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生
【摘要】農村中學的數學課堂存在教師認真教與學生不愿學的情況,要改變這種狀況,作為教師,應立足課堂,優化課堂教學氛圍,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愿學,樂學。
【關鍵詞】教學氛圍;情境;生活化;民主化;幽默
《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告訴我們: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然而,在廣大的農村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嚴密、教師上課的嚴謹并沒有使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在很大部分學生的眼里,數學課堂仿佛與他毫不相干,在平時的學習中拒數學于千里之外,給老師的教學帶來很多的困難。怎樣改變這種狀況呢?怎樣的課堂才能給學生帶來學習上的愉悅呢?我想,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能夠為學生帶來活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所以,如果能優化課堂的教學氛圍,教學活動就能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教師也自然具有了親和力,就會深受學生喜愛與追隨,知識與能力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嵌入學生的思維與腦海中。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自己的課堂預設去激發學生的熱情,使學生在歡快的氛圍中,不經意地就隨著老師的引導,走進知識的殿堂。那么,如何才能優化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效率呢?
一、課堂教學情境化 激發學習熱情
對于學生來說,數學知識的學習是一個相對困難的過程,枯燥的公式、定理使得其容易失去學習信心,難以提升學習效率。良好的數學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迅速引導學生走入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提高學生積極性。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創設與課題有緊密聯系的情境,使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積極參與課堂,達到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目的。例如在學習矩形的性質時,教師首先預設了一個教學情境:矩形黑板的兩條對角線有怎樣的數量關系?學生一聽,黑板這么大,怎么量呢?這時讓學生先從自己的課桌開始探究。分組讓學生度量自己課桌每條對角線的長度。教師問:兩條對角線有怎樣的數量關系?學生親自度量后,回答:兩條對角線相等。教師進一步問:對角線的交點到各個頂點的長度怎樣?學生度量后馬上回答:相等。師生共同總結:對角線相等且互相平分。緊接著教師要求學生把課桌沿對角線遮住,得到一個直角三角形,問:斜邊上的中線與斜邊有什么關系?學生通過度量回答: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最后教師鼓勵學生來驗證這個性質。這樣整節課在老師創設情境的引導下,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矩形的性質。45分鐘的課堂,不枯燥,不乏味,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愜意,達到高效的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創設良好的數學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把乏味的數學課變成了輕松的活動課,學習的效率也就提高了。
二、課堂教學生活化 調動學習積極性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如何將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化,使課堂教學生活化,從而能夠進一步增添學習情趣,是一個值得我們教師思考的問題,要求教師在講解抽象的教學問題的時候,應該善于選取易于理解的案例作為講解對象,選取生活中常見的數學現象作為裁體,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也是大有益處的。教學時,我總是根據教材的特點,聯系生活中的知識,讓學生能夠輕松面對數學知識。例如在學習《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節時,我問:你們的父母是怎樣構造直角的?有學生說:用三角板,用量角器量。又問:如果當時沒有量角器,三角板,怎么辦呢?學生交頭接耳討論起來,課堂氣氛有所活躍,這時我拿起一根線,以一根粉筆的長為1份,將這根線分為12份,分別以3份,4份,5份為線段組成三角形,這個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叫學生用量角器進行度量,果不其然是直角三角形。這時候教師講解:在生活中,可以將線改為稻草,將粉筆改為任意的一個物品。學生馬上來了興致,躍躍欲試,課堂氣氛很活躍,一改往日的沉悶,大家都在構造直角。教師進一步講解:如果將這根線分為30份,分別以5份,12份,13份為線段組成的三角形也是直角三角形,為什么呢?讓學生自主探究。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把生活中的常識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數學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樣學生學起來更接地氣,更易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更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三、課堂教學民主化 鼓勵學生參與活動
長期以來,有的數學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課堂教學中常常比較嚴肅,教學內容雖然很有條理性,但課堂氣氛相對比較沉悶。為了改變這種狀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大膽向同學們講述數學知識,做一個小老師,營造平等、民主和和諧的課堂氣氛。真正把教師轉變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一次函數的圖像和性質》的教學過程中,我將全班同學分成4個小組,每個小組8名同學,由一位小組長組織其他同學進行學習,要求第一,二組同學學習以下問題:1在同一直角坐標系中畫出y=6x與y=6x-3的圖像;2這兩個函數圖像的形狀是什么?3這兩個函數圖像的位置關系怎樣?4根據圖像可得到它們的性質是怎樣的?要求第三,四組的同學畫出y=-6x與y=-6x+5的圖像,而其他的問題一樣。結果4個小組在課堂上討論很熱烈,然后每個小組長把結果通過多媒體進行講解和展示,最后教師進行補充。在這個氛圍中,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學習,沒有了平時的拘謹,沒有“老師說了算”的滿堂灌,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氣氛中學習數學知識,既解放了教師,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真是一舉兩得呀。
四、課堂教學幽默化 促進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的過程是一個信息相互傳遞、師生溝通互動的過程。作為教師,如何表達有時比表達什么更為重要。生活中,幽默是一種智慧,是一劑良藥,是自信而充滿情趣的表達。恰如其分地運用輕松幽默的表達方式,會使你與學生產生共鳴,使雙方發出會心的微笑。教師若能打破課堂上的平淡氛圍,布下迷陣,在一定時機,話鋒一轉,語驚四座,妙語道出出人意料之結果,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定能事半功倍。在教授《同類項》一節時,問2x+3y= ?,有些學生回答5xy,在此情況下,再問:2x,3y是同類項嗎?學生開始竊竊私語,這時教師應該明確地告訴學生說2x,3y不是同類項,不能合并,不能強迫它們合并,“強扭的瓜不甜呀”,學生哄堂大笑,氣氛頓時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高漲,在后面的整式的加減的學習中,學生對合并同類項很有興趣,學習的效果非常理想。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幽默的元素,可以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優化數學課堂有各種各樣的方式方法,有著豐富的內涵,它能夠喚醒學生的潛能,激活活躍的思維,放飛快樂的心情,師生都處在和諧愉悅的氛圍中,整個課堂充滿了活力,教師樂于教,學生樂于學,何樂而不為?數學的高效課堂,定能生機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