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虎
【摘 要】文藝理論經典名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恰如其分的描述了不同讀者對同一文本的閱讀感受各不相同,也表明任何形式的規范和統一都是對閱讀主體即學生的話語權的漠視和剝奪。因此,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師,要以培養純正的文學趣味、正確的鑒賞方法為己任,一切從學生的主體角度出發,灌輸正確的文學觀念,尊重學生的審美習慣,認同他們的價值判斷,讓學生真正行使課堂上自主閱讀欣賞的話語權。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培養;自主欣賞;話語權
新課程理念強調指出,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閱讀作為語文學習的關鍵,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對語文教學至關重要。因此,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要摒棄傳統教學中教師“一言堂”的模式,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更多話語權,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欣賞能力。
一、倡導正確的文學觀念,確保學生有效行使話語權
傳統教學中,教師沒有建立起“文學即人學”的基本文學觀,單純地把文學作品看成“道”的載體,一味強調教化功能,無視其顯著的人文性,導致對學生欣賞話語權的漠視和踐踏。因此要創設一個讓學生主動參與,自由言說的欣賞氛圍。首先,把作品中的人物當人看,而不是某個思想觀念的代碼。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往往從政治的、階級斗爭的需要來分析人物,當然這種解讀可能符合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作者的意圖,但我們沒有理由讓現在的中學生放棄自己真切的體驗和感受,曲意逢迎那些“革命化”的見解。比如對《小橘燈》結尾“我們大家也都好了”中“好”的理解,學生將心比心,只能理解成小姑娘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對美好未來的美好憧憬;要讓她預言革命勝利的幸福生活,恐怕有點強人所難。其次,也要把欣賞作品的學生當人看,而不是全知全能的圣人。文學欣賞離不開還原,但學生的還原只能局限于將作品中的形象和事件還原為自己有過的生活體驗,我們不能要求學生完全投合作者的創作意圖,完全進入作者的內心世界,而只有盡量讓他們準確把握文本的思想內涵,獲得個性化的感受和體驗。魯迅曾經說過,《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學生是一個個有著不同閱歷和個性的人,沒必要讓他們全面把握文學形象。再次,要把文學作品當作由形象組合而成的藝術產品,而不是完全理性化的概念體系。文學欣賞過程應該是憑感受力和想象力,披文入情、動情關照的獨特的精神活動,決不可引導學生用政治、歷史、哲學,甚至實用的態度來對待文學,動不動劃分人物的階級成分,界定事件政治性質,在人物的慣常行為中“提煉”哲理。而應強調在平等、和諧、民主氛圍中,讓學生自覺地受到優秀文學作品的感化和提升。
二、尊重學生審美習慣,從學生的視角解讀作品
事實表明,我們的課堂上回響的主要是專家的聲音、權威的聲音、教師的聲音,對課文的理解賞析都是以教參為標準,根本不顧及學生的審美心理。前些年,普遍運用的“啟發式”、“點撥法”等名目繁多的教學法,其實質都是通過啟發誘導,把學生的思路硬拉到教參的分析上來,讓學生茍同別人的觀點,讓學生領會權威的意圖。讀了莫泊桑的《項鏈》,有的學生為瑪蒂爾德為滿足一時的虛榮而付出十年艱辛感到惋惜,有的同學為瑪蒂爾德被無情的命運捉弄而深表同情,有的同學為瑪蒂爾德為了維護做人的尊嚴,通過誠實的勞動償還債務,經受住了金錢的考驗而沒有墮落表示由衷的敬佩。作品的故事在當今都有很強的現實性,小說揭示的人性的弱點是普遍的。可是教參中的分析總是要給瑪蒂爾德戴上“小資產階級”的帽子,似乎連虛榮心都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專利,這無疑會給學生的理解帶來人為的障礙。
三、要尊重學生的價值判斷,以學生的標準評價作品
語文是一門人文學科,每一篇課文都有特定的思想內涵,有明確的價值取向。可當它進入閱讀鑒賞環節后,要經由讀者進行再創造,生發新的意蘊。據此,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時,要鼓勵學生依據自己的價值判斷,評價是非,褒貶人物。學了陶淵明的詩文,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他“鄙棄官場,固窮守節”的情操,還要讓學生盡情的發表他們自己的見解。學生或許會把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理解成迂腐固執,把“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看成陶淵明的虛飾矯情,把《歸去來兮辭》看成辭官歸隱后心有不甘的情緒表露。我們都不能武斷地將教參上或自己的看法,強加于他們,而應耐心聽取他們的見解,尊重他們的評判。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就是尊重學生平等地探討問題的權力,我們沒有理由否定他們真誠的感受,而應為他們“見人所未見,言人所未言”的睿智和勇氣叫好。
總之,現在的閱讀欣賞已經呈現出“快餐式消費”的特征,當今的中學生對經典文本有曲高和寡的疏離感,必然導致學生對閱讀欣賞的反感和逃避。因此,我們在閱讀欣賞的指導中,要著力于讓經典文本走下圣壇,激勵學生和文本親密接觸,和文本直接對話,從而發展學生的個性、自主性和創造性。
參考文獻:
[1]方巧南.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J].語文天地.2012年02期
[2]蘇警余.新課標下如何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能力[J].文理導航.2011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