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章華
【摘 ? ?要】歷史好比一艘船,裝載著現代人的記憶駛往未來。作為初中歷史教師,應該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開展豐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參與課堂并且享受課堂,培養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提高歷史學科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歷史 ?學習興趣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6.063
俗話說,“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歷史作為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涵蓋的內容十分廣泛,內容相對枯燥,學生學習提不起興趣。然而很多學校不重視,教學方法簡單,流于應考,造成學生學習很困難、很痛苦。中學時期是學生思維和認知、意識心理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開設歷史這門學科對初中教育到底有什么意義呢?
1.了解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用先人的精神和經驗武裝自己的頭腦,幫助初中生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史為鑒,可以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了解先人的生活和創造的偉大知識,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鼓勵自己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創新。
2.歷史文化知識的積累和運用可以提升學生整理信息和記憶的能力,鍛煉健康敏銳的思維,拓寬知識面,開闊視野。學習歷史可以認識和把握社會發展的客觀事實,洞悉事件的發展規律,培養出一種關注國際形勢和國家民生的好習慣,為適應社會打下基礎 。
3.歷史是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鏈接。學習歷史可以培養獨特的民族氣質和民族情結,傳承五千年渾厚的中華文化。比如,通過學習戊戌變法的事件,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民族氣概,對初中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4.教師充分的挖掘歷史中人格教育的積極素材,對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有深刻的影響。使學生在歷史的熏陶中,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一代人。
教師的教學能力對一門學科的教學質量來說起了重要的作用,歷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科特征,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來培養和提高初中生對歷史課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效果,并會讓學生保持興致勃勃和積極求知的態度,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開發創造潛力。如果教師只是照本宣科,一味的將知識點強行灌輸給學生,學習過程過于模式化、僵硬化,并且還要求他們考取高分,那么必然會引起學生的不滿和抵觸情緒。
那么教師應該采用哪些方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1.結合特定的歷史環境和歷史背景,將抽象的素材進行故事化、通俗化的講述。歷史事件相對于初中生來說時間遙遠,概念比較模糊。這是教師可通過細節、場景的具體講述,利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誘發學生的想象力,塑造的歷史人物形象也更加豐滿,給人深刻的印象。相比于枯燥的說教和對多而復雜的知識點進行盲目記憶,聽故事是一種有趣并且能夠迎合學生心理特點的一種教學方式。
2.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工具,生動形象并且從多角度來分析歷史事件和評價歷史人物。老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利用圖片、視頻、音樂、表格、動畫等具象展示教學內容,一方面啟人思考、引入課題;另一方面通過有趣的觀賞討論使學生對歷史事件有一個比較清晰明確的認識。
例如講到公元前209年爆發的陳勝吳廣農民起義,教師可以通過在網絡上下載紀錄片在全班播放展示,視頻用輕松通俗的語言講述事件的來龍去脈,對事件進行歷史總結和評價,觀賞完之后可以給學生布置觀后感作為課后作業,讓學生學習分析事情發展內在的邏輯規律,學會用一分為二辯證的方法去評價人或事。
3.開展豐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活動。例如講到《輝煌的隋唐文化》時,可以讓學生參演短小的歷史短劇——文成公主入藏。同學們自導自演,通過親身參與,拉近了與歷史的距離,進而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
4.多多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比如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博物館,又比如清明節可以組織同學去烈士陵園掃墓,切身體會為了革命獻身的英雄豪杰的精神。將書本中抽象的人物設定形象化,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會給人真實感,更加加深學生對歷史的感觸。
5.將歷史利用歌謠的形式串聯起來,押韻有趣,朗朗上口,便于記憶。我認為可以以小組為單位,根據一段時間的學習,將重要的知識點簡化,編寫成短句,老師再加以修改,在全班進行傳唱,一個學期所學課程快結束的時候,在統一串聯成類似于打油詩的歌謠。
教師利用初中學生特殊的心理特點,希望得到更多的認同和關注,都會希望自己原創的詩句可以在全班流行起來,那么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就會比較高。教師在培養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的同時,學習風氣也會有所提高,形成一種互學互助的氛圍。
6.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21世紀對學生的要求是全面發展,相應的對教師的要求也應該與時俱進,老師是學生精神的引導者和促進者,更應該言傳身教。學生更愿意為自己喜歡的老師而努力學習一門課程,并且師生之間良好的關系是靠雙方互相維系起來的,但是作為課堂的主導者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
為了獲得學生的認可和尊敬,教師應該具備扎實的歷史學科的專業知識能力、廣播知識文化素養和較強的課堂教學技能,能夠準確的回答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具有親和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減小學生課堂交流的壓力,提高自信心,是學生能夠專心認真地投入學習。教師善意的眼神,積極的鼓勵可以增加學生對老師的好感度。
7.充分利用手中已有的教學資料。為了輔助課堂教學,一般學校會訂購一些與教材搭配使用的插圖、地圖冊、歷史掛圖、練習圖冊等直觀形象的教學資料。課堂上教師要合理利用這些資料,直觀地反映教學內容,更加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俗話說,史地不分家,歷史學科的學習過程中對地理知識能力的運用也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學生能夠看懂地圖冊,理解和運用地理的概念,有知識遷移和空間記憶的能力。如《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一課,學生對于“行省”制度的理解存在一些困難,教師配合元朝廣闊的疆域圖進行講解,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直觀的印象。
在本文中,闡述了我對歷史學科的教學現狀和對創新教學的一些想法和建議。然而在應試教育和傳統觀念的沖擊下,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并非易事,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歷史老師應該充分利用初中學生的心理和學習特點,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進而提高歷史學科的教學質量,進而實現讓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