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旗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老師都認識到讀書、積累豐富的語言是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我校多數學生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無法對子女進行課外閱讀輔導。所以現狀不容樂觀,如還存在課外閱讀氛圍不濃、課外書數量少、課外閱讀評價比較單一等問題。那么如何使學生對課外閱讀產生興趣并成為生活、學習中的一部分呢?根據自己多年的教育實踐,摸索出如下一些方法:
一、多種方法,激發興趣
1.巧用故事,激發閱讀興趣
小學生一聽到老師要講故事,個個都會倆眼閃爍著期待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哪怕聽上幾遍,孩子也會聽的津津有味。當我講完故事后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推薦課外書,這效果比任何說教都有效。這極大的調動了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每一個故事都是一劑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催化劑。
2.榜樣激勵,激發閱讀興趣
學生年齡越小模仿性較強。因此,我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行為前,經常通過榜樣示范來激發閱讀興趣。首先、教師用“現身說法”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之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其次、向學生介紹古今中外熱愛讀書的一些名人名家,從而激起學生對讀書人的崇拜,對書的渴望,形成與書本交朋友的強烈意向,這樣學生就會在課余時間主動地進行廣泛的閱讀嘗試。
3.開展活動,激發閱讀興趣
開展與課外閱讀有關的活動,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讓學生感受自信,體驗成功,體會課外閱讀的樂趣。
二、多方指導,激活興趣
要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教給他們方法,提高課外閱讀的質量和興趣。
閱讀方法指導。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延續,課外閱讀不僅僅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發展學生能力的過程。課外閱讀方法絕大部分在課內閱讀中習得。①讀思結合;②要培養運用工具書的習慣以及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③讀疑結合;④讀寫結合。
組織形式指導。閱讀的方式可以是個體與群體閱讀,組織閱讀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①安排不同水平的學生同讀;②規定閱讀目標,閱讀目標一經確定,我也較容易掌握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呈現出的種種問題。及時地發現問題然后解決問題;③閱讀目標自選的最大好處是充分發揚民主,調動每個學生閱讀的潛能,使他們始終處于最佳的閱讀狀態,教師也容易通過此種閱讀了解學生的喜好,及時地予以指導。④師生同讀。總之,善于安排學生課外閱讀的組織方式,是提高閱讀效率的關鍵,因此,切不能用一種方式,摧毀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
指導學生有計劃地合理地進行課外閱讀。閱讀要有計劃的進行。①由課內向課外延伸。②從體裁考慮。中年級安排易懂的寓言、童話、科學知識短文,高年級安排有代表性的中、長篇小說等文學作品及報紙雜志。③從時間上考慮。平時上課時間緊,安排篇幅小的文章、書報。寒暑假時間長安排篇幅較長讀物。
三、多元評價,保持興趣
1.評價標準多元
以往的評價比較多地以一把尺子衡量學生,要求學生達到統一的標準。然而我們要面對的是一個個存在著差異的學生,同樣的評價,對于這個學生是合適的,而對于另一個學生可能是不合適的。所以,我們研究過程中既關注學生的共性,同時也關注學生的個性,實行統一評價與分層評價相結合。
2.評價主體多元
以往教師是唯一的“裁判員?!睂W生對于評價結果大多處于被動狀態,這種評價顯然是違背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要求的。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遵循新課程改革的評價理念,改革了過去評價主體的單一模式,把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家長評價、分別引入閱讀興趣的形成性評價之中。
3.評價內容多元
以往的課堂教學評價以知識為本位,往往著眼于學生學懂了什么,至于學生是怎么學到這些知識的?愿不愿意學?學的過程中能力提高了沒有?很少顧及,只重學習的結果,而忽視了學習的過程,久而久之,學生只會“復制”知識。在新課程的語文學習中,評價的內容應是多元的,不僅僅要關注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尤其是創新、探究、合作與實踐等能力的發展。
四、建立機制,深化興趣
課外閱讀興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他需要長期的持之以恒并保證不出現相反方向的反復,因此必須要建立激勵、評價與監督機制,不斷強化以養成興趣。
(1)家長監督。家長的支持,對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激勵他們不斷探索有著十分明顯的作用。
(2)落實檢查制度,是課外閱讀持之以恒。①讀書報告制度。每天抽10分鐘,安排一個同學講述自己閱讀中的收獲,其余同學評議。②檢查讀書筆記。通過檢查讀書筆記,能讓老師了解學生閱讀書籍的內容、種類、數量,并指出筆記的優缺點,明確努力的方向。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是需求的動力。學生有了課外閱讀興趣,自然就如花香引來了蜜蜂一樣,努力尋求閱讀機會,從中獲得信息,得到閱讀滿足,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對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培養的研究,我們還只是邁出了一小步,今后還得繼續深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