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娜
【摘要】心理學和生理學的很多繁雜的術語,比如感官、知覺之類會告訴人們兒童發聲器官的特點及職能特征,并確定某個年齡段的學習特點。當我們根據自身的體會,用更直接和更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我們所感受到的兒童的聲樂學習的特點,以求得理解,又何樂而不為呢?
【關鍵詞】兒童;聲樂教學;體會
隨著文化事業的進步和素質教育進展的日益深入,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加入到了學習聲樂的隊列當中。聲樂是早期音樂教育的基礎,是培養兒童基礎素質和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兒童體、智、德、美全面發展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在兒童聲樂教學的這篇土壤里,有待于更多的聲樂工作者去探索、耕耘,不斷迪去完善聲樂教學方案,這需要我們教師下一番苦功去努力發現更多的教學方法。
一、童聲演唱
兒童的身體器官及歌唱器官很稚嫩,因此對于兒童來說,不容易形成很多對于成年人來說的歌唱毛病,便于調節,以達到聲音松弛的效果。這樣,即使在變聲器期間和變聲期后,學生已有的聲樂基礎會使得繼續的聲樂學習變得輕松自如,從而避免了成年學習者的喉嚨發緊的各種毛病。所以說,童聲歌唱學習對于歌唱者來說,是個應該抓住的非常好的學習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習,能夠為以后的聲樂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更何況,童聲體現出的不僅僅是人們對純潔性的美好追求,更帶給人們來自天使般的音樂感受,甚至可以說,童聲演唱是一個人一生的事業,是一個人終身的演唱,是生涯中比較短暫也相對更加珍貴的一段歲月。
二、培養童聲的重要時期
對于學生應該在什么時候開始聲樂訓練,很多家長表現出很大的關心。從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來看,孩子對聲樂的學習不宜過早。因為在6歲以前,孩子的聲帶以及發生器官等都過于稚嫩,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孩子對聲樂的理解能力還沒有形成,這時候加強孩子的聲樂學習只能是一種膚淺的學習。因此,在這一時期,應該主要應該培養和引導孩子們唱歌的天性,激發其對音樂的幸福,引導孩子們多聽一些歌曲,逐漸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音準和對節奏的把握。多聽他們喜歡的歌曲,快樂的歌唱。讓孩子們自然的歌唱最好,同時鼓勵和培養孩子們唱歌的天性。因此,在7歲及以后開始對聲樂的學習是比較好的選擇。此時的孩子因為其生理發展已經相對成熟,聲帶的發育比較完整,同時孩子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能力都達到了一個相對完整的水平,在這個時期,可以針對學生進行一些科學的發生訓練,并在訓練的過程中注意培養孩子對音樂的審美能力以及對藝術作品的鑒賞,使孩子對音樂以及音樂作品達到一個深層次的認識。
三、方法的漸進
學習聲樂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遵循學習的客觀規律,聲樂的學習更要循序漸進,使學生能更好的加強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要逐漸的講解科學演唱的各個要求和整體的協調。
(一)氣息
兒童聲樂的學習首先就是要加強氣息的使用與學習,讓他們有自覺的意識使用氣息歌唱,老師在教學中要講清楚如何保持在推動氣息的狀態上做發聲練習及演唱歌曲。
(二)通道
當使用氣息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和自覺程度,在演唱和練聲中要強調把聲音放在通道中演出。兒童易于把歌清晰的唱在嘴里,咬字準確清晰,這固然是兒童的優勢,但是在保留兒童演唱的優點的同時,一定要強調在氣息和通道中演唱,這樣才能達到咬字清晰和聲音暢通的優勢互補。
