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些遠程直播課堂的教學中因為存在著不少問題,使很多學習者尤其是遠程學習者不愿觀看,不能達到教學目的,也不能實現資源的充分共享。本文對教師應如何上好遠程直播課堂教學,從教學時間、內容、課件展示、師生互動及作業布置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遠程直播課堂 教師教學 遠端意識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168-02
遠程直播課堂能夠解決學習者的工學矛盾,能夠讓學習者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學習,不僅方便學習者,也能夠使學習資源最大化。它和一些視頻課的區別是,它不是教師或專家面對屏幕的一人講課,它是課堂教學的實錄,有課堂內和課堂外的學生參與聽課。但我們有很多的網上直播課堂并不受學習者的歡迎,包括一些國家精品課程和一些網絡學院的課程。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時間冗長,學習者的注意力不能堅持;二是教師對課程內容的講解比較枯燥,使人昏昏欲睡;三是教師教學的形式有問題,一講到底,學生只是被動的聽者(包括課堂上的學生和課堂外遠端的學生)。有的教師對課程內容的講解只是PPT內容的呈現,教師成了PPT的播放員;四是很多遠程直播課堂沒有作業布置和考核要求,學生的學習效果不能得到檢驗,也不能得到鞏固,也較少有教學反饋,等等。
遠程直播課堂是傳統課堂教學的延伸,因此,就課堂內容的教學來說,兩者有相通之處,但遠程直播課堂的特殊之處是其涉及到遠端學習者,因此它也應該有自己的特殊的方面。我認為,一節較為成功的遠程直播課堂要注意下列幾個問題:
一、講課時間要適宜
在實踐中,我們發現,許多遠程直播課堂的時間超過了2小時,除非教師的課程講得特別好,一般學習者的注意力都難以堅持。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每個人一次能保持相當專注的注意力的時間是有限度的。對于兒童來說,一次能保持20-35分鐘的注意力就很不錯;而成人雖然可以輕松保持30-40分鐘的持續注意,可一旦專注時間超過1小時,大多數人就會感到很疲勞了。只有少數人,特別是經過專業訓練的人,才能進一步延長自己的注意力持續時間。而慕課(MOOC)的幾乎每一段視頻,時間都控制在20分鐘以內,使得學習者注意力集中。哈佛大學的邁克·桑德爾教授的《公正,該如何做是好》的課堂視頻公開課基本上是45-55分鐘一節課。我認為遠程直播課堂的時間設定為50分鐘到60分鐘為宜。如果覺得學習者注意力不能堅持,主講教師可采用提問或是討論等方式,即可使課堂上的學習者重新振作精神,也可引起遠端學習者的注意。
二、講解內容需精彩:精確、凝練、易解、直觀,并具有啟發性
遠程直播課堂教師上課內容的準確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是精確,教師對所教授的內容要有深入的講解和分析。教師需事先認真備課,列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而不是面面俱到地講解,要做到凝練。在講解重點、難點時,可采用案例法、討論法、比較法、圖表法、推理法等等方法,讓學習者容易理解。也可將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媒體方法有機結合,給學習者以直觀、形象、清晰的知識呈現。教師可以采用層層剝筍式的講解,也可以采用翻轉課堂的方式,讓學習者事先看教師制作的視頻,在直播課堂上解決學習者中存在的共性問題。當然,上課內容的精彩還包括教師的講解要具有啟發性,要有師生互動,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習者的主體地位,盡可能給學習者以思考、活動和練習的時間,培養他們對學習對象采取研究探索的態度,引導學習者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內容精彩,課堂上的和遠端的學習者才不至于興味索然,或是昏昏欲睡。
三、課件應有留白,應有生成拓展性
一些教師在直播課堂上課時,確實做了充分的準備,做了詳細的PPT課件。但在上課時,卻只是在照本宣科地念課件:一會兒是PPT文本,一會兒是圖片,一會兒是音頻,一會兒是視頻,或者把所講的內容全部制作成PPT文本,教師成了課件的播放員,喪失了其對課堂的主動靈活駕馭的優勢,失去了大量和學習者進行交流的機會,讓課堂完全變成了多媒體課件的展示課,讓教師被課件牽著走。更為可悲的是,有的教師如果PPT放不出來的話,就不知道怎么上課了,因為教師對PPT形成了依賴,腦子不會主動思考了。而學習者對此目不暇接,頭腦沒有反應和思考的機會,成了被動的接受者,壓制了學習者的靈感,束縛了學習者思維和想象發展的空間。
多媒體課件的最大特點是直觀形象性,但它應是教師教學的輔助,而不能完全替代教師上課。多媒體課件制作應體現必要性、簡潔性、科學性、人文性和唯美性,尤其是應具有生成拓展性。我認為PPT文本應是教師上課的提綱,其中包含了一些重要的詞和句子的展示,字數不需太多。它即提醒教師對此進行生發和拓展,也提醒學習者注意并對它進行理解和感受。不要試圖用PPT闡述復雜的概念,PPT只說清晰、簡明的事物。音頻、視頻的展示也要遵循必要性原則。我看哈佛大學的邁克·桑德爾教授在授課時,多媒體課件用的不是很多,他主要展示的就是一些關鍵詞,一些案例也只是口述,他主要是在把這些關鍵詞生發開去,但在場的學生卻聽得津津有味,遠程在線觀看的學習者也能興趣盎然、毫無倦意地觀看下去。
