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景玉
【關鍵詞】主問題教學;學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009(2015)09-0069-01
學力培養是學習動機、學習思維、學習能力的“合晶體”,是課堂教學的旨歸。近年來,我校一直致力于“主問題”教學的研究,如何結合語文學科培養學生的學力成為我們的關注點。結合學力內涵的三個維度和教學實踐,我發現通過生成問題、深化問題、延展問題,來尋求問題設計與學力培養的“契合點”,是破解這一問題的有效路徑。
1.生成主問題,激發學習動機。
主問題的生成,必須基于學生的已有知識和能力水平,在教學中,每一篇課文第一課時教學結束,我都會要求學生在初學的基礎上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或者提出下節課學習中最想解決的問題。然后通過學習小組互相提問以及組內解答的形式,解決常規問題,同時把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作為本組“最有價值的問題”在全班匯總,并作為第二課時設計主問題的依據。如:初學蘇教版五下《月光啟蒙》一課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1)母親怎樣為“我”啟蒙,啟蒙了“我”什么?
(2)母親不識字,怎么會成為“我”的啟蒙老師?
(3)課文中說是母親給了“我”啟蒙,為什么又用“月光啟蒙”作題目呢?
(4)“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甭曇粼趺磿欠枷愕模?/p>
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否有價值,首先要看它是否切合課題,其次還要看問題是否和文章的主要內容有關?!皢⒚伞蹦耸侨n文的“題眼”,它點出了課文描述的重點。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把第一個和第三個問題確定為本文的主問題。問題生成來自學生,教師要在學生提問的基礎上,巧妙地設計主問題,把文本最核心的主線呈現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2.深化主問題,拓展學生思維。
思維發展是學生學力培養的“發動機”。主問題確立以后,教師應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氛圍,以發展學生的思維。
如:蘇教版五下《秦兵馬俑》一文,最突出的教學價值不是作者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介紹秦兵馬俑,而是作者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大量的聯想,把每一種神態的兵馬俑寫得栩栩如生。因此,教師整合出主問題“作者是怎樣具體介紹秦兵馬俑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不是難點,難的是如何深化主問題,讓學生理解兵馬俑為什么“類型眾多、個性鮮明”。我在教學中圍繞這個主問題安排了兩次小組合作學習。第一次合作交流,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兵馬俑的特點。我給了學生這樣的提示:說——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種兵馬俑,根據學習單上摘抄的關鍵詞句,說出它的個性特點;讀——讀出這種兵馬俑的個性特點,請你的同組伙伴提出改進建議。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從文本理解轉向個人體驗和同伴協作,其過程是學生思維“內化”“活化”的過程,它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在此基礎上,圍繞“作者是怎樣抓住兵馬俑的特點把它寫活的?”開展第二次合作學習,它指向語用,聚焦寫法。兩次合作直擊教學重點、難點,便于學生探究。
3.延展主問題,提升學習能力。
語文的外延是生活,學力的內涵是應用,在主問題教學中,要通過延展主問題實現學科和生活的結合。
如:蘇教版五上《少年王冕》一課,文中的第五自然段作者把雨后的景物寫得非常具體,目的在于突出景物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教學中,在延展主問題的環節,就可以把“課文中景物描寫的用意何在?我們能不能仿照這種形式,描寫身邊的景物呢?”作為學生拓展訓練的內容。通過相似情境和任務的聯通,適時地延展主問題,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主問題教學視閾下學生學力培養的研究,為學生主動性的發揮提供了展示的平臺,為主問題教學指明了前行的“航標”。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民主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