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
【摘 要】初中語文涵蓋了詩歌、散文、小說,現代文、文言文,閱讀、作文等多方面的教學內容和文本教學類型。面對語文復雜的教學內容,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采取多元化的教學策略,以促成教學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初中語文 多元化 學習方法 情景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7.138
初中語文的多元化教學是指根據語文學科的基本性質、學科學習所形成的思維方式以及在學科教學中所采取的教學手段等角度進行的對初中語文教學的綜合性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主要是是利用教學手段的多元化,提高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的認識和理解,并從一定程度上體現語文學科的獨特特點。
多元化語文教學能夠促使教師根據不同的文本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從而改善以往初中語文教學中單一的教學模式,最終起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的作用。教師要想促進初中語文學科中的多元化教學,就要從多個層面上豐富語文教學的內容。
一、教師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
隨著現代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體現學生主體性的人性化教學理念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視。目前,已經有很多學校在吸收現代教育理念的基礎上,以實際行動對初中語文的教育現狀進行了相應的改善。然而,受傳統語文教學思維慣性的影響,初中語文教學中仍然存在著“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教學模式。
并且初中語文的課堂流程基本上也離不開傳統的教學習慣。具體來說,傳統教學模式采取的教師先講解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板書書寫教學重點,教師講解課文內容,學生聽講并回答老師的提問,教師做一堂課的結語這種模式。但是這樣的模式化課堂容易造成學生聽課的厭倦情緒。為此,教師要采取必要的手段豐富課堂內容,改善課堂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通過課間顯示的方式來展現本堂客的教學重點和教學內容。比如,在文言文《陳情表》的授課中,教師在備課時可以整理本課的文言文基礎知識,然后通過課件的圖像顯示功能將文中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點,或者學生不認識的難字加以注音顯示。
學生面對新的授課方式,容易眼前一亮,并且圖像這種形象化的展現方式還能夠加深學生對所顯示知識的印象。通過對媒體可見的方式,學生的興趣得到激發,對語文這門學科的認識也會有更為多元化的理解。
二、引導學生進行小組間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傳統的教師灌輸型教學模式,存在單方面注重教師的講授,忽略學生的主體參與能力的缺點。初中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在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然而,傳統的“教與學”的模式,將學生的學習局限在狹窄的框架內,學生和教師之間存在亦步亦趨的現象。
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自我主體意識的不到充分的激發,學生本是語文課堂上學習的主人,教師本應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引導者,但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模式將師生之間的主客體地位進行了顛覆。學生的思維方式得不到教師的引導和開發,思維上的局限造成學生思想空間的狹隘性,同時也不利于學生主動思考能力的培養。學生缺乏主動地思考意識,也就缺乏相應的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此,教師在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的問題意識的培養,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在具體的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展開小組間交流與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在思想的碰撞中激發自我的問題意識。教師按照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根據學生語文學習的知識水平將班內的學生進行不同層次上的合理劃分。
使得每一個討論小組中的成員在成績和能力方面得到均勻劃分。比如,在對《陳情表》一文中有關親情體現的展現,教師組織學生對相關的話語進行勾畫,然后以小組為單位,每組選擇一組語句進行話語分析。通過小組間的交流與合作,不同學習水平的同學,能夠從其他同學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最終實現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以實現教學效果和教學目標的結果。
三、引導學生對學習方法進行分類總結
初中生在語文學習中的思維邏輯觀念還不是很清晰,面對問題的解決還缺乏相應的理性思維,對很多問題的看法依然停留在感性層面上。針對初中生這種普遍存在的心理發展狀況,教師應該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幫助學生彌補學習過程中的心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同時,面對語文龐雜的文體知識的學習,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學習方法。
學生在接受了一種問題的學習方法后,會本能地將這種方法用于其他文本的學習,但在具體的學習中,這種無目的的學習方法的應用容易造成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困惑。而為更好地幫助學生避免學習中的方法應用方面的失誤,解決學生在不同文本學習中的困惑,教師在具體的課程教學中,要明確地提醒學生不同文本學習的不同方法。除此之外,教師也應有嚴密的思維邏輯,并且對初中語文的文本學習具有宏觀上的把握,幫助學生建構一份完整的學習體系。
具體而言,在學習文言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強調給學生重點的文言文知識點,并幫助學生整理一詞多義、虛詞、連詞的用法等方面的知識。比如,對于連詞“而”的多義整理,“而”有表示順承、轉折、遞進等多層次的含義。教師除了將連詞“而”的多種意思羅列出來意外還需要對不同的意思列舉相應的句例,以幫助同學合理理解字詞的意思,最終幫助學生達到遷移運用、舉一反三的效果。同時,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能夠在做自己的大腦體系中建立一套完善的文言文連詞“而”的知識體系,并且這種以句例為基礎的詞義理解,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深度,最終在學生的試題考試中也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總之,初中語文學科的多元化特點,對學生的多元化學習和教師的多元化教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學生通過教師的多元化教學手段不僅加深了對語文學科的認識和理解,并能夠在此基礎上對語文學科產生濃取得學習興趣,這對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了興趣基礎。
同時,教師對學生的多元化學習思維的構建,對學生的其他學科的學習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初中語文學科的課堂教學中合理地應用多元化教學手段對于教師的教學效果的提高以及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都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新課標”提出的促進學生情感教育方面的目的,同樣可以通過多元化教育手段加以實現。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初中語文課堂教育中的多元化教育手段還在嘗試階段,其在很多方面還需要積極的嘗試與不斷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