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小群
【摘 要】政治是一門觀念性比較強的學科,學好政治是幫助我們更好地生活的一個重要的因素。那么,作為教師,如何才能以一種比較新穎而靈活的方法,幫助初中學生更好地學習政治,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呢?這也是筆者寫作這篇論文所要討論的內容。
【關鍵詞】初中階段 學生 政治 方法 興趣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7.186
初中時期,政治被設置成為一門必修課程,這就意味著學生必修要學好政治,才能在考試中立于不敗之地。
當然,從大的方面來講,學好政治,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生活、學習、工作,使得我們在生活中少犯錯誤,甚至不犯錯誤。對于正處于學齡階段的學生來講,學習政治,還有一個不能被忽視的原因,那就是應對各種考試的需要。作為必修課程之一,政治的分值也占據比較大的比重,學生要想在政治考試中取得高分,其前提必然是不遺余力的學好政治。當然,在新課改的教學語境下,作為新教學背景下的新一代學子,教師在教學方面必然要做出適度的改革,才能更好地滿足他們成長、成才的相關需求。
近些年來,素質教育的春風開始吹拂各地各類不同層級的校園,作為教育實踐基地的各大高校,為了在新的情勢下更好地順應時代需求,與時俱進,就必然要對自身的教育教學做出一定程度的改革,只有這樣,才能及時地根據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指標,培育出更加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型人才,保持學校的教學永遠新鮮。
特別是對于素質教育核心問題的強調,素質教育要求培養的學生要更加注重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而對于教師來講,為了更好地適應學生發展的需求,教師要做到的就是及時而準確的抓住教學新動向,及時地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學習指導,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為有利的教學環境。
那么,具體的來講,教師應當怎樣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并學好政治呢?筆者認為,最主要的還是應當在教師本身與學生這兩大主體上下工夫。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維系課堂教學順利開展的必要前提。雖然說師生關系對于教學的具體開展是非常有影響力的。但是,在長期的政治教學實踐中,教師卻并沒有很好地將這種關系付諸于具體的行動。
在傳統的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往往是本著自我中心主義的原則和立場,在課堂上賣力講述知識。為了使得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作為教師,他們往往就是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老師說什么,學生干什么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在以往的教學中常常使用的。但是,實際上,縱使這種方法曾經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中有過很好的實踐效果,但是,在當下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很難再適應于新的教學形勢的需要。
為此,政治教師在教學方式上必須做出改革。因為,當下教學方式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給予了更多的強調,這就使得教師若想在教學中贏得學生更多的信賴,就必須要努力構建比較和諧的師生關系,只有讓學生對自己的教學產生足夠的信賴和支持的前提下,課堂教學才能更好地得以開展下去。取得學生的信任是教師做好教學工作的第一步。因此,教師要努力維系好與學生的良好關系,在此基礎上,再精益求精,努力開展自己的政治課堂教學。
加強師生之間在教學中的溝通與交流,努力給學生提供更多自我鍛煉的機會和平臺。在政治學習中,作為教師,要注重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為什么筆者在這里要格外強調這一點呢?因為,新課改實施之后,教學對學生的參與度和自覺性學習意識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意味作為教師,要在教學中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政治自學能力。比如說,當教師講到正確的價值觀念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一些關于日常生活中哪些問題體現了正確價值觀念的引導作用等知識。
同時,教師也可以將課堂總結部分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作出總結性概況,最終由教師對學生的回答情況進行點評,但是,這里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教師在評價時最好能夠以積極性的鼓勵為主,這可以使得學生及時地養成奮勇當先、積極發言的良好習慣,這對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消化知識、運用知識來講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開展政治課堂知識競賽,幫助學生更好地運用和掌握政治知識,也是一種幫助學生學習政治的好辦法。對于政治課程的學習,教師也要時不時的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因為,教師講的知識再精湛再有趣,如果學生不能及時的將其消化、吸收、理解,并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儲備,那么,教師的課堂教學本身就是失敗的。教師的教學要以更加適應學生的學習訴求為基本的準繩,一切為了學生,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的教學理念是教師需要及時做到的。
那么,為了給學生更多表現自我、考量自我的機會,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定期的給學生開展一些比較有價值和有益的政治知識問答和競賽題,對于在活動中表現積極和有出色表現的同學給予一定的精神或者物質鼓勵,努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是我們開設這些活動的目的所在,作為教師,一定要在這些開放性的活動中把握好尺度,不能將政治競賽題設置的太難,要把握好難易度比例,以學生學習的總體情況為準繩。既要有一定比例的比較容易的題目,也要包含適度的中等難度的題目,還要包含少量的難題,這樣才能在保證大家基本分值的情況下,通過難度稍大的題目拉開學生之間的差距,進而使得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形成你追我趕的大好學習風氣。
實踐出真知,組織學生定期參加一些比較有意義的社區活動,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也可以使得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具體的感受和理解所學知識的要義與本質所在。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僅僅通過跟學生講述基本的理論知識來幫助學生學習政治知識,那么,這對于政治的學習沒有太大的意義。
因為很多知識和道理都是來源于生活,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生活、貼近自然,在具體的社會實踐中感受到政治學習的必要性。比如說,教師可以帶學生走進學校附近的敬老院,讓學生們通過與老人們的具體談笑和交流,感受到很多在課本上學習不到的社會知識和人生道理,也可以帶學生走進自然,在親近自然的過程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任何知識的學習都離不開對生活的感悟和實踐,因此,教師在政治教學中一定要有意識的在這些方面加強對初中學生的引導和教育,使得學生養成正確的政治生活意識,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以便更好地生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