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代勤
【摘 要】歷史課程在中等師范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銅為鑒 ,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 可以知興替。”學習歷史對于中等師范學校的學生而言尤為重要。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的是:在現(xiàn)行的中等師范學校歷史課程中仍存在不少問題。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積極發(fā)現(xiàn)教學中的問題并及時進行改進。因此,我就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來談談我在教學工作中所發(fā)現(xiàn)的幾個突出問題。
【關鍵詞】中等師范;歷史課改;問題
在我們中等師范教學中,歷史教學一直都必不可少。作為教師的我們,更應該在不斷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且探究解決措施,不斷學習來提升自我進而改進完善歷史課堂。在國家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歷史教師盡管發(fā)現(xiàn)歷史教學十分重要,但它卻并沒有受到師范學校應有的重視。針對這一現(xiàn)狀,筆者想從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中提出一些問題,邀請大家一同思考解決。
一、教師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
1.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比較陳舊
雖然新課程的改革一直在推進,但是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卻一直沒有更新,仍在用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觀念主導歷史教學。這導致課程的改革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觀念的轉變對于教學的轉變尤為重要。很大一部分教師只知要改革,卻沒有真正弄清改革的真正理念。教師想得更多的仍然是如何教學生去死記硬背,應付考試,卻沒有教會學生如何去真正理解并靈活運用知識。課程和教材是改革了,但教師的頭腦觀念卻沒有改革。這也意味著學生并沒有體驗到真正的改革。我們一直提倡的素質教育只不過是披在了應試教育的外面,根本沒有實際存在。
例如新編中等師范學校教科書《中國歷史》同舊課本相比,無論在內(nèi)容、體例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變化:一、圖文并茂、形象直觀新教科書《中國歷史》突出的特點是增加了大量的圖畫,穿插在書中的黑白圖畫古代史部分有186幅,近代史部分有99幅。這樣的改變是考慮到要改變歷史教學中傳統(tǒng)的枯燥乏味,讓學生更加直觀形象地認識歷史,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但是事實上,很多教師在上課的時候時常對這些教材變化視而不見,依舊采取傳統(tǒng)的“灌輸型”教學,并未考慮到教學的趣味性。歷史本應是有趣的,而我們中國的歷史更是值得深入研究。我們教師不應將歷史變成學頭痛的科目。
有人會說,既然認識到了,就立即轉變一下觀念不就行了。但是,教師的頭腦觀念的形成已經(jīng)根深蒂固,并不是說轉變就能轉變。雖然中等師范學校為此也開展了不少的培訓,但是對于一些老教師而言,仍不能很好的吸收改革的真諦。從當前的課改實踐經(jīng)驗看,中等師范學校教師在短期內(nèi)很難轉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
2.教學方式的陳舊
在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中,教師普遍采用“填鴨式”的傳統(tǒng)教育方式。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拼命記,到考試就是默寫。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連老師也會覺得疲勞。在新型的教學課堂上,教師不應該再成為課堂的主體,反之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得到很好的體現(xiàn)。學生與教師角色互換的“翻轉課堂”已經(jīng)在國外風行起來,近幾年在國內(nèi)也逐漸流行,但還沒有得到推廣。學生的學習方式要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學習,教師的教學方式就必須轉變。
但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大部分課堂都是這樣的:例如有的歷史教師在教授《中國歷史》中的鴉片戰(zhàn)爭時,現(xiàn)在黑板上寫出本課的主要事件和要求,然后帶領學生由第一句話看到最后一句話。請學生畫下需要記住的知識,回去背下來然后第二天默寫。在整個的課堂中,學生只是在被動地接受知識,完全沒有學會如何運用現(xiàn)有的知識。這樣的課堂恐怕讓聽課和教課都感到十分低效。
當然,在新課程的改召下,我們教師也有意識地在改變教學方式。我們在上課采用借鑒讓學生為主導的方式。讓學生自主預習并提出問題,教師在課堂上一步步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體地位。但是,這種方式一開始也有點水土不服。由于學生的自主性相對較低,課堂的進程往往會太慢,甚至完成不了教學任務。之后的結局就是學生的學習成績無法很好地提高。由此可見,我們由來已久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xiàn)很好地轉換。但是,對于教師而言絕對不能放棄,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探究直至找到合適的教學方式。
二、學生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無法轉變學習方式
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所以學習方式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十分重要。正確有效的學習方式會讓學生們的學習事半功倍。這就是為什么有的學生花了與別人同樣的學習時間,學習效果卻大打折扣的原因,更有甚者,花費比別人更多的時間進行學習,學習效果確遠遠不如其他同學。其實,這主要還是他的學習方式選擇有錯誤。從小學的時候開始,老師就一直提醒學生要認真聽課,不許做小動作。而現(xiàn)在一直到中師,我們的學生已經(jīng),習慣于做一個上課只聽老師話的學生,幾乎沒有加入自己的自主思考。甚至于老師在課堂上講錯了,學生可能都不會發(fā)現(xiàn)。
例如在學習新課時,我們的學生在課上總是盲目地跟著老師記筆記,老師提出的問題通常聽不到讓人耳目一新的回答。學生學習歷史的主要學習方式還是讀讀讀、背背背。然而這樣死記硬背的方式對于學生的學習幫助并不大。知識是強加給學生的而不是學生自主吸收理解的。這樣會造成我們換一個方式問同樣的問題。可能學生們就反應不過來了。所以學生的學習方式不轉變也是中等師范學校歷史教學中的一大問題。
三、結語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歷史教學在中等師范學校的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容忽視。其次,我們必須看到現(xiàn)在的歷史教學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教師的觀念需要進行轉變,深刻理解新課標的核心所在,真正能夠促進課堂改革。教學方式也要注意到多樣化。多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提升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的最主要的環(huán)節(jié)也就是學,因此學生學習的方式也十分重要。學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對知識的總結并進行思考。我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中等師范學校的歷史教學能夠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 宋海蘭. 淺談新課程下文史哲綜合與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D]. 東北師范大學 2012
[2] 梁志玲. 探究性學習在培養(yǎng)高中生歷史思維能力的應用研究[D]. 贛南師范學院 2013
[3] 李峰. 教學中的史料運用與中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D]. 蘇州大學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