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曉倩
【摘要】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并能夠獨立自主地進行探究和實踐,教師在勞技課堂中可以采用“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通過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和“做”,學生會掌握學習方法,并且使自己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本文主要介紹了“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對于勞技課的意義,“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在勞技課堂上的實施以及“教學做合一”教學,在生活中的滲透延伸,以期讓學生能夠參與到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高效課堂的實現。
【關鍵詞】“教學做合一” 學生主體 自主探究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224-02
“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是一種師生互動模式,尤其重要的是它把學校和社會統一起來,從根本上提高教育的實際效果。學生可以通過動手實踐來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所以,教師要以做為中心來組織和規劃教學。在動手實踐中,學生通過對于活動的思考和探究會形成自己的認識,從而讓學生掌握知識,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學做合一使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了,學生更加明確課堂學習目標,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事可做,促進了課堂效率和學生主動學習意識的提高。
一、“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對于勞技課的意義
陶行知提出“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把這種教育模式應用于勞技課堂教學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首先它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有利于實施全面發展教育,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在“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中,學生可以充分地參與課堂。其次它體現了主體教育思想,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在課堂上動起來了,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再次,“教學做合一”體現了“授之以漁”的教育理念。教師在教學中不是機械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和技能,而是采用引導和點撥的方式讓學生能夠親歷學習過程,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探究會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提高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和動手操作中過程中可以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自主探究的習慣,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最后,它體現了終身教育理念,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特長和潛能,提高學生獲得新信息接受新知識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在實踐中感受學習的快樂和樂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要注重學生能力的提高,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實踐來習得知識,提高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勞技課與其他課程最大的區別在于,這門學科更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但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突破模仿進行創新是個難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動手讓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實踐來習得知識,提高能力,實現學生的創新。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勞技課的特點,要引導學生在做中學。這些因素都決定了“教學做合一”實施的必要性。通過“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有了明確的目標,在課堂上有事可做,知道了自己應該干什么,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通過實踐學生的思維變得開闊了,動手能力提高了,可以把自己的創新想法通過動手實踐的方式進行嘗試,提高自己的能力。教師通過活動來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學習過程,讓學生有了學習的動力,從而產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在勞技課堂上的實施
為了使“教學做合一”能夠在初中勞技課堂上深入地貫徹下去,教師要通過設置不同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成為學習的主體和課堂的主人。教師不同的教學活動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動力,促進學生充分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實現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和對于勞動技能的掌握。
1.設置開放性的活動,促進學生創新去“做”
教師的活動要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讓學生可以圍繞著這個活動進行探究和思考,促進學生張開自己的想象力和聯想能力,讓學生可以開闊視野,在不斷地探究中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教師設置的開放性活動豐富了知識,促進學生廣泛地搜集資料和信息,了解更多的知識,進而對知識進行加工和分析。
例如在學習了有關《烹飪》的知識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口味和飲食特點進行一次有創意的實踐活動。實踐活動的內容并不統一,但是要求學生能夠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并且把自己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進行靈活地運用和實踐,從而實現學做合一的良好局面。通過“教學做合一”,教師要讓學生敢于實踐,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能力,發現自己的不足,大膽地創新。有的學生做了“西紅柿炒雞蛋”,這是非常普通的一道菜,但是這個學生非常有創意地把西紅柿挖空,用西紅柿“芯”去炒菜了,之后用留下的西紅柿“皮”來做容器,并給自己的菜取名為“秀外慧中”,十分有創意。
2.設置個性化的活動,激發學生“做”的興趣
教師給學生設置的活動應該是因人而異的。因為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千差萬別的,學生的基礎知識也是不同的,教師在給學生設置活動的時候也應該是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活動來指導學生,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增強和動手制作欲望的提高。例如在學習《種植》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種植一盆學生最喜歡的植物,并且在練習中鞏固教師講授的內容,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還有在學習《園藝》中的紙藝花制作(康乃馨制作)的時候,教師在教授了做法后,就可以給學生時間,讓學生主動地進行練習和制作,檢驗并鞏固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學生的動手制作,學生首先會想到需要的工具和材料:折紙或手揉紙、鐵絲、雙面膠帶、綠色工藝膠帶、餐巾紙或者是皺紋紙、膠水或者白乳膠、針、剪刀等,在大腦中把這些基礎的知識進行鞏固。之后學生會回憶教師教授的過程,回顧教師制作的每一步,讓這個過程在大腦中形成一個動態的、連貫的圖片。學生在制作的時候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創造性地進行制作,作出更漂亮、精美的手工制品。
3.設置練習性的活動,學生“做”中鞏固知識
在課堂學習內容結束后,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一些練習性的活動。練習是一種對于學生學習效果很好的檢驗的方法。這些練習活動會讓學生進行思考,從而對課堂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和反饋,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檢驗。“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教師通過練習來引導學生進行制作會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成為課堂的主人。例如學習了《木工》中的彈射飛機模型制作,很多學生都對它充滿了興趣,教師就可以趁熱打鐵,讓學生進行動手實踐。學生首先會小心翼翼地按照一定比例進行機頭、機身、機翼和機尾的制作。在制作中學生要保證流線型的機頭,光滑的機身以及合理的比例。他們會發現如果比例失調,不僅會影響飛機的美觀還會導致飛機重心不穩,無法飛行。在固定機身過程中,學生會按照教師要求的將機身水平放在工作板上,并用大頭針夾住機身,釘在木板上,使機身左右不能移動。取兩塊等高的小木塊把它拼在機身尾部的兩側,以便安裝水平尾翼時擱置,使它保持平穩。學生在實踐中會很自然地關注到注意點,從而提高自己操作的準確性,保證自己能夠制作出精美的作品。
三、“教學做合一”教學,在生活中的滲透延伸
教師不僅要在勞技課堂上進行“教學做合一”的教學,而且還要把這種教學思想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繼續采用這種在“做中學”的學習思想。通過學生的動手制作和實踐,學生能夠充分地發揮自己的個性,在實踐中把自己掌握的知識和現代勞動技術相結合,從而促進學生習慣養成和對于勞動技能的掌握。通過學生的不斷探究,學生不僅能夠學會做事,而且能夠學會做人,掌握做事的方法,實現行之的統一。在生活中,學生不論學習什么知識都應該通過親自動手實踐來掌握知識,而不是聽聽就可以了。學生一定要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通過動手實踐的方式來進行探究和分析,讓學生能夠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和提高,促進學生在思考中提高能力,掌握做事的方法,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促進學生能夠在做中學,在實踐中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總之,“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學習中不僅要把這種教育思想滲透到勞技課堂的學習上,還要把這種思想融入到生活中,使學生能夠在不斷地思考和探究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全面發展。這樣學生在走向社會時就會具有很強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才。
參考文獻:
[1]劉秋萍《勞動技術教育學》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2.01
[2]溫寒江《構建中小學創新教育體系》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3.04
[3]王國平《“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在初中教學中的應用》時代教育 2013.07
[4]李翔《如何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基礎教育研究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