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 周慧

摘 要:“墨流”工藝,又稱“水影畫”。它被認為是最古老的大理石紋飾,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中國。現通過對資料的收集整理,對墨流的起源與發展及其繪制方法,以及墨流的藝術效果進行了闡述,尤其是應用于紡織品設計中。并對其市場優勢和應用范圍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墨流效果;紡織品圖案設計;應用
[基金項目:本文系蘇州大學第十七批大學生課外學術科研基金資助項目成果。]
一、墨流的概述
墨流,是一門在液體表面制作彩色流體狀圖案的傳統手工藝術。在水的波動伸展下產生的花紋同大理石的肌理非常相像,因此墨流紋樣又被稱之為大理石紋樣。
二、起源和發展
目前在世界范圍內,關于墨流的研究和記載少之又少。追溯墨流產生的歷史,最早有記載的是唐朝,段成式所著的《酋陽雜俎》:李叔詹嘗識一范陽山人,停于私第,時語休咎必中,兼善推步禁咒。止半年,忽謂李曰:“某有一藝,將去,欲以為別,所謂水畫也。”乃請后廳上掘地為池,方丈,深尺余,泥以麻灰,日沒水滿之。候水不耗,具丹青墨硯,先援筆叩齒良久,乃縱筆毫水上。就視,但見水色渾渾耳。經二日,搨以稚絹四幅,食頃,舉出觀之,古松、怪石、人物、屋木無不備也。李驚異,苦詰之,惟言善能禁彩色,不令沉散而已。從史料記載中可以看出,最初的墨流也叫“墨池法”,在挖好的水池中注入清水,然后潑灑油墨顏料,這樣的顏料在水面不會暈開而且還會形成各種不同的肌理和紋樣,再用布覆在水面,拓下這些生動的圖案。這便是中國關于墨流起源的唯一史料記載。唐之后,墨流在中國幾近失傳,唯一史料記載來源于公元986年北宋官員蘇易簡編撰的《文房四譜》。這本匯編所包含是對墨,硯,毛筆和紙的匯總,這些統稱為四寶藏的研究。文中提到一種叫流沙箋裝飾紙,意為“流沙”或“流沙箋”。一種是將漿糊混合制成各種顏色,在紙上創造一個自由和不規則的設計。另一種是由皂莢子準備粘貼,混合油,并用水稀釋完成的設計,它被認為類似于然后轉移到一張紙的表面。這種通過墨流工藝得到的裝飾紙我們稱之為大理石紋紙,在此之前,紙飾以浮墨的例子從未發現于中國,因此,中國既是墨流的起源, 也有可能是世界上最早開始使用大理石紋紙的國家。
段成式所在的時期是公元8至9世紀的唐朝,經過絲綢之路的傳播,墨流不久就傳到了處于平安時代的日本和東突厥一帶,并穿越到伊朗,途徑安納托利亞,流傳到了現在的土耳其。墨流的發展不再局限于東亞,在中亞和歐洲,經由不同國家民族地域文化的影響,紋樣造型風格也呈現出了異彩紛呈、百花齊放的新局面。
在日本,墨流這種技法被叫做“Suminigashi”,在Kamism和紙專賣店和京都的網站上都對日本的墨流技術進行了詳細闡述,主要用于布藝的染色。因為形成的圖案都不是一模一樣的,隨意靈動,因此被認為是一種吉祥紋樣。在一些杯墊、布藝口袋、挎包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手工藝禮品中,依然可以看到墨流法所形成的美麗抽象的紋理,并作為日本民族手工藝和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而保留下來。在歐洲,墨流技藝的流入對后來的文藝復興和歐洲的藝術品裝飾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幾個世紀以來,人們已經將這種大理石花紋呈現在各種材料上,它往往是作為書法紙張,尤其是書籍封面和扉頁的裝幀。它的美妙之處在于,每一張大理石花紋紙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頁紙都是一幅絕美的藝術品。
三、墨流效果的繪制方法
使用水和油脂類顏料進行高技巧作畫的繪畫藝術。在一個淺盤里裝滿了水,用毛筆蘸上各種各樣的油墨或涂料的顏色,小心的接觸水面,使顏色在水面暈開,再用小棍或筆在水中游走,自由形成圖案花紋。在開始繪制前,要在畫液上添加適當的媒介劑(一種甘油物質),以保證顏料能很好地懸浮在畫液上,并且有深淺的變化和顏料的擴展。媒介劑不能添加太多,否則會導致顏料完全下沉。如果不添加媒介劑,繪制出的圖案顏色十分淺淡。然后用畫錐蘸取顏料,進行繪畫創作。各種添加劑或表面活性劑化學品的使用有助于浮色,一滴顏色滴于水上,表面活性劑用于驅動彩色滴成環。重復該過程,直到水的表面覆蓋有同心環。浮色然后吹上直接或通過一根吸管小心操縱,煽動色彩,或小心地攪拌,圖案繪制完成,需要用布或特殊紙或其他材料來拓印圖案,附上一張紙或布,敲打紙面,使顏色吸附于上,最后晾干就是一份唯美靈動、隨意自然的作品。