(三)聲音的柔和運用及高位置
當前兩項要求慢慢達到后,下一步,更要強調兒童完全放松喉嚨的意識及聲音的高位置,這樣,孩子的聲音的整個概念慢慢會趨于完整,而由于以漸進的方式講解,在掌握過程中,也不會造成過度的困難及理解的障礙。 實際上,前三者的訓練不是各自獨立的,而是在聲樂訓練中結合在一起的,教師要靈活的把握各個原則并使之自如地結合在一起。
(四)聲音的美學追求
在學習過程中,要不斷的提醒兒童注意培養圓潤、流暢的聲音審美意識,追求美好的聲音,而不是喊唱。同時兒童的聲音有童聲自身的特點,無論如何訓練,都要在科學發聲的基礎上,保持兒童的聲音自然、清新的特點,而不能一味去模仿成人的音色,否則會產生很大的后果。
(五)對于曲目的選擇
一方面,對于訓練曲目的選擇上,不能變化過去頻繁,在不同的階段,可以采用不同的曲目。可以先集中對孩子進行聲音意識的訓練。同時在聲音不斷調解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重復演唱原來的歌曲,使他們進一步感受到聲音的狀態;另一方面,在教學中可以借鑒國外一些傳統的優秀兒童合唱曲目,加強對兒童審美能力的培養。這些合唱曲目要求聲音柔和和諧,這也恰好是兒童聲音意識培養和塑造中最關鍵的地方。兒童演唱最易喊叫,通過這樣的聲音意識的培養,可以提高他們的聲音審美,而且對于培養一種有修養的聲音和有氣質的演唱和兒童的藝術氣質,都是一個良好的途徑。而與此同時,通過合唱曲目的練習,提高他們的音樂素質,培養兒童的和聲意識,合唱曲目的選擇對于孩子們群體合作意識是個非常好的鍛煉,讓他們在合唱中感受與他人的密切協作。這就不僅是音樂的工作,這也是通過審美培育人性的一個更高層面的教育。
同時還要在聲樂學習中兼顧本民族的音樂傳統,選擇那些朗朗上口,有民族特色,旋律優美的民族戲曲與各個時代的兒童歌曲,比如《大海呀,故鄉》《讓我們蕩起雙槳》《紅蜻蜓》《沂蒙山小調》等等各個民族的經典兒童歌曲及傳統民歌,在聲樂學習中,激發孩子們熱愛美好音樂,了解民族音樂文化的濃厚興趣和素養。并進而通過新時期的兒童聲樂作品在展現現當代兒童的生活和審美情趣。選擇近年來新創作的好聽的兒童歌曲,這些具有新的時代內容的歌曲更易引起共鳴,使得大家都來關注兒童聲樂的發展,促動兒童歌唱事業的進步。兒童歌唱將能更好地擺脫成人歌曲的影響,擁有屬于自己的一片天。
(六)注重培養兒童的形象思維
培養兒童的形象思維有利于塑造兒童的學習意志和品質。聲樂是一門藝術,在聲樂教學中,我們也應該注重對兒童想想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在講授過程中,要采用符合兒童特點的教學方法,盡可能的采用直接的方式告訴學生應該如何實現對發生狀態的掌控。可以采用互動教學,讓孩子互相聽課,從而提高對聲樂的認識,識別各種聲音問題,養成對審美聲音概念的培養; 也可以組織、提供給孩子們大量的演出機會,讓他們在舞臺上得到全方位的鍛煉,不論是舞臺表演、舞臺感覺和對聲音的現場控制力都得到全面的提高,有利于激發孩子們的興趣。
四、總結
審美教育是教育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喜歡兒童,他們天真、純潔、自然。也許通過美好聲音的學習,孩子學會不僅是如何發出美好的聲音,不僅是完整的優美的唱出一支歌曲,更不僅是開發他們的智力、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理解力、而是通過一項他們喜愛的藝術,培養良好的健康的人格,我們歷來注重審美教育對于一個人良好性格形成的重要性。孔子說:“詩者,一言以蔽之,思無邪。”難怪國內外很多著名的美學家一直把美和美學教育當做社會解放的途徑,這也許絕對不為夸張,一個個美好個體和人格的培養,必定會造就更高素質的下一代,一個良好端正的性格的培養必須從兒童抓起,教育修剪人的天性,使之和諧,一個民族的發展關鍵看教育,應該是百年基業從小事做起,從這一點上看,聲樂學習就不絕是一件小事,她孕育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并且是人的一次變革,這更是一個有使命感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