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亞
摘要:中職學校精品課程建設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抓手。需科學規劃,為精品課程建設指明方向;建立機制,為精品課程建設提供保障;建設隊伍,為精品課程建設積聚內涵;有效開發,為精品課程實施奠定基礎。
關鍵詞:中職學校;精精品課程;建設;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5)02C-0034-03
課程是培養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重要載體,加強課程建設是提高職業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工作。精品課程建設是加強課程建設,整體推進教學改革、教育創新、教師素質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的重要抓手。
2008年12月13日,《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教育部將組織評選1000門精品課程。多年來,中職學校的精品課程建設工作在積極探索、扎實開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促進了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形成了精品課程的建設標準,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精品課程資源。同時也不難發現,當前職業教育課程還不能完全突顯職業教育思想和觀念,還不能完全反映經濟社會發展對職業教育的要求。如何加快精品課程建設,促進特色鮮明、動態調整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形成,以適應經濟發展、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需要,是當前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要課題。
一、科學規劃,為精品課程建設指明方向
為使精品課程建設工作更加科學和規范,需制定課程建設發展規劃,根據學校定位與特色及專業特點合理規劃精品課程建設工作。明確推進課程建設的指導思想,確立課程建設的目標任務,明確課程建設的實施步驟、保障措施和推進方略??煞值掠n程、公共課程、專業課程三類課程建設;德育課程圍繞培養人、發展人、完善人的目標;文化課程依據淺顯性、廣泛性和生活性的原則;專業課程構建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構建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可分校級、市級、省級三個層次建設,以對教育質量影響較大的課程為先導,采取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大批量合格課程與小批量精品課程建設相結合的原則,有計劃、有目標地分級、分批建設,建成一批校級、市級、省級精品課程,以精品課程建設帶動其他課程建設,促進學校課程建設的整體水平和教育質量的全面提高。
二、機制推動,為精品課程建設確立保障
建立切實有效的機制是精品課程有序推進的重要保障。課程建設的機制包括管理機制、獎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等。建立課程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做好頂層設計。確定課程建設的管理部門,負責統籌推進,如立項審查、檢查督促、組織評估、推廣應用等。實施課程建設負責人制度,實行項目管理,責任到人。形成規劃先導、項目管理、部門協作、全員參與的課程建設系統。設立課程建設專項資金,用于精品課程建設各項投入,確保建設資金的足量和??顚S?。如實訓基地、師資培訓、資源開發,課程網站的建設、維護和更新,課程負責人及其課程組主要成員的獎勵等均需資金保障。對參加課程建設、尤其是在課程建設中取得成果的教師在評職、評優、評先、績效考核等方面給予優先考慮。同時,學校應結合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對課程建設工作持消極懈怠態度的教師采取相應的約束機制。確保課程建設的規范化、制度化和績效化。
在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還可根據實際情況建立針對性的制度。如課程建設需著眼于培養教師的“雙師型”能力,可探索實施“訪問工程師”制度,選派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課程設置需要與行業企業廣泛聯系和緊密合作,為科學設置課程,可嘗試“三會”、“二查”制度?!叭龝笔侵咐硎聲?、專業咨詢委員會和用人單位座談會,“二查”是指每年進行用人單位畢業生需求狀況普查和畢業生跟蹤調查。目的是掌握第一手材料,為課程建設提供科學有效的依據。
三、打造隊伍,為精品課程建設積聚內涵
課程建設需要一個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教師團隊,同時精品課程建設的過程也是培養、鍛煉、提升教師團隊的過程。
學??筛鶕嶋H情況制定精品課程建設規劃,如“專業教師三年發展規劃”,整體規劃和設計教師教育工作目標、路徑和措施。制定一個方案,如“專業教師素質提升實施方案”,為青年教師提供快速成長的平臺,量身定做成長方案,促進其對照要求完成預期目標,加快成長步伐。推進“三大工程”,即青藍工程、領雁工程、名師工程。開展“三個結合”行動,即采取校本培訓與外送培訓相結合,技能培訓和技能競賽相結合,自主學習和進廠鍛煉相結合的形式,縮短教師隊伍成長周期,通過建立“雙師型”隊伍建設的系統工程,迅速造就一批師德高尚、業務精湛、技能優秀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四、有效開發,為精品課程實施奠定基礎
