較大,主要原因在于目前仍缺乏制度化的糾紛解決方式,多數難題最后的解決情況都有賴于共同的上級政府的態度和積極性。因此,進一步在法律中明確跨流域污染的調查處理機關、調查處理程序、處理措施、異議程序等,才是解決類似問題之道。
兒童保護不僅僅是“家務事”
義烏網友爆料,有個開寶馬車的女人把兒子不小心鎖在車里了,開鎖的說要把玻璃敲了,結果孩子他媽可能因為舍不得修玻璃的錢不讓砸,讓孩子在悶熱的車里哭了半天。直到有消防隊員認為實在不能耽誤了,才砸了玻璃救出孩子。
兒童保護絕不僅僅是“家務事”,在父母親情責任之外,法律兜底必不可少。為此,一方面要激活公共責任,明確規定在緊急情形下,為保護兒童安全,可以采取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并無須為此承擔法律責任。另一方面,對于父母未盡到監護責任、讓兒童獨處的行為,也應給予相應處罰。只有填補了相應的法律漏洞,才能給兒童加上一把安全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