現代,大多數人認識墨流這種工藝,逐漸熟悉了墨流,是由于土耳其在上海世博會上的展示。在土耳其,墨流又叫“濕拓畫”(EBRU),是用一種特殊的紙來拓印圖案,此技法,才讓世界人民認識了這種的作畫方式。這種形式最早被用作《古蘭經》封面的紋理布面,在土耳其斯斯坦的查加臺語中,“EBRU”的意思就是“成脈絡狀的或者水印的”。在波斯語中,“ABRU”是“水面”的意思,而“EBRI”是“多云”的意思。于是,“EBRU”被闡釋為“裝飾者制作的上面有不同種設計圖案的水紙”,也有“浮水染色技法”之意,現在人們則稱之為“濕拓畫”。EBRU是畫在水面上的云紋紙,用顏料先在水面畫出各種圖紋,圖紋具有很大的隨意性,有時是幾何圖形,有時則用細尖的筆挑出美麗的花草圖案,也可以繪制出龍飛鳳舞的文字。因為顏料本身是不溶于水的,就相當于用顏料在水上作畫,等到水面上的圖畫完成后,把白紙蓋在上面吸取顏料,然后小心翼翼地將紙抽離水面,一副具有流動效果的濕拓畫就誕生了。我們所說的墨流,不僅僅存在于土耳其,中亞和南歐地區也有,但花卉是土耳其濕拓畫的代表,尤其以國花郁金香最為經典。
四、墨流的藝術效果及其在設計中的應用
墨流效果的特征就是隨意性和抽象。圖案是不可控的,但設計者對于最終產生的圖案有著很大的影響。人為的風格結合色彩的改變能夠形成不同的設計風格,那么產生的圖案也有著各自的藝術風格和特征。,這種繪制方法形成的圖案靈動隨意、自如流暢,可抽象,可具象,并且每一次畫面都不會一模一樣,具有很強的唯一性和原創性,形成了一種特殊的藝術效果。墨流可以在水面形成各種不同的肌理效果。當顏料滴入水面時,通過畫錐的引導便可以隨心所欲地繪制各種不同的圖案,抽象的山脈、地貌、云霧還有動物。有時是幾何圖形,有時則用細尖的筆挑出美麗的花草圖案,也可以繪制出龍飛鳳舞的文字。歸納起來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具象的圖案,例如人物、風景、植物、花卉等;另一種是抽象的紋理,完全是隨意自然的形式,由于水這種特殊的介質,在繪制時具有很大的隨機性、偶然性,不僅給繪制者,而且給觀者帶來了更多的意外和驚喜,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也正在于此。
當代丹麥設計師Pernile Snedker Hansen就曾借鑒了墨流工藝,于2012年設計出了一批地板,將抽象的墨流紋理拓印到實木地板上,天然木紋和自然衍生的花紋驚人的契合,設計出的產品極具個性和藝術性。在日本和土耳其,墨流最終都變成了一種產品并且可以流通于市場。日本的布藝家居裝飾、團扇扇面、和服布料等,土耳其的云紋紙和郁金香紙畫等,都是墨流應用與設計的佐證。在越來越多的人追求個性的當下,墨流效果圖案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各式各樣的產品設計中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如書籍裝幀、大理石花紋紙、服裝、產品包裝、家紡還有平面裝飾等等。
五、墨流效果在紡織品圖案設計中的應用和影響
(一)紡織品圖案設計
紡織品是我們生活中最不可或缺,最為普及的實用品。通過機器織造、印染以及手工染織、編織、刺繡等方法呈現于紡織品上的圖案,統稱為紡織品圖案。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審美不斷地提高,紡織品圖案的設計也更多元化、個性化、綜合化。在生活中,常見的紡織品種類可分為七大類,床上用品類、墻飾類、掛帷類、家具覆蓋類、鋪地類、餐廚類以及盥洗類。每一類又有更細的劃分,如床上用品類包括床單、被套、枕套、靠墊、等多件成套的品種;墻飾類包括墻布、壁掛以及各種掛飾件等。
現在,市場上紡織品圖案越來越豐富,設計也越來越多樣化,工藝也越來越精湛。圖案設計的造型語言是體現主題的形式表現。優秀的圖案形式隨著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積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圖案。從目前紡織品圖案設計的發展趨勢來看,圖案設計主題大致可分為五類:①以花卉圖案為主題,可細分為寫實花卉和寫意花卉兩種不同表現特征。勾線平涂、泥點撇絲、潑墨水彩,各種技法表現生動,線條流暢;②以單色圖案為主題,采用單一色彩與白色結合的圖案,簡潔明快,清新質樸;③以民族圖案為主題,此類圖案通常來源于傳統的流行圖案,并受特定文化地域的限制,裝飾效果強烈。如佩茲利圖案,常用于時裝和家紡圖案中;④以補丁圖案為主題,以其明顯的鑲飾效果不同于其他圖案;⑤以幾何圖案為主題,規則和抽象的形體靈活組合 成豐富多變的圖案。
(二)墨流效果運用到紡織品圖案設計中的優勢