四、師生、生生之間要有互動
以往的遠程直播課堂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缺乏互動,教師只是一味地灌輸,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使課堂上的學生產生自己只是遠程直播課堂的背景而已的想法,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深受打擊。師生交互與深入對話是決定直播課堂教學是否成功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師生間互動能促進師生雙方特別是學生的學習、認知和社會性的發展,學生對教師的點名提問能促進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學生對教師的主動提問也可促使教師對問題的思考,并且有意識地營造與構建積極、適宜的師生互動,以達到教學相長的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遠程直播課堂的師生互動中,教師既要和現場的學習者進行互動,也要注意和遠端的學習者進行互動。和現場的學習者進行互動,不僅使現場的課堂氣氛活躍,并且也能夠使問題的認識走向深入,也讓現場那些希望展示自己觀點并渴望得到教師關注的學習者,有了展示自己觀點和被教師和他人關注的機會,同時也使遠端的學習者有了較強的課堂現場感,并促使他們對現場師生互動時所討論的問題進行思考,使自己的學習更加深入。和遠端學習者的提問和交流互動,不讓他們感到自己只是看客或聽眾,不讓他們認為這些現場的提問和回答與自己無關就不去思考,也讓他們有展示自己見解的機會和舞臺,從而激發其學習的主動性和成就感。在現場的提問答疑互動中,有些學習者因不愿意面對鏡頭而不愿開口,教師可以先對那些思維活躍并愿意表達意見的學習者點名,他們的觀點在得到教師的鼓勵和稱贊后,會慢慢帶動其他學習者,使他們開始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師生、生生爭論激烈時,大家都可能會忘了錄播鏡頭的存在,從而暢所欲言,直抒己見。遠端的學習者可用視頻或是文字與課堂上的師生進行交流。在教學雙方彼此平等、傾聽、接納、坦誠的基礎上,通過相互交流、溝通、協商、探討及不同觀點的碰撞交融,引發學習者積極思考,變過去課堂教學中的被動聽者為主動思考者,進一步培養學習者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的能力,引發學習者求異創新的欲望,從而得到知識的拓展。在師生互動方面最成功的例子,我認為仍是哈佛大學的邁克·桑德爾教授的法學通識課《公正,該如何做是好》。他的許多講授專題,都是先讓學生充分表達了各自的觀點后,他在分析關于某一問題的各種觀點的利弊,并沒有給出學生確切的答案,但能啟發學生多角度看待問題的思維能力,并促使學生進一步思考,積極主動地去尋找答案。
五、要有遠端學習者意識
遠程直播課堂的教師要樹立遠端學習者意識,這在上面的四點闡述中都涉及到了。在這里,我想強調的是,教師在備課時,在關注課堂上的學生時,也要想到遠端學習者,要照顧他們的實際,尤其在安排師生互動時,盡量預留時間給他們,讓他們能夠真正地參與進來。同時要有適當的語言對遠端學習者表示教學關注,這樣對教學效果的提升會很有幫助。
六、要有作業布置、考核要求和教學反饋
一些遠程直播課堂之所以不受人歡迎,是因為其沒有作業布置和考核要求,學生的學習效果不能得到檢驗,也不能得到鞏固,尤其是遠端學習者而言,更是如此。而現在風行全世界的慕課課程能夠解決這些問題,我們的遠程直播課堂是否可以借鑒呢?我認為我們在遠程直播課堂上雖然不能完全復制,但我們還是需要像傳統課堂上一樣布置作業,或是思考題,學習者完成后,可以通過郵件或其他途徑發送該教師,并且可以反饋自己的教學意見。教師也可以開設個人網站,對學習者的作業和意見進行反饋,教師也可通過學生的作業,尋找出共同存在的問題后,在直播課堂上進行糾正。
參考文獻:
[1]吳金聰.應用直播課堂開展遠程教學新思路,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
[2]李燕芳.遠程直播課堂互動教學模式設計,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
[3]高向上,劉建兵.遠程衛星直播課堂教學的思考,教師教育科研,2010年第10期.
[4]楊剛,楊文正,陳立.十大“翻轉課堂”精彩案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12年03期.
[5]胡蓮.遠程直播教學平臺中課堂教學教師評價系統的設計和實現,電子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5月.
[6]羅云霞.同步直播互動教學實踐研究——以華中師范大學網聯同步課堂為例,華中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5月.
[7]湯敏.尚俊杰等.慕課引發教育革命,騰訊網,http://cul.qq.com/a/20140915/025812.htm.
作者簡介:
魯秀麗(1964-),女,河南省唐河縣人,碩士,上海開放大學閔行一分校,講師,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