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景色
探究式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參與一系列開放的探究式學習,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培養能力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它強調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而不是一般的記憶、理解和掌握。更強調學生通過參與探究問題的體驗,加深對學習價值的認識,使他們在思想意識、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都得到升華。將探究式教學引入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注重引導學生通過主動探究,解決一些開放性的地理問題,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定能給中學地理教學改革帶來新的活力。怎樣把探究式教學引入中學地理課堂教學呢?
一、地理教師首先要更新觀念
中學地理教師要不斷學習,使自己的教育思想隨著時代的前進、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發展而不斷進步。這是中學地理課堂教學的關鍵。地理教師要努力促使自己變革教育觀念,并將新的教育觀念轉化為具體行動。學習多學科知識,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特別是科研素養和指導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的職業能力,不能僅滿足于做一個地理知識的傳播者;還要成為學生學習地理的研究者、開發者、指導者和合作者。
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明確問題
要注重問題的獨創。問題的設置一方面可由教師根據實際需要自行設計,另一方面,可由教材中的“想一想”、“做一做”等來逐步引導學生。基于這一點,在講述地震這一內容時,以大家所熟悉的日本神戶大地震為例,向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日本神戶為什么會發生大地震?屬于什么類型的地震?我國哪些地方會發生地震?要求學生在看書的同時,帶著問題逐一解決。還要求學生從新的角度,或反向等不同途徑來進行思維,大膽地想象各種問題還可能有否其他答案,提供學生的思考余地。一堂課下來,采用這種“創設問題的方法”,不但學生能及時地掌握地震的有關系統知識,還能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比較、概括、判斷、推理能力。此外,還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
教師要善于將教學內容激活并轉化為一系列探究性的“問題”:第一、問在有疑之處。學則須疑,教師提問要問在學生有疑之處,學生有疑的問題才能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探究式教學的最高境界是學生勇于質疑,大膽提出地理問題,并對地理問題進行評價,看它是否適合探究。第二、問題難易適度。學生對探究提問的理解,不會也不可能脫離教學內容和自身生活的實際孤立進行,探究提問要符合他們知識和能力的儲備特點,提問既有一定的難度,又必須能夠讓學生在所學地理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探究來解答。第三、問題具有啟發性。啟發提問能幫助學生打開思路,發展創造性思維,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發展智力,培養地理能力。
三、教師要善于利用非地理因素激發學生探究能力
利用漫畫,在中學地理教材各類插圖中,漫畫以其新穎別致的特點倍受學生的青睞。老師必須利用學生這種對漫畫的好奇,正確地引導學生分析畫面,剖析出漫畫所表現的實質問題,真正把這種吸引力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如在講授初一地理第六章第二節關于“人口增長所帶來的問題”時,首先,讓學生閱讀教材中“苦難的母親”漫畫,要求學生閱讀圖中內容,提示學生既要注意圖中的每一個細微內容,又要回顧前面所學習過的關于世界人口的發展問題。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教師要及時地對一些同學認識上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最后,由老師作總結,在肯定同學們認識的同時,還補充一些相關的內容。
利用游戲,游戲就是把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寓地理知識的教學于游戲之中,通過生動活潑的方式激發學生興趣并獲得知識。基于這點,在中國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內容講述時,把三大平原和主要的丘陵四個知識點,分別由四個組來承擔,每個組負責一種地形區,并在各組選出代表進行評分,由老師監督。
四、要組織好探究性討論
1.討論的問題具有開放性
所謂的開放性是指允許對討論的問題做出多種可能解釋或結論具有開改性的探究討論價值,會刺激學生萌發富有新意的聯想,從而促進他的創造性思維及解決地理問題能力的發展。
2.以培養學生的探究技能為主要目的
利用探究性討論對某個問題進行探究時,教科書上往往沒有現成答案,教師通過提問指導學生進行思考,進而引起學生提出種種問題和推測,進一步收集和處理相關資料,最后有所發現,得出自己探究的結論。參與討論的過程就是學生探究知識、探究能力得到培養的過程。
3.重視小組合作,強調學生整體參與
探究性討論主要以小組為組織形式,要求所有學生都積極參與,讓每一個人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集思廣義,而不是要他們重復教科書、教師或他人已有的結論。參加討論的人,不必考慮自己的見解是否正確、是否恰當,討論不由教師支配,也不是少數幾個學生唱主角,而是要求全體學生都平等地參與其中。在討論中,要考慮并欣賞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學會從分歧中尊重別人。
4.提問貫徹討論全過程
教師在恰當的時候以遞進式的、前后銜接的提問方式進行點撥,提問可以對討論起到提示和調節作用,否則討論達不到深刻理解的目的。學生的提問主要集中在收集相關資料或證實某種觀點上。教師不要直截了當地回答學生的所有問題,那樣會限制學生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