(一)扎根于企業土壤開發精品課程
校企合作可有效地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有針對性地滿足企業的實際用人需求。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高度重視,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法規(如合作辦學)將逐步建立,相應的優惠政策(如實習學生收入抵稅)將逐步出臺,相關的激勵措施(如政府購買服務)將逐步實施……同時,企業開展職業教育的情況也將被要求納入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主動性、積極性正在逐步提高,參與面正在逐步拓寬,參與度正在逐步加深。這些新變化為精品課程建設扎根于企業的土壤提供了機遇,能確保精品課程開發的有效性。
首先,學校與企業合作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與設計,貼近生產、貼近科技、貼近生活、貼近社會,使課程內容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其次,課程資源能夠涵蓋各類典型新技術應用、生產案例等,體現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有利于促進學生職業能力提高和職業素質養成。最后,學校與企業合作開發精品課程有利于推進教學、學習、實訓相融合的教育教學活動,如開展工學結合,形成“四個一體”(校企一體、工學一體、學用一體、理實一體),可為課程的實踐教學提供真實的工程環境,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企業實際、體驗企業文化,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與企業合作開發精品課程還有利于在師生中樹立多元智能的人才觀、工作過程的課程觀、行動導向的教學觀,不斷提高技能型職業人才培養的質量,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
(二)放眼于高職領域開發精品課程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指出,到2020年,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將達到2350萬人,??茖哟温殬I教育在校生為1480萬人,接受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學生達到一定規模。今后的職業教育將包括高中、專科、本科甚至研究生多個階段,中職教育不再是“終止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如何與高等職業教育銜接成為當前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而課程體系銜接是中高職銜接的重要工作。課程體系銜接不是兩個體系簡單地疊加,也不是簡單地把重復名稱的課程刪除,把相似名稱的課程合并,把不同名稱的課程留下,應考慮中高職課程體系的系統性和內在邏輯關系,需要通過廣泛調研和科學論證,形成對接緊密、動態調整的課程體系。還應加強與高職校合作。與高職校聯合開發和建設精品課程,能進一步提高精品課程開發的有效性。課程建設中,課程目標的設定要注意中職和高職的階段性和層次性,課程內容的安排要注意中職和高職的完整性和延續性,教學方法的選擇要注意中職和高職的獨立性和兼容性。[1]
(三)立足于學生的素養開發精品課程
精品課程的有效開發應立足于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精品課程開發要促進實現教學內容和職業標準對接,做什么就學什么,學什么就教什么。應精心選擇學生必備的職業知識和技能,以生活常識為基礎、以職業知識為支撐、以工作過程為依據序化教學內容,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能力,通過工作任務引領,加強學生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的一致性,促進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2]
精品課程建設的成效最終取決于師生的信息化素養。精品課程的資源是豐富多樣的,有授課、實操錄像、軟件操作演示、交互式動畫等,需要教師具備基本的信息化素養。精品課程的呈現方式更加人性化,有微視頻、交互式動畫、虛擬仿真軟件等,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信息化素養。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的課程網站制作等,需要教師具備較專業的信息化素養。
學生只有根據課程要求完成在線練習、在線仿真實驗、在線測驗等,通過網絡對課程進行學習和評價,與同學、教師互動,才能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提高信息化素養。
參考文獻:
[1]桂德懷.中高職銜接過程中不銜接現象的剖析與治理[J].江蘇教育研究,2014(12):5-7.
[2]付翠英.中等職業學校精品課程建設初探[J].讀與寫雜志,2011(8):168-169.
(責任編輯:張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