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艷玲 林中翔
【摘要】醫學基礎是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學好此門課對藥學類相關專業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在網絡化時代背景下,教師要根據這門課的實際狀況和學生對象,引入多媒體教學法,并融入多種現代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 醫學基礎 網絡化時代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210-02
醫學基礎是高職高專院校的一門重要的橋梁課程,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有: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病理學、臨床醫學等學科的相關內容,是一門集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知識于一身的融合性課程。本課程雖然內容簡練,但幾乎將所有的基礎與臨床醫學的基本知識融為一體,知識點寬泛,內涵豐富。在該門課的學習中,由于學生年齡較小、文化基礎薄弱、思維活躍、好奇心強,學生普遍反映,各個知識點都只是蜻蜓點水,想學深入,卻因為學時不夠、精力有限等因素,無法達到理想的心理預期。教學雙方都處于一種“雙難”地位,即教師上課時難以講透,而學生學習時難以理論聯系實際[1]。
醫與藥的學習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對于本門課的特殊性,采用靈活多變的多媒體資源進行教學是今后發展的趨勢。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具有將信息處理范圍空間擴展的能力,可以極大地豐富信息的表現力和增強動態效果,能把許多抽象難懂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把復雜的事物簡化,把時間過程縮短或拉長,把空間距離變近或變遠,可以在操作中任意地暫停重放、放大擴展,把微觀的事物放大,把宏觀的事物縮小[2]。在我校,筆者及所在教研室的教師們通過近5年的研究應用,并對2011級藥學專業畢業生進行了回訪,學生普遍對多媒體教學資源的應用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在實習時有些知識能信手拈來也得益于對醫學基礎這門課程的學習。為了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優勢,以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使之更具科學性和規范化,本文針對多媒體教學手段在醫學基礎教學應用中的一些體會作如下概述。
一、醫學基礎教材的特點
本門課程現階段使用的是全國高職高專藥品類專業衛生部“十一五”規劃教材《醫學基礎》第二版教材,主編鄧步華。該本教材主要是通過對各課程的優化整合,注重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以及藥學相關知識的相互銜接,加強學科間在邏輯和結構上的聯系和融合,按照“必需、夠用”的原則來安排教學內容。同時還結合了藥學類專業的特點,首次將藥源性疾病相關理論、相關知識編入教材中,以培養學生安全用藥的意識,專業針對性強。
二、藥學類及相關專業的學生特點及課程體系特點
藥學類及相關專業的學生特點:(1)高考尾段生,與我校臨床和護理類專業相比,進校分數更低。(2)學習領悟能力偏低,有部分學生為文科生,理科背景缺乏,邏輯思維能力欠缺,學習起來較吃力。(3)自主學習能力不強,主動性不夠。(4)頭腦靈活,好奇心強,興趣愛好廣泛。(5)上課時專注力不夠,容易開小差。
以我校12級藥物制劑技術專業為例,課程體系中涉及到醫學類的課程只有醫學基礎、微生物學和藥理學,而醫學基礎課中還包括了臨床醫學的部分知識內容,且每周只安排了4學時(2014級新生增至5學時)。相比其他課程來說,教材無配套教學光盤,互聯網上無正規的教學課件及相關資源可做參考。因此本門濃縮版的醫學類課程對教師的備課及學生的學習都提出了極大的挑戰。
三、巧妙的將多媒體教學引入醫學基礎課程教學中,提高學習積極性
1.提煉教材,選取合適內容,設計多媒體資料雛形,達到教學相長
通過行業一線走訪和對我校11-13級藥學相關專業435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后發現,學生普遍反映本門課程涵蓋知識點太多,掌握和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尤其覺得對藥學專業的針對性不強,學習一段時間后很容易遺忘。
根據此調查結果,本課題組結合本專業學生自身特點,以就業為導向,以人才培養方案為依據,制定了課程標準,選取適當內容,整理出重難點,制定了教學設計,依據教學設計進行了具體學習過程的實施。根據教學內容,確定多媒體資料的范圍,進行進一步篩選,收集相關資料,完成多媒體資料庫雛形。
2.運用靈活多變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充實學習載體,激發學生興趣
由于本門課程幾乎涵蓋了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所有知識點,而學時有限,對于毫無醫學知識基礎的藥學專業學生來說,光靠講解不能完全滿足教學需求,在講授過程中,利用制作精良的ppt課件引入,配以簡單易懂的動畫以及一目了然的圖片等多媒體資料,可將學生從紛繁復雜的醫學理論知識中解脫出來,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醫學教學中有些知識點僅靠講解和畫圖不容易解釋清楚,比如為了更生動具體地介紹某些器官、組織的微細結構和各種生理、病變的過程,常常需結合教材中的各種示意圖進行講解。但書本中示意圖表達的意思畢竟是靜止的、抽象的,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困難,通過多媒體的動畫和聲音的處理,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步接受信息的刺激,掌握起來就輕松愉快得多[3]。如我們講解心臟的構造和功能時,為了讓學生了解心臟的三維結構,心房和心室的位置和毗鄰關系,可以隨意放大定格某一畫面,或自由任意重現某一個部位,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理解能力。
