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凱
【摘要】隨著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的到來,企業外部的經營環境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導致企業的經營前景充滿了不確定性和風險因素,企業資產的盈利能力也就失去了以往的穩定性,面臨的減值風險不斷加大,以至于公司的資產出現了非常嚴重的“泡沫”現象,嚴重誤導了信息使用者對企業財務狀況的真實了解。本文分析了我國上市公司在資產減值會計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產生問題的成因,并進一步根據問題的成因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上市公司;資產減值;會計
2006年,我國頒布的新的資產減值準則把資產減值作為單獨的準則,但是很多上市公司還是為維護公司的利益利用資產減值會計準則中的空子來進行信息的誤導。因此,資產減值會計成為國內外會計理論界研究的重點,但是資產減值會計在我國的發展還很不完善,很多上市公司將資產減值會計作為公司盈余管理的工具。
一、上市公司在資產減值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資產減值準備計提具有隨意性
上市公司在人為地進行計提和轉回 減值準備。例如,有些上市公司通過變更會計估計來改變應收賬款壞賬計提的數額以及比例以達到調整和控制利潤的目的。另外,大部分公司一般會在連續兩年虧損年度確認存在著大量的資產減值損失而在其虧損的第三個年度則轉回大量的資產減值準備,以退為進,達到其扭虧為盈的目的,從而避免公司被暫停上市或者終止上市的命運,這種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和轉回完全是公司為了保證自身在交易市場中的立腳點而而隨意計提的。但是,由于新會計準則中關于資產減值計提方面規定的籠統性,以及一些市場價格的不確定性,判定企業計提和轉回減值損失的合理性就很難得到準確的判定。
2、利用資產減值準備進行盈余管理
按照要求,上市公司在進行資產減值準備的會計處理時,年末資產減值損失是作為利潤的來進行抵減項目被計入到利潤表,也就是說,減產減值是一個會影響到企業當期利潤的
非常關鍵的因素。上市公司在計提或者轉回減值準備時,總是圍繞著其盈利水平來大作文章的,利用資產減值準備進行盈余管理的動機非常明顯。
3、資產減值準備信息披露不充分
按照新會計準則規定,上市公司應當在財務報表附注中把上市公司當期確認的減值準備的金額以及企業減值準備累計金額數進行披露。重大減值損失還應當特別注明其發生的原因并且說明怎樣進行可收回金額的確定。但是大部分公司并沒有對其可收回金額確定的過程及如何確定其折現率選擇的標準,也沒有解釋減值準備計提和轉回的原因,信息披露有所缺失,這就使信息使用者無法不能夠真實了解公司資產的價值,因此就不能夠做出正確的經濟決策。
二、完善中小板上市公司資產減值問題的相關對策
1、完善資產減值準備相關會計準則與制度
由于資產減值損失會影響到企業當期的收益水平,只有不斷規范相關準則才
能切實維護投資者的利益。一是限定資產減值計提的比例。二是禁止資產減值損失的轉回不符合資產的本質。因為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在利用長期資產減值準備來進行盈余管理。三是建立和會計準則相關的法律法規。
2、健全信息市場和價格市場
首先,應該由政府部門牽頭聯合物價等相關部門,建立一個有效的市場定價體系,實時發布相關資產的市場價格,對資產正常價格的變動充分披露,使企業在確定相關資產減值的時候更加透明,增加資產減值的可靠性。其次,應該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計算機技術近年來在絕大部分公司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財務軟件的普及度越來越高,應該充分利用這種形式,通過互聯網及時向企業傳遞相關信息,提高信息的對稱性。
3、改進上市公司業績評價體系
上市公司之所以將資產減值準備作為盈余管理的工具進行利潤操縱,粉飾報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上市公司連續兩年虧損將被 ST 處理,連續三年虧損將被終止上市。這種以凈利潤為核心的業績指標評價體系的弊端暴露無遺,為了克服這種弊端,證券監管部門應該改進現有的業績評價機制,建立上市公司全方位和多層次的業績評價體系。
4、優化公司治理結構
公司治理結構的本質是權力如何在公司內部進行劃分,一個良好分工和有效制衡的治理結構,能夠有效促進公司業務的自覺性和自律性,使其走上良好的業務循環。為此,公司首先應該合理劃分股東會、董事會、經理層和監事會的職責,使監事會能夠真正的發揮其監管職能。
5、提高會計人員素質
資產減值從確認、計量到披露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不管是資產減值跡象的判定還是可收回金額的確定都需要會計人員運用大量的主觀判斷進行會計估計,這不僅需要會計人員具有較高層次的理論知識儲備還要對資產的外部市場和環境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隨時關注外部環境的變化。但是,目前我國會計人員的整體水平還比較低,對外部環境的關注度也不高,因此提高其綜合素質就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楊丹,王寧,葉建明. 會計穩健性與上市公司投資行為——基于資產減值角度的實證分析[J]. 會計研究,2011,03:27-33+94.
[2]王建新. 公司治理結構、盈余管理動機與長期資產減值轉回——來自我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 會計研究,2007,05:60-66+96.
[3]龔群. 我國上市公司資產減值會計應用狀況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4.
[4]陳宏珊. 資產減值會計研究[D].廈門大學,2002.
[5]陳珩. 上市公司資產減值會計研究[D].天津財經學院,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