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維持7%的增速,6月工業和投資也在回暖,經濟企穩態勢明顯。下半年隨著穩增長政策加碼效應顯現,宏觀經濟表現可能好于上半年。
但具體來看,二季度工業和投資與一季度相比還是偏弱,主要是服務業加速發展為GDP企穩貢獻主要力量,經濟內生動力不強,回升基礎尚不牢固,穩增長還需要財政和貨幣“雙驅動”。
“二季度經濟回升的主要動力來自第三產業,預計和牛市帶動金融業收入增加以及房地產銷售回暖有關?!泵裆C券宏觀分析師朱振鑫、張瑜評論稱?!耙_到(全年增長)7%的目標,下半年穩增長還要繼續發力。”
民生證券認為,由于前兩個季度占比只有45%,因此全年能否保住7%還要看下半年,目前來看壓力不小。下一步貨幣寬松主要是通過降準、定向寬松等方式降低長端利率,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的傳導渠道;財政方面主要通過加快PPP項目簽約和城鎮化基金擴容來解決融資問題,預計下半年基建投資將明顯回升。
中國國家統計局7月15日公布,二季度GDP環比增長1.7%,同比增速持穩在7%,略高于路透預估中值6.9%;整個上半年GDP增長7%,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同比分別增長3.2%、6.4%和7.9%。
1-6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4%,略高于路透調查預估中值11.2%,但和1-5月增速相當;6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6%,雙雙高于路透調查預估的增長6%和10.2%。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指出,二季度工業增速逐月回升,1-6月投資增速和1-5月持平,可以說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滑的趨勢得到了初步遏制;與此同時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71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71.8%,調查失業率也在5.1%附近,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總體判斷是下半年經濟增長應該延續上半年企穩向好的走勢,”他在新聞發布會上稱,但經濟回穩的基礎并不牢固,下一階段要狠抓政策的落實。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指出,隨著國家政策效應顯現,中國經濟出現回穩勢頭;將堅持宏觀調控正確取向,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精準有效地實施定向調控和相機調控,防范和化解風險,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下半年仍需財政貨幣雙驅動
盡管二季度和6月宏觀數據好于預期,但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工業品價格緊縮、企業盈利能力低下、投資增速處在2000年末以來的最低水平,都指向中國經濟企穩回升基礎并不牢固,穩增長壓力還是不小,仍需財政和貨幣“雙驅動”。
鑒于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比較充裕,業內人士預計降息空間已不大,降準概率更高一些,央行將主要通過PSL等定向寬松途徑為實體經濟提供金融支持;財政則主要依靠盤活財政資金存量、地方政府債務置換、擴大赤字等途徑,為經濟保駕護航。
“從趨勢看,下半年經濟增速或略高于上半年,可能達到7.1%,因為上半年推出的政策存在滯后效應,”中信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諸建芳稱,“但經濟壓力猶存,內生增長動力較弱?!?/p>
中銀國際宏觀分析師葉丙南指出,目前來看,房地產雖然銷量回暖,但整體仍在去庫存階段,在投資端并沒有明顯反映;而土地市場遇冷也制約地方政府投資動力,基礎設施投資只有鐵路和軌道交通等中央支持力度較大的領域反彈明顯。
“制造業投資也在整體回落,未來投資是制約經濟企穩回升的核心因素,”他認為,未來財政能夠發揮的空間比較小,短期來看地方債務置換能緩解地方融資平臺去杠桿給經濟帶來的下行壓力,但中長期而言,財稅改革還是一場攻堅戰。
央行7月14日公布數據顯示上半年貨幣信貸平穩增長,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8.81萬億元;但6月企業中長期貸款在總體信貸中占比僅有25%,之前五個月為38%,而且票據融資占比高達四成,反映出企業投資意愿依然不足。
央行強調,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松緊適度;并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適度流動性,實現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數據超預期,主要跟工業和投資比預期好有關,但回穩基礎尚不牢固;目前物價緊縮,企業效益不容樂觀、投資動力亦不足,保增長壓力還是不小,需要政策進一步加碼,”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稱。
他認為未來還是貨幣和財政政策“雙驅動”,財政方面主要靠盤活財政資金存量,貨幣方面降息空間已不大,更多還是要靠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