3.結合創新性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提高學生主動性,融會貫通醫學與藥學類相關知識
利用情景教學法、問題導入法等,選取部分內容,作為學生自我講解環節,指定或學生自由選取相關主題,不局限于書本知識。在網絡化時代背景下,鼓勵教師充實利用網絡資源,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拿到課堂上進行大比武,活躍課堂氣氛,破除以往教師一貫制講解的教學習慣,提升學生主動性,融會貫通醫學類和藥學類知識。
4.以我校生命科學館和中藥文化館為實習實訓場所,將3D數字人的系統納入到本科目的學習范圍之內
我校生命科學館新購入的數字人操作系統已經正式投入使用。學生可通過親自對數字人的操作,全面了解人體基本構造,使在教材上學到的醫學基礎知識在腦海中形成立體思維,比單純的講授更能起到對知識的鞏固作用。
四、多媒體教學在醫學基礎中應用后存在的問題
1.實驗教學設計藥學專業吻合度不夠
應進一步理解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內涵,制定針對該專業的課程標準和教學設計,嚴格按照教學環節進行教學。
2.不同學生適應多媒體教學的能力不同
多媒體的優點很明顯,同樣也有其劣勢。多媒體由于采用高科技技術轉換手段,翻頁可能過快,或容納知識點過多,容易導致學生吸收過度,不易消化。對于底子薄弱的學生來說可能進一步加大的學習的壓力。因此在課件的設計和教學中應充分重視學生的學習習慣并隨時觀察其狀態和心理,才能真正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4]。
3.實習實訓條件不夠優化完善
生命科學館的數字人系統學習過程中,教師應首先熟練各操作系統步驟,教學中應注意分小組進行教學,否則教學效果無法達到理想狀態。
五、多媒體教學在醫學基礎中進一步應用的措施
1.確定教學內容,建立多媒體教學資源庫
與行業一線專家和藥學專業教師進行深入探討,以“必需、夠用”為原則,進一步修訂醫學基礎的教學內容,使之與專業完全對口。進一步優化課件內容,以優化后的ppt課件為基礎,研發與之配套的試題練習庫、模擬試卷庫、CD光盤、動漫和視頻等文件,完善多媒體教學資源庫建設。
2.實施新教學法,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法
通過新教學方法的使用,總結經驗,進一步優化教學方法,找到適合本門課程的最有效最實用的教學方法。督促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方法對路,學習自然事半功倍。
3.教學資源網絡化
在今后有條件的基礎上,將本門課程的學習資料錄入到網上,制成網絡課程資料,使教學、平時訓練、討論交流和期末考試等全部實行網上操作,與國際接軌。
六、結語
綜上所述,多媒體輔助教學是醫學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多媒體圖文并茂的形象、直觀信息量大、交互性強等優勢,大大調動和發揮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及記憶,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5]。在醫學基礎這門課中,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段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如僅僅只停留在講授書本知識和ppt教學,完全不能滿足藥學專業學生對醫學基礎知識的需求。由于本門課程是藥學專業在課程體系設計中唯一一門覆蓋全面的醫學類教材,涉及范圍較廣,對于學生今后的藥學專業知識的應用起著至關重要的理論支撐作用。如能通過進一步研究,成功開發與教材配套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則能統一教學重點,省去了教師們花大力氣制作課件和相關資料的時間,將為藥學專業醫學基礎的授課教師和學生帶來不可估量的全新應用體驗。既節約了時間成本,又創造了經濟和社會價值。
總之,在二十一世紀這個信息化網絡時代,以多媒體為核心的教學方式進入學生課堂已是衡量現代醫學教育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多媒體教育教學手段開發和研究已成為醫學教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之一。
參考文獻:
[1]張晉岳.“四化”式多媒體課件在診斷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2):62.
[2]梁英.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3(01):80~81.
[3]馮莉,王獻華,馬小兵,等. 多媒體課件在基礎醫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J]. 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8,10(2):266~267.
[4]鄭敏,向娟,汪維偉,等. 多媒體技術在基礎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 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4,6(2):148~149.
[5]萬平. 多媒體課件在基礎醫學教學中應用的體會[J]. 中國科技縱橫,2010(18):129.
作者簡介:
胡艷玲(1983-),女,湖北仙桃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基礎醫學教育研究、微生物與免疫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