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超
【摘要】個性化教學是指依據學生自身特點,根據學生需要來傳授知識的一種自主式的學習。在新課標改革的理念下,高中語文強調培養學生自主閱讀,合作探討學習方法的能力。本文主要從語文個性化教學的含義,語文個性化教學的方法以及語文個性化教學的優勢三方面論述高中語文個性化教學。
【關鍵詞】高中語文 個性化教學 優勢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044-01
自古圣賢歷來主張“因材施教”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個性化教學,孔子曰:“有教無類”“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都是主張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促進其習慣的養成,進而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綜合素質。
1.高中語文個性化教學的含義
個性化教育發展源遠流長,在中國亦或是西方都留有較早的痕跡。在中國,孔孟之道很早就對此種教育理念展開了論述,諸如因材施教等等,在此不一一列舉。在西方,公元前4-5世紀,柏拉圖就曾提出了具有人文情懷的教育模式,柏拉圖提出的天賦品德是他整個教育理論的基石,而后,亞里士多德繼承他的理論,提倡自由教育,開設“閱讀”“音樂”“體育”等多種科目,發揮學生各自的特長。就今天而言,個性化教育就是指通過對被教育者的觀察,研討,分析,診斷,根據被教育者自身條件,自我意愿和未來社會經濟政治發展趨勢量身定制的教育計劃,教學方法,輔導方案,對被教育者的性格,習慣,心態,意念,持久力,創新力以及知識技能等方面展開教育培養。
高中語文教學是一種語言性教學,他有兩個目的。一是讓學生了解語文的語言文化特點,二是對語文語言本身的學習。而這就要求學生不只要掌握語文的語法詞匯,還要擁有交流交際,語言溝通的能力。
每個人在智力,經歷,學習方法,接受新事物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個性化教學就是根據每個人的自身狀況,個體差異來實施與其適應的教學內容與模式,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上的提高,還可以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增強自我肯定意識。
2.高中語文個性化教學的方法
2.1對學生個性化進行檢測
顧名思義,對學生個性化進行檢測就是指了解學生個人的相關信息包括學習能力,智力差異,學習風格習慣,持久力以及耐受力等等。如通過調查試卷,平時觀察,學生的自我描述總結,同學的觀察評價等方式進行了解。因為只有在了解的基礎上才能對不同的學生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有針對的豐富他們的學習生活經歷,促進其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從而達到增強知識水平,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效果。
2.2依據檢測結果進行分組
依據檢測結果進行分組是指在了解學生個性化差異的基礎上把具有相同或相類似差異的同學安排到一起統一進行教學。例如,有些學生詞匯基礎較為薄弱,有些學生閱讀能力較差,還有的語文口語發音不標準。或是一些同學在語法語感上有較強的領悟力等等此類劣勢或優勢,我們都將它加以區分,依照不同的組群做出不同的教學方案。在我國目前的教育現狀下,是很難達到老師學生一對一進行教學溝通的,采用這種方式是為了在節約教學成本的同時能讓更多的學生享受到因材施教所帶來的好處。與此同時,依據檢測結果進行分組也能提高學生良性競爭的意識,促進學生又好又快發展,提高學習水平。
2.3對不同個性化小組進行差別式個性化教學
個性化教學與集體教學并不對立,我們根據檢測結果已經做出了分組那么接下來就是要在個性化教學的指導下來進行小組的集體教學。我們通過一個例子來了解一下個性化教學與集體教學相結合的概念。
3.高中語文個性化教學的優勢
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匹配不同的老師,這就是個性化教育的精髓。在高中的語文學科上采用這種教學模式具有很大的優勢。
3.1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標改革倡導在教學上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高中語文的個性化教育可以根據學生的語文基礎,興趣愛好,特定需求等方面決定授課內容,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3.2促進學生發揮優勢,各展所長
高中語文采取個性化教學可以使學生取長補短,在自己有優勢的領域大展拳腳,潛在能量不斷被開發,增強學習內驅力,在提高學習興趣的同時提升發展空間。
3.3有利于學生性格的塑造
個性化教育促使學生和老師的關系從原來的“老師講,學生聽”轉變為現在學生老師地位平等,教學相長。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的養成。英美等國家本身就是主張自由平等,個性化的教學模式更是能讓學生深入了解其中的內涵和文化,塑造學生人格。
高中語文個性化教育就是要調動高中生學習語文,使用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真正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學生在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習興趣進而增強語文素質,打破傳統教學中死板的語文學習模式。雖然,目前我國無法使個性化教學在高中語文中廣泛的實施,但是,這仍舊擁有一條光明的道路,我相信,隨著教學改革的加深,教師素質的提高,我們高中語文的個性化教育也會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胡壯麟;語文教學的個性化、協作化、模塊化和超文本化——談《教學要求》的基本理念[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年5期
[2]楊心德;初中生的自我效能感及其對學習目標的影響[J];心理發展與教育;1993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