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榮康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收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段話科學而又簡明地說明了閱讀在九年義務教育中、在人的發展過程中的地位。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方法;技巧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基礎工具學科,更是一門情感學科;從某種意義上講,又是一門德育教育學科。要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讓學生在學習、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師淵博的知識、豐富的材料、善辯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以外,閱讀教學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激趣
美國心理學家斯奇卡列說:“好奇是兒童的原始本性,感知會使兒童心靈升華,為其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惫P者立足于課堂,重視學生的感情和思考,在積極引導中,化抽象為形象,化平淡為神奇,化枯燥為活潑,使學生入“迷”。幫助學生領悟作品的情操美,品味語言美,體會作品中的意境美,讓學生不斷地發現美、領悟美、欣賞美。以課文為切入點,以點帶面、旁征博引,使學生進入更廣闊的閱讀領域,激發他們閱讀課外書籍的濃厚興趣。如此,不知不覺中把徘徊在門外的學生帶入藝術殿堂,于潛移默化中給學生以心靈的感染和藝術的熏陶,增強學生對閱讀的渴望。在這樣一個從課內到課外的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興趣被激發了出來。
二、采用對話式教學,開啟學生的心智
對話式閱讀教學是指處于平等地位的學生、教師、文本三者間因彼此精神敞開而達到靈魂交融、心智啟迪目的閱讀教學形態,它要求教師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尊重學生的閱讀體會。教師不能以權威的身份向學生宣布式判定文章的“真正”意思是什么,或其寫作“內涵”是什么。但是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又無法回避語文閱讀教學相對于個體閱讀活動來說所具有的特殊性,即學生的個體閱讀活動中有其他閱讀人員的參與――教師和同學,其中教師又是學生的閱讀活動最大的影響者,教師的介入程度和方式幾乎決定了學生閱讀的效果。而教師若因此就學生的閱讀放任自由,就會走向另一個極端――不負責任。因此,我們必須演好教師這一特殊的角色,在實際教學中加強引導,對學生的閱讀理解做到了然于心、松緊適度。
1.假以舟楫,充分了解文章蘊含的內容
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要知入知出,充分了解文章內容,如人物、情節、環境等,要充分調動和發揮藝術的聯想和想象,得到一種角色體驗,使自己沉浸在文章的情韻之中,這是知入,即學生要投入其間,與文中的人物情節等心領神會,如知入而不知出,缺乏對作品的理性分析,那么,這種理解很可能是膚淺的,因此,投入又必須保持距離,把文章內容的理解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解性認識。然后,要知人論世,作者總是處于大的歷史背景和小的生活環境交叉的區域中,這就要求學生在閱讀之前就應先了解作品的相關背景,這樣就易于理解作品中流露出來的情和意,也就更易于與作品溝通。
2.取其精華,對文章內容進行最佳選讀
文章中并不是每段文字都是精華所在,其中不乏綠葉襯紅花之筆,如果學生在綠葉之景中花費太多時間,無疑會影響閱讀效果。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選出閱讀重點讓學生去關注、欣賞、品味、思考。也就是說,教師要做一名導游,先選定美景,而后讓學生自己去欣賞。
事實上,只有擁有源頭活水,才能滋潤學生們求知若渴的心田,才能生成新的閱讀信息,開啟學生的心智,發掘創新思維的有效途徑。
三、語文閱讀能力的具體培養措施
1.積累階段
這是一個動態而連續的過程,更是后面階段能力具備和發展的基礎。積累的內容包括:語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義的基礎知識要打牢,能夠準確地判斷單復句并能分析其結構,要熟練地把握文體特征、語言表達的特點;思想感情方面:能夠閱讀范文和課外讀物,學會理解或吸收比較豐富的思想感情,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復雜思想感情和新觀念奠定基礎。
2.理解階段
一是判斷力的培養。判斷力是指讀者理解事物的本質,明確概念??梢岳梦谋局械呐袛嘌颉跋拗坪托揎棾煞?、來訓練,如“錯誤常常是正確的先導”這句話,如果把“常常”一詞去掉,這個判斷就絕對化了。因為生活中錯誤之后并不一定就產生“正確”。加上“常?!?,對“錯誤”現象的本質特點揭示就準確。
二是分析、綜合能力的培養。分析、綜合能力構成了人類基本的思維過程,也是閱讀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將事物的個別特征或個別方面分解出來的能力。只有通過分析,對課文的整體認識才能深入。
閱讀教學直接關系到各科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提高,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才能逐漸領會、理解課文及其他閱讀材料的意義,進而去學習寫作技能及加深對其他課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通過必要的語文閱讀訓練,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賴莉.中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分析與培養[J].科教文匯,2008(5).
[2]夏長國.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提高語文閱讀能力[J].教育藝術,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