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蓓
摘要社會熱點問題是某個時間下社會發生的重大事件,通常會涉及到一些政治、經濟、生活方面的話題,因而社會熱點問題具有較高的教育價值,能夠培養并提升人們的思想道德水平。立足于當前經濟競爭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要積極開展學習“效益”活動,而社會熱點問題則是教學的落腳點。基于這樣的情況,本文將結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社會熱點問題在高校思政教學中的價值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希望能夠對高校思政教學有所助益。
關鍵詞社會熱點問題高校思政教學價值意義
一般說來,社會熱點問題指的是某一段時間內收到人們熱切關注、在國內外引起反響的重大事件,它既可以是國內外政治方面、經濟方面、文化事業方面等發生的重大問題,也可以是某個事件廣泛流傳之后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的現象。就社會參與度而言,能夠引起社會大眾廣泛討論的、對社會造成很大影響的問題都可以看做是社會熱點問題。現階段,我國社正處在社會轉型的重要階段,因此會發生一些必不可少的社會矛盾,這些矛盾通常會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關注,部分社會矛盾會對社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高校大學生對新鮮事物持有很強的好奇心,但由于思想還未完全發展成熟,因而缺乏一定的政治敏感度。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計算機越來越普及,并已經成為高校大學生了解社會熱點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社會熱點問題能夠把握高校學生思想動態
高校思政教學的開展,要能夠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制定出相關的預防政策,才能強化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將學生引到正確的思想道路上來。對于高校思政教學來說,把握住學生的思想動態有很多種路徑,主要有開展交流會、輔導員反饋等手段。但通過這樣傳統路徑獲取的信息范圍未必真實有效,因此高校思政教學要創新資料收集手段,借助于有效的方法,諸如校園人人網等方式,了解高校大學生真實的內心想法,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即使大學生在不同的高校學習,但同樣都是大學生群體,他們在看待社會熱點問題時所發表的言論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可以說,社會熱點問題在高校思政教學中的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意義,有利于時刻掌握高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
二、社會熱點問題能夠落實高校思政理論教學
一般來說,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就是依賴思政教學理論來開展的,但由于高校思政理論課的教學教材內容顯得相對枯燥,很難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要能夠充分發揮高校思政理論教學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就要不斷更新高校思政的教學內容,牢牢的把握住時代發展的特征,借助社會熱點會問題,將高校思政理論教學落實。不僅如此,高校教師在做思政理論教學設計時,要能夠設計到多方面的知識內容,不僅僅是理論教學的內容,還要設計理論教學的知識層面,幫助大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此外,高校思政教師還可以將知識的教學與思想教育相融合,借助社會熱點問題開展思政教育,更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基于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將熱點問題融入到高校思政教學中去,落實高校思想政治的理論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國家大事的討論中去,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是非觀念。
三、社會熱點問題是高校開展思政教育的主要依據
社會熱點問題能夠將某一段時間下社會的建設成果以及矛盾集中和表現出來,它既能夠將我黨的執政方針表現出來,還能夠將這一段時間內人民群眾的要求與愿望表現出來。需要注意的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讓學生養成正確的三觀,強化學生的民族歸屬意識,增強學生對國家的熱愛,最終形成健康的思想道德觀念,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而如果簡單的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促進社會發展的路徑,則顯得過于片面。因此,要站在馬克思主義的角度來思考社會特點問題,更好的了解國情、民情。所以說,社會熱點問題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依據。
四、社會熱點問題是進行實際教學的重要橋梁
現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兩課”教育的依賴性較高,而“兩課”教育的開展基本都是建立在書本教學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說,高校大學生即使能夠學習到相關的思政知識,也缺乏對其的實際應用能力。與此同時,高校思政的實際教學,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因而經常會出現學生逃課的現象。而社會熱點問題有一定的背景,將社會熱點問題看做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重要內容,促進學生參與到關心國家大事中來,切實提高學生的是非辨別能力,增強學生的政治敏感性。
五、結語
綜上所述,社會熱點問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約束,導致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模式比較落后,而將社會熱點問題應用帶高校思政教學課堂中,能夠將教學課堂與社會“接軌”,牢牢把握住學生的思想動態,將高校思政理論教學落實到實處。通過這樣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專心致志的投身于高校思政學習中去。
參考文獻:
[1]顏亮,馬金珠.社會熱點問題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價值探討[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7).
[2]柴延艷.結合社會熱點開展高校思政教育的意義及機制[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3(08).
(作者單位:安康學院政治與歷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