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敏
【摘 ? ?要】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引起教師的重視,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高中英語教學的教學目的是要側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當前的閱讀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使學生的閱讀水平很難提高,本文就怎樣提高高中英語閱讀水平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中英語 ?閱讀教學 ?閱讀水平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6.161
閱讀是從視覺材料中獲取信息的過程,英語閱讀是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包括英語知識和非英語知識閱讀分析英語材料,從中解讀有效信息,是對學生詞匯量、邏輯推理能力的綜合考查,是最能體現學生閱讀能力的部分。通過閱讀,又能使學生的知識得到豐富、眼界得到拓展,培養了學生的各種能力。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應該得到所有教師的重視,在教學過程中要按照新課標的要求,積極改進閱讀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提高學生的閱讀成績。那么,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做到哪幾個方面,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呢,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體會,給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一、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詞匯和閱讀量是進行閱讀教學的基礎,也是提高閱讀水平和閱讀成績的前提。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該把增加學生的閱讀量當作教學中的重點之一。教師要用各種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1.立足課內閱讀。課內閱讀是閱讀教學中的主要組成部分,英語教材和一些輔助性材料是最符合學生需要的,在文章長度和難度上設置得都很合理。因此,教師要給予課內閱讀足夠的重視。在課堂教學中,對于每篇文章,教師都要鼓勵學生認真閱讀,讓學生按照一定的步驟進行閱讀,例如要了解大意、分清層次、對段落大意進行總結等。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授課方式,很多教師都把閱讀課上成了講解課,有時候僅僅是為了學習語言、語法而進行閱讀教學。教師要明確閱讀教學的目的,鼓勵學生進行有效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2.多進行課外閱讀。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補充,提高閱讀水平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進行大量閱讀來培養語感,逐漸提高英語閱讀能力。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接觸更為豐富的閱讀資源,達到豐富知識、拓大知識面的目的。在進行課外閱讀時,需要教師做到以下兩點。首先,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英語閱讀材料紛繁浩大,需要進行合理選擇,為了減輕學生的壓力,可以由教師完成選擇工作。教師在選擇閱讀材料時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水平,選擇長度適宜、難易適宜的文章。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大綱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進行選擇,選擇太難的文章不利于學生信心的建立,選擇過于容易的文章又沒有太大的教學意義。因此在選擇閱讀材料時,需要教師進行把握。其次,注重閱讀材料的質量而不是數量。雖然我們經常提到增加閱讀量就是讓學生多讀文章,但是并不是說讀得多結果就一定好,教師在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不要過于注重數量,給學生帶來壓力,否則學生就會以一種完成任務的心態對待閱讀。教師要更加注重閱讀的質量,選擇有價值的文章讓學生進行閱讀。
3.提高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獨立閱讀是指要在閱讀過程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學生是在教師的指揮棒下進行閱讀,往往是跟著教師的思路走。教師應該改變這種教學思想,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后,鼓勵學生進行獨立閱讀,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不僅應該注意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要鼓勵學生參與到閱讀中來,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培養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所想、有所得,并能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者和同學交流方法和感悟,總之是在閱讀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二、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
教學有法,并且貴在有法。英語閱讀不是沒有方法可循的,一些有效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能夠提高閱讀效果和閱讀效率。因此,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和方法。
1.閱讀要有正確的步驟。許多學生在拿到一篇文章后,往往感覺無從下手,經常走馬觀花、或者詳略不分。其實閱讀一定的步驟,閱讀步驟合理能夠大大提高閱讀效率。首先,通讀全文,了解文章大意。面對一篇文章,先要從整體上進行把握,對文章進行通讀,初步了解文章寫了什么內容,理清文章層次,掌握大概的段意。其次,對文章進行細讀。最重要的是找到文章的主題句或者主題段,一般來說會出現在文章的開頭或者結尾。找到主題句或者主題段能夠更好地把握文章中心意思。其中,關鍵詞也是不容忽視的部分,這是一篇文章或是幾個段落的關鍵,文章或者說段落,通常是圍繞一個或幾個關鍵詞來寫的。第三,要根據文章后的問題,再次進行閱讀。問題是最能體現文章主旨的,在閱讀中要根據問題快速定位,對所涉及的部分進行仔細分析,并能聯系上下文及整篇文章,找出正確答案。
2.掌握多種閱讀方式。閱讀方式是指學生在閱讀一篇文章時所用的方法,閱讀方式有很多種,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知識,并且要讓學生學會“怎樣去學”。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教師要教給學生不同的閱讀方式。如詳讀和略讀,一篇文章有其重點所在,對于重點的部分,教師要讓學生進行詳讀,弄清文義,理清結構等,而對一些不重要的內容,就可以大致進行理解,不必投入過多時間。當然對于怎樣判別哪些內容要詳讀,哪些內容可以略讀,是在長期的閱讀訓練中所形成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進行點撥,讓學生掌握這種能力。其次是跳讀,閱讀中遇到不會或者不懂的詞匯是很正常的,有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有遇到生詞就查字典的習慣,這個習慣在閱讀訓練中其實是不提倡的。對于一些經常出現的,比較重要的詞匯,查出意義并且掌握是有必要的,但是在閱讀訓練中這個習慣是不可取的。這樣會使學生產生依賴性,教師應該讓學生學會跳讀,即遇到不懂的生詞可以暫時跳過去,或者進行猜一猜,聯系上下文猜測一下大概意義。另外,對于篇章中一些細枝末節的部分,也可以進行跳讀。除此以外,常見的閱讀方式還有泛讀、猜讀等,教師要讓學生在閱讀中靈活選擇適合的方式進行閱讀。
3.讓學生進行定時閱讀訓練。定時閱讀是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也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強調的。許多學生在平時閱讀過程中有拖拉的習慣,這在考試中是不可取的,考試中有時間限制,因此在平時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進行定時訓練,才能在考試中正常發揮。
總之,閱讀教學在高中英語教學階段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需要教師認真對待。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做好引導工作,鼓勵學生多進行閱讀,擴大閱讀量。此外還要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技巧,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的閱讀水平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