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茂雙
【摘 要】新課程要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應用題教學時,將問題至于實際的問題情境之中,從應用題的形成過程入手,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從而增強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應用題 小學生 自主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7.076
素質教育要求,學生是教育活動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改變以往把自己放在主體地位,而把學生放在客體地位,樹立教師權威的思想。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性需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組織輕松、有效的課堂教學,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應用題教學中,我引導學生以自主探究為中心,進行了以下幾方面的探究。
一、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將學生引入實際的問題情境之中,就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數學情境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發展心理品質的重要源泉,是溝通現實生活與數學學習、具體問題與抽象概念之間的橋梁。這樣便能使學生自主地調動出內部的東西參與知識的獲得過程、問題的解決過程,從而對問題深入地理解。比如:針對學生,在學習了三步計算的應用題后,我設計了一道與學生生活比較接近的開放題:
學校組織師生看電影。學生950人,教師27人。影劇院售票處寫著:
今日放映 《宇宙與人》
成人票: 每張8元
學生票: 每張4元
團體票:每張6元
(30人或30人以上可購買團體票)
請設計一種你認為最省錢的購票方案,并算出購票一共需要多少錢?
題目一出示,學生就頗有興趣,積極開動腦筋,力求找到最佳方案。
以下是學生不同的解題方法:
方法1:8×9+4×161=716(元)
方法2:(9+161)×6=1020(元)
方法3:從學生人數中拿出1人,和教師組成一個團體。
10×6+160×4=700(元)
……
針對這樣的問題,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解法,每位學生在這樣的問題情境中都得到了充分地發揮。通過練習,培養了學生主動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二、要學為所用,體現數學價值,激發學生興趣
單純的數量關系問題單調乏味,學生容易產生厭煩心理,如果將數量關系融入到實際問題之中,使其有血有肉,學生就會產生解題的興趣。教學時不要把學生死死地捆在教科書上,讓學生死記那些他們認為很枯燥的東西。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數學學習心理規律盡可能選他們樂于接受的,有價值的數學內容為題材編應用題。如給數學找到生活中的原型,讓學生體驗到“學數學”不是在“記數學、背數學、練數學、考數學”,而是在“做數學”。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第九冊教材第45頁,應用題例1是這樣的:一個服裝廠計劃做660套衣服,已經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這類應用題枯燥得很,離學生比較遠,學生肯定沒有興趣。沒有了興趣也就學不好這類應用題。不如改變一下應用題呈現的方式:
(1)課件展示情境。
客戶:周廠長,你好!我們訂做的660套衣服,生產得怎么樣了?
廠長:已經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
客戶:我們等著要貨,你們3天之內能完成了嗎?
廠長:能。
(2)師:同學們!你們根據廠長、客戶提供的信息想到什么數學問題?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整理出以上出示的例1。
(3)師:你們會解答嗎?如果不會,可以小組討論。
……
這種方式較好地體現了“數學問題生活化”和“自主學習、探索創新”兩大方面,將學習活動置于社會生活問題之中,巧妙地把應用題變為對話展現給學生。讓學生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將感性的實際活動與學生的內心感受體驗結合起來。這樣的數學,學生不僅學得好,而且也為他們以后到社會上去成為各行各業的成功者打好基礎。
三、引導學生從應用題的形成過程入手,自主探索理解題意
解應用題的關鍵是要理解題意,從應用題的形成過程入手,將抽象的數學具體化。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重視應用題的形成過程,讓學生理解題意,從而輕松掌握解題方法。
以下是“歸一應用題”的教學片斷:
師:如果現在要求大家很快地測算出全班20個同學在1分鐘內大約一共能踢多少個毽子,你們準備怎樣測算?(學生們爭相發表意見)
生1:我先測算每個同學1分鐘踢毽子的個數,再把它們加起來。
生2:那樣太麻煩,我只要先測出一個同學1分鐘踢毽子的個數,再乘以20就可以了。
生3:這樣也不對。如果選出一個踢得特別快的同學,算出的得數就太大了;如果選出一個踢得特別慢的同學,算出的得數就太小了。
經反復考慮后有的學生提出:可以先測出幾個同學1分鐘踢的個數,算它們的平均數后再乘以20。
經過實地測試,編出應用題:“在1分鐘內,8個同學共踢毽子328個。照這樣計算,我班20個同學1分鐘大約能踢多少個毽子?”然后教師組織學生解答。學生在探索解答方法的過程中得心應手,很快掌握了歸一應用題的解題方法。教師還向學生指出,用這種推算的方法,能預測出生活和生產中的一些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教學,不但滲透了統計、估計、推測等思想,而且學生知道在什么情況下使用所學知識,學到的不是僵化的知識。
應用題部分是數學知識的綜合與運用,難度最大,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既能鞏固基礎知識,又能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應用題教學內涵豐富,如何讓學生喜歡應用題,這是我們當前所面臨的問題。但我堅信,只要教師通過一定的策略,為學生營造輕松的氛圍,讓學生覺得應用題離自己并不遙遠,解答應用題有一定的價值。才能讓學生喜歡上應用題。從而真正掌握應用題的解答方法。達到了這種境界才算是一堂成功的優秀的應用題教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