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學界在會議等一些場合都會談及語文教學有效性問題,這本身就說明語文教學還存在諸多不足,分析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涉及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勢在必行,具有重要的理論和應用價值。
關鍵詞:語文教學;問題;對策
近年來,提高中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問題已被明確擺上了議事日程,這本身就說明語文教學還存在諸多不足。筆者嘗試分析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涉及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拋磚引玉。
一、從語文教學實踐層面考察,語文教學主要存在以下三個問題:
1.教師有形式上的目標卻無實際任務概念。
教學目標不僅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教學結果的必然歸宿,確定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的第一步。考察當下的語文教學,可以發現一些教師的教案根據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將每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分解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過程目標、方法目標、情感目標、態度目標、價值觀目標等。但當問及具體要完成的教學任務時,教師卻很茫然。這種現象在具體的語文教學實踐中相當普遍。
2.語文課堂教學內容存在知識、教學價值、對象認識缺失。
實際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學內容缺失是個大問題,主要有三種表現:一是課程教材存在知識等內容缺失;二是課堂教學內容教學價值缺失;三是部分教學內容不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超出學生的經驗范圍。
3.教學(學習)方式模式化、簡單化。學生個體自身和其學習方式也是有差異的。即使是同一人,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他所需要的教學(學習)方法也是不同的。因此,適合學生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因此,筆者反對教學(學習)方式方法的機械套用。
4.教學觀念比較落后。在實施教學過程中,受傳統教育的和應試教育的雙重影響,語文教學基本是沿襲著以往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的傳統模式。將知識的積累看得很重,從而忽視了學生課外閱讀的積累。
5.教育目標模糊。在實際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不少語文教師依據自己的教學風格及教學經驗來進行語文教學,這使得課程目標模糊,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語文教學的創新。
6.沒有完善的教學內容。很多時候課程和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課時都是年級組長獨自一人制定,無法保證其語文教學質量。
7.課程理論落后。
8.評價方式落后。受高考、應試教育的干擾,當前的語文教學評價制度依然是以傳統的總結性評價為主要參考,結合試卷與分數來評價學生的語文學習狀況和效果,片面忽略學生個性差異,忽視了學習過程,在無形中降低了學生語文學習的效果。
9.沒有濃厚的學習氛圍。學校的生源素質和文化本來就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學生的入學起點要不相同,實際上有很多學生根本就沒有達到相應的文化水平。很多學生語文基礎薄弱,素質不高。很多學生忽視了語文學習。學生家長也抱著這樣的觀點,導致學生認識片面,放松了語文學習。
二、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1.確立有效的課堂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目標的功能定位。
教學目標具有定向功能,使教學具有明確的方向性。要讓教學目標發揮定向功能,教師必須讓學生明確教學目標,讓他們自己掌握目標。
心理學相關研究已經證明,動機是人的行為的推動者,它體現著所需要的客觀事物對人的活動的激勵作用,把人的活動引向一定的滿足他所需要的具體目標。成功的教學過程總是通過反饋逐步實現教學結果與教學目標的統一。
為什么一線教師覺得目標是空的而任務是實的?因為前者只寫在教案上,而后者需要在課堂上完成。價值觀目標不應是外加的,它本身就寓于上述三項教學任務之中。
2.選擇、構建有效的教學內容
有效的教學至少要符合三個條件:第一,在向度上,教學內容必須符合目標的指向;第二,在質量上,教學內容要有課程必需的知識含量和教學價值;第三,在數量上,教學內容能對達成目標提供足夠支撐。
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首先,選擇的教學內容必須有一定的吸引力。其次,教學內容要具有美感。語文教師在教授課程的時,不僅傳授知識,還要讓學生體會到中國語言的博大精深之美。
3.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關鍵是采取務實的措施,把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落實到語文教學實踐環節。
4.全面掌握學生特點
我們的教學工作人員更應該對語文的教學加大力度。從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出發,明確語文教學目的,使語文教學發揮其真正的工具學科的作用。
5.教學要結合實際生活
教學內容要適當的貼近生活實際。其實語文這一學科本身就是社會生活的縮影,語文教師可以利用這個突破口,把語文與學生的生活有機緊密的連接起來,讓學生喜歡并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教師應努力找到聯系生活的關聯點。
6.注重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
首先,培養學生的語文書寫能力。其次,培養學生應用文的寫作能力。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應用文的廣泛運用,不僅對學生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還是用人單位判斷新人的重要標準。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的培養學生各類應用文的寫作能力,使其掌握應用文寫作格式、內容。同時,教師還應結合著現實生活,對其進行靈活補充。
總之,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只有提高學生的語文修養和素質,才能不負中國五千年來積累下來的深厚文化。這是所有語文教師的共同責任。
【參考文獻】
[1]陳光鵬.改革開放后的語文教學歷程研究[J].文學教育(下),2015(01)
[2]周小雪.新課標下高中語文課外閱讀的指導措施[J].成功(教育),2010(06)
[3]王金玉,楊軍,陳岳純,曾強.高中語文教師課外閱讀的調查研究[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02)
[4]鄭宇.淺談高中語文課程教學的價值追求[J].才智,2010(22)
[5]曾麗珊.以生為本,讓高中語文課堂“亮”起來[J].現代教育論叢,2010(06)
[6]馬炳德.高中語文課堂中多媒體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20)
[7]陳瑞芝.讓生活的清泉在高中語文課堂上汩汩流淌[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34)
作者簡介:高琳:1984—,雞西礦業集團安全技術培訓中心助理講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和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