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斌
高效課堂教學,準確的講,它并不是一種教學模式,而是對新式課堂教學的要求,是對傳統模式下弊端的改正。高效課堂教學是對有別于傳統教學模式的能夠提高課堂效率,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的各種課改模式的統稱。在高效課堂改革中,我認為以下幾個問題值得思考。
一、關于高效課堂改革的立足點問題
我認為高效課堂改革的立足點在于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會看書,會思考。如果這些能力還沒達到一定的水平,進行高效課堂改革就有如空中樓閣。因此有必要對學生進行一些關于如何自學、如何看書和如何規劃時間的輔導和訓練,同時高效課堂改革也應該考慮到學生、學科的差異而靈活進行。
二、關于高效課堂的“高效”問題
什么是高效?就教師方面而言,首先要充分的課前準備。課前要充分的預設、制定合理的目標、巧設難點的突破等。沒有預設的課堂是放任的,雜亂無章的,也就是低效的。教師要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制定目標就如同打籃球,欄架高了,學生投不到,自然喪失信心;低了,輕松將籃球灌進框,沒有戰勝困難的喜悅。目標的制定,要考慮好中差三類學生,要讓差的有所得,中的有發展,好的有突破。巧設練習,突破難點,鞏固重點。要高效就必須當堂檢測,發現不足,及時糾正。其次必須適時調整課堂狀態。要避免注入式、滿堂灌、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要讓課堂成為活動的場所,成為體驗的陣地,惟有實踐和領悟得來的知識,才可以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第三必須加強科學的學法指導。陶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茖W的學習方法,是高效的前提。科學預習是關鍵,指導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并自己去尋求方法,確切說是先學后教,這是有效教學規律之一。
就學生方面而言,首先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預習不是看看書而已,還要考慮一些基本的問題,比如是什么?為什么?這樣可以嗎?新學的知識和之前的知識有什么聯系等等。這樣聽起課來自然就更有把握了。其次要養成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上課要做到學習用品準備齊全,耳、眼、手、腦全到,做到聲聲入耳、動手動腦、用心學習。坐姿端正,起立站直這樣的細節都不可放過。
三、關于高效課堂的容量問題
在構建高效課堂時,往往存在一個誤區:容量一定要大,不大不足以顯示教學內容的豐富;難度一定要大,不大不足以顯示課堂就學的水平和功底;速度一定要快,不快不足以顯示課堂教學的緊湊。但從實際效果來看,“三高”課堂不一定就是高效課堂。高效課堂是以學生為本的課堂,學生收獲的多少才是衡量課堂高效低效的標準。
四、關于高效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問題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好比是去穿越一塊玉米地,第一個要比誰穿越得快;第二個要比在穿越的過程當中掰玉米誰掰的多;第三個是比過程當中,玉米葉子可能會刮傷皮膚,穿越過去看誰身上的傷口少。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教學必須考慮的三個要素:速度可看作學習時間(長度);收益可看作學習結果(收獲);安全可看作學習體驗(苦樂)??梢哉f,時間、結果和體驗是考量學生有效學習的三個指標。由此我們對有效教學課堂可以這樣理解:第一,課堂教學除了不能把時間浪費在非學習上,還必須要提高單位時間的學習質量。第二,每節課都要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學習收獲,它表現為: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從不能到能的變化和提高。學習結果不僅表現在雙基上,而且表現在智能上,特別是學習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維方式的發展。第三,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它是有效性的靈魂,學生越來越愛學習是學習有效性的內在保證。總之課堂教學效果應該視在規定的時間中,三維目標達成度的高低,達成度越高效果就越好,反之就是低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