近年來,紡織品圖案市場越來越青睞自然元素和抽象形體結合傳統手工藝的設計,在城市中居住的人們,越來越渴望返璞歸真的生活,而衣飾、家居、日用紡織品,織物特有的質感往往能給人帶來最直觀的感受。最近幾年,扎染棉麻質地的服飾逐漸回歸,不僅僅是因為穿著上的舒適,更因為人們開始反思自然和真實,這一感受直觀的從人們身邊最親近的物品——紡織品中體現出來了。反觀扎染和墨流,同樣是傳統手工藝,同樣是抽象的肌理,卻因為工藝的復雜而漸漸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這于文化、于設計都是一大損失。
墨流的視覺效果可以說比扎染更為驚艷。由于方法和材料的局限性,扎染的色彩相對單一,通常不超過兩種顏色;而墨流,由于是浮于水面作畫,因此顏色上并沒有數量限制,那么最終產生的圖案豐富性大大加強;扎染的肌理通常是靠針線的縫制和手工扎布形成的,針線的疏密對最終產生的紋樣圖案有很大的影響,并不是每一次的煮染都能成功;而墨流是通過小棍或筆通過引導水流形成圖案的,紋理雖具有隨意性但過程可以看見,圖案的完成度較高。
正如前文中提到的,丹麥設計師Pernile Snedker Hansen就曾借鑒了墨流工藝,于2012年設計出了一批地板,將抽象的墨流紋理拓印到實木地板上,國外有很多的藝術家將墨流運用到了他們的藝術創作中。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墨流,并致力于將其實踐運用于產品設計中。從墨流的工藝手法上來看,就是水面上的拓印,由于顏色在布料織物上的附著性較強,因此手工制作墨流效果紡織品成為一種可能。這種圖案設計的方法成效快,圖案效果強烈,非常適合用于衣料圖案設計、家居裝飾品設計和床品設計。
(三)對現代紡織品設計的影響
20世紀以來,更具象征性的“形與色”漸成當代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繪畫逐漸向著平面化、裝飾性發展。同時,“形和色”也是現代裝飾設計中最為考究的元素,由此,現當代藝術的形式與語言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裝飾藝術領域。由于染織藝術與繪畫同樣具有平面二維性,加之紡織印染技術成熟,使繪畫作品能夠被輕易轉移到紡織品上,促使染織藝術成為現代藝術家最早涉足的應用藝術領域。諸位現代藝術大師參與到紡織品設計中,運用純藝術的語言賦予紡織品設計以極大的靈感,促使紡織品設計領域經歷巨大變革,促進了紡織品設計的發展。此外,作為藝術作品的描繪對象、靈感來源,風格特征等,紡織品也經常出現在現代繪畫中,提供給藝術家們諸多的感受與體驗。藝術家們甚至從紡織品中抽離出設計語言而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貌,并深化為藝術創作的精神內核。現代藝術家參與從事紡織品設計,并與紡織品設計之間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系,進一步說明藝術是合乎目的需求的。“依存美”與合乎精神需求的“自由美”之結合。
現在,國際紡織品市場越來越青睞到遙遠而神秘的東方國度尋找靈感和源泉,而中國悠久的歷史、神秘的東方文化、民間的工藝文化真是一切的開端。墨流,這一古老的印染手工藝,其圖案、色彩、材料、工藝無一不透露著古老的東方文化底蘊。現下,中國風、東方文化和后現代文化等現象大當其道,紡織品設計的趨勢也開始向著其中發展,墨流、扎染的元素逐漸成為一些市場的主流,John Galliano和Prada等國際品牌就曾先后將扎染用于自己的設計之中,這有理由讓我們相信,這些古老的印染藝術終將在不久的將在,大放異彩。
六、結語
研究墨流在現代紡織品設計中應用目的有二,其一在于研究工藝,以被現代人所接受;其二在于使傳統工藝文化與最時尚的審美品味相結合;其三在于推動墨流本身的新材料、新工藝、新的造型設計的研發,在使我國的墨流藝術放異彩的同時,也反作用于我國紡織品的發展。
墨流的表現形式非常簡單,關鍵是設計者如何控制色彩和動作,讓每件墨流都能蘊涵極其強烈的個性和主題意境,展現出設計者的思想內涵。這種強調個性、突出意念的設計特征,使墨流紋樣的紡織品擁有了鮮明、獨特的外在表現形式。期盼著有更多更好的墨流新品不斷涌現出來,為現在紡織品設計再添輝煌。我們正在研究同時也希望國內同樣熱愛傳統手工藝的朋友,多多嘗試,不要讓這一手工藝因為材料的局限而消失于大眾的視野。
參考文獻:
[1]楊瑋娣,張屏.水之魅影——淺析水影畫的繪制方法及藝術效果[J].藝術教育,2015,(02).
[2]楊瑋娣,劉君良.水影畫的歷史溯源與發展現狀考略[J].藝術教育,2015,(02).
作者簡介:
李玉,蘇州大學藝術學院12級染織藝術設計專業,指導老師: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