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芳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186-01
小學生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期,具有思維獨立性較弱,易于受他人觀點影響,喜歡動手操作,喜歡表現自己等特點。為使這個年齡段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以開發和發展,本課程選取了部分主題突出、情節有趣、形象鮮明、想象豐富的繪本作為激發學生想象力,培養學生創造力的載體。課程通過引導學生閱讀一些精彩的繪本故事,啟迪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對繪本故事中創作技法的解密,使學生掌握一些簡單易學的藝術表現技法。再讓學生以繪本故事情節為創作原型或藍本,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行拓展式再創作。由于課程使用的材料簡單易得,運用的技法簡單易學,因而具有很強的操作性。
基于以上原因,我從2010年開始探索和開發《我的個性繪本》校本課程,以有效滿足學生對繪本閱讀與創作的需求,滿足學生興趣發展的需要。“我的個性繪本”這門校本課程,是在我校三年級開設的,一門教學生讀繪本、編繪本、做繪本的課程。
旨在讓學生在欣賞繪本故事的前提下,通過對故事情節的品讀,以故事情節為藍本進行續編、改編和創編故事的活動,以訓練學生的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善良、勇敢、博愛、機智等良好品質;通過對繪本藝術創作手法的解讀,學習一些簡單易學而又富有豐富表現力的美術創作技法,讓學生把自己編創的故事情節,變為具體形象的繪本書頁,以訓練學生的版面設計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協同合作能力。
在此設計思路的指導下,我確定的課程總目標是:
以繪本為媒體,讓孩子讀繪本、編故事、玩創意,從而親近閱讀,善于動手,敢于表達,勤于思考,樂于分享,迷于創作。
具體表現在:
1.學生通過閱讀故事,深入故事情境,體會故事內涵。
2.通過交流想象,設計故事,提升語言表現力。
3.通過教師示范,學習創作技法,感受運用材料的豐富效果。
4.通過分工合作,多元評價,提高綜合運用多種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此設計了本門課程的主要內容:
分為四個單元,每個單元有兩個故事組成。
介紹課程綱要
第一單元趣味拼貼教學內容為:《小藍和小黃》、《好餓的毛毛蟲》
第二單元色卡魔術教學內容為:《小種子》、《爸爸我要月亮》
第三單元運用材料教學內容為:《亞歷山大和發條老鼠》、《落葉跳舞》
第四單元感受拓印教學內容為:《一寸蟲》、《小黑魚》
總結展示
在課程實施方面:
整門課程設計課時為18課時,其中每個單元4課時,再加上前面的介紹課程綱要1課時,后面的總結展示1課時。
每個故事設計課時為2課時,一是在時間上給予學生充分的操作時間,讓學生能夠多動手,在做中學習制作繪本的技術;二是在空間上給予學生充分的展示機會,讓學生能夠多交流,在做中實現自己的設計藍圖。
每節課分為聽故事、編故事、看范例、做繪本四個環節。每一個故事,都會帶給學生一種不同的美好體驗與自我的展示,讓他們在欣賞世界名家精美的繪本,體驗繪本故事的深刻寓意的基礎上,學習簡單易學卻具有豐富表現力的美術技法,制作具有學生個性特征的繪本作品。
在課程評價方面:
我從關注學生的自身成長,關注學生的合作意識,關注學習的過程的角度,設計了平時評價與期終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
(一)課堂評價
1.每節課上,作品展示環節,全班每個學生為自己喜歡的作品貼上一朵小花,朵數最多的為優勝者。
2.每節課下,在自評的基礎上,學生持此表主動征求小組和教師的評價意見,并交由教師保管,用于期終評價。
(二)期終評價
根據學生平時出勤情況、課堂表現情況、作品完成情況,在學生自評得分的基礎上,教師給出ABCD四級評價結果。
下面,我就介紹一下每節課的四個教學環節:聽故事、編故事、看范例、做繪本。
1.聽故事,深入故事情境、編故事,激發創作愿望
繪本的主要特點是用圖畫敘說故事,我經常利用電子書,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邊看邊聽,引導學生讀文賞圖,通過交流故事內容,讓學生深入故事情境,抓住學生聽故事時的意猶未盡,接著質疑,組織學生想象續編,通過組內交流,創編故事、匯報分享,來啟迪學生思維,提升學生的語言表現力,使其產生強烈的創作愿望,為做繪本奠定基礎。
2.看范例,喚醒創作沖動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看范例是教學的重點環節,教師出示自制的繪本的故事閱讀欣賞,激起學生的創作愿望。及時質疑“你知道這是怎么做成的嗎?”引導學生觀察觸摸,進行互動,促使學生進行思考運用何種材料和技法進行制作。此時教師進行現場示范,呈現制作難點,逐一解密,揭開學生心中疑惑,逐層深入,易于學生的模仿與創作,這就從主觀上誘發他們想動手愿嘗試做繪本的內在驅動力。
3.做繪本,發揮創作潛力
此時根據所編故事情節做繪本。小組合作完成,教師展開指導,在制作中引導學生發揮創作潛力,大膽運用技法進行嘗試,讓學生真正動起來,運用多種技法多種材料進行創作,力爭把想象變成現實。通過做繪本,磨練學生意志,讓學生學會相互合作和幫助,培養其自主創作力和團隊凝聚力。
4.多元評價讓展示有聲有色
作品展示環節把整個教學活動推向高潮,各組作品擺上講臺,相互投票,從文本設計到材料和技法運用,進行師生互評并且課下發放評價量表,及時進行課后評價,這一環節的設計,既是課堂評價的需要,又是學生展示自己作品的渴望。讓學生享受到創意的樂趣,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提升。
回顧本門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縱觀開設課程以來孩子們的表現,每一次都讓我欣喜,甚至是驚嘆,我們看到了孩子們從第一張到最后一本的進步與提升,張曉菲小組制作的毛毛蟲繪本,毛毛蟲吃飽后真的從小洞中鉆了出來,王俊懿小組制作的亞歷山大和威利的幸福生活,小老鼠做得活靈活現,而且一下就做了五只,沈恬如小組的小種子開出了一朵漂亮的巨型花,色卡做的美,拼貼的更美。從《小藍和小黃》的一頁到兩三頁到七八頁,孩子們甚至將自己的書坐上了封面,環襯,每一次的共讀文本我我們深深走近故事,我深深的感受到孩子們對故事的熱愛,每一次的創編交流和作品展示都帶給我驚喜,讓我驚嘆孩子們無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每一次的評議讓我們取長補短共同提升。
每次在學期末最后一節課上,孩子們積極的發表自己的學習收獲,交談自己最得意一本繪本圖書,暢談以后的人生夢想,作為老師,我有些得意更有些竊喜,在這個課堂上沒有學習的吃力與無助,只要你敢于想愿意做,與你們的朋友合作,就會創作出屬于你的個性繪本,獨一無二。
我的個性繪本愿為學生播下興趣的種子,快樂學習快樂成長,快樂的收獲自己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