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琰
摘 要:經濟結構轉型與升級是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小微企業發展是推進經濟結構轉型與升級的難點和重點。文章基于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現實背景,剖析了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與小微企業發展的契合性,并提出了優化小微企業發展,加快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策略與建議。
關鍵詞:經濟結構 小微企業 契合性 策略
中圖分類號:F2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5-025-02
一、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與小微企業內涵界定
(一)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內涵
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的國家發展戰略,是關系到未來國家發展大局的戰略性舉措。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是一種經濟運行方式向另外一種經濟運行方式逐步過渡過程中結構調整和完善的狀態,從本質上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其根本目標是為了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包括轉型目標、轉型模式、轉型初始條件、轉型終極條件四項關鍵要素。目前關于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理論研究大多專注于轉型目標與模式的研究,而對于轉型條件缺乏必要的關注,事實上不同的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初始條件和終極條件下,因為不同的經濟運行模式在不同的轉型初始條件下,在一定目標約束情況下,會產生不同的路徑依賴。從我國經濟發展的現實來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過程中應重點關注的是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需求結構轉型升級、貿易結構轉型升級及要素結構轉型升級。
(二)小微企業內涵界定及發展情況
小微企業理論概念最早由我國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提出,小微企業是小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個體企業等統稱。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在推動就業、繁榮市場經濟、推動技術創新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截至2013年底,我國小微企業數量規模已達到5000萬家,為國家提供大量就業機會的同時,也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然而小微企業融資難、稅負重、管理水平和效率低、創新能力弱等問題嚴重制約了小微企業發展和進步。未來全方位地推進小微企業發展是一個關系到國家未來發展的戰略性問題。
二、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與小微企業發展契合性分析
從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內涵來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需求轉型結構、貿易結構轉型升級與要素結構轉型升級構成了其整體內容,小微企業發展與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契合性分析,可圍繞這四個方面展開。
(一)基于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內在契合性
產業結構升級是由于產業內部資源配置不合理導致的產業效率和產業質量落后。從我國經濟發展態勢看,依靠大量物質資源的投入來支撐經濟發展的模式,已經呈現出巨大弊端,不但物質資源無法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同時也給我國生態環境帶來巨大破壞。我國人口紅利已經逐步消失,低成本優勢效應呈現遞減趨勢。產業結構重疊與無序發展帶來嚴重的資源浪費,推進產業結構轉型與升級已經成為經濟新常態的重要內容。
小微企業與產業結構升級的契合性在于:首先,小微企業是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小微企業具有經營方式靈活、創新因素豐富的特點,在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過程中,產業內資源的溢出必須伴隨其他新型產業的資源輸入,因此小微企業的發展無疑可以產業結構升級與轉型提供更多實踐支持。其次,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在于“轉”,如何“轉”,怎樣“轉”,最關鍵的是要依靠技術創新、理念創新來推動。小微企業的不斷發展,為產業內技術創新和理念創新提供了更多案例和發展范式,找尋到了更多有效利用產業資源的路徑和方式,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奠定了基礎。最后,產業結構升級是一個系統工程,將小微企業納入到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進程中,可以使小微企業站在更高的起點上,實現飛躍式的發展,實現企業自身服務、產品質量飛躍式的改善,從而提高小微企業發展的速度。
(二)基于需求結構轉型升級的聯動契合性
需求結構轉型升級是指市場供給有落后于市場需求的傾向,在新的技術環境下,需求結構轉型升級的必要性體現在產品和服務無法滿足日益更新的需求,導致舊的產能無法得到及時的利用,造成資源的浪費。基于需求結構轉型升級的聯動契合性體現在:一方面是小微企業可以挖掘更多的產品創新區域和手段,為滿足消費者需求提供新的供給,從而調整需求結構。另一方面需求結構轉型與升級也向小微企業發展提供新的壓力和動力,“倒逼”小微企業不斷改進內部產品設計、生產流程、管理方式來提高自身發展水平。總體來看,基于需求結構轉型升級的契合性體現在:小微企業可以通過“碎片化”服務更新,給需求結構轉型升級提供新動能。
(三)基于貿易結構轉型升級動態契合性
經濟全球一體化時代不但使國與國之間經濟依賴度增加,同時也使國與國之間的競爭程度加劇。貿易結構受制于西方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導致對外貿易需求受到嚴重影響。縱觀歐美發達國家的歷程,其大多經歷了從依靠大量物質資源投入到逐步過渡到以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作為核心力量支撐經濟增長的過程。
基于貿易結構轉型升級動態契合性體現在:一方面在新的貿易背景下,提高產品差異度是強化貿易競爭力的關鍵。小微企業作為微型企業,有相當一部分生產的產品具有差異化特征。例如,我國廣東省有一家生產食品夾的企業,其產品出口到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獨特的工藝制作流程為其獲得國際市場奠定了良好基礎。諸如此例,數不勝數。因此小微企業在推動貿易結構轉型升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貿易結構轉型升級受到國外市場的壓力,在創造國際市場需求方面,小微企業必須結合外部市場的變化,時刻注意調整自身的產品設計和生產流程,通過前瞻性的規劃來滿足未來國際貿易需求的新特點。基于以上兩點,小微企業發展與貿易結構轉型升級之間具有動態契合的特征,環境的變化,新的貿易需求將對小微企業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同時也直接影響到貿易結構轉型升級的進度和結果。
(四)基于要素結構轉型升級的推進式契合性
要素結構包括:勞動力、資本及技術等要素,當前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要素結構中物質資源作為基礎要素的支撐力度已經顯示出不足。基于要素結構轉型升級的推進式契合性主要體現在:一方面,小微企業本身具備諸多勞動、資本與技術要素,關鍵的是如何整合這些要素,因此,小微企業自身的良性發展將直接為要素結構調整提供新的推動力。例如,小微企業在人才要素培養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缺乏“藍領”人才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小微企業可以為“藍領”人才的培養提供更多空間。另一方面,要素結構轉型升級最關鍵的是提高每項要素充分利用的效率和質量,使其具有連續性和放大效應。小微企業的發展將為要素利用提供空間,尤其是在信息技術背景下,要素粘合性效應增大,小微企業可以更為靈活的方式,利用各種要素,從而加快要素結構調整與升級。
三、推進小微企業發展,加快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策略
小微企業在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方面可發揮重要作用,兩者之間具有強大契合性,因此,推進小微企業發展是未來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構成部分。筆者結合當前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微企業發展的宏觀和微觀背景,針對小微企業發展提出如下建議和策略。
(一)加強政府主導作用,優化小微企業發展環境
政府在推進小微企業發展方面發揮著主導作用,在推進小微企業發展,加快經濟結構轉型的升級過程中,政府應發揮如下作用。
第一,加強財稅政策支持力度。要給予小微企業資金支持,尤其是創新型、技術性小微企業,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不斷增加資金供給規模,消除小微企業發展的后顧之憂。加快小微企業發展基金的推進工作,發揮發展基金的作用。推進稅收制度改革,特別是“營改增”工作的進行,適時地清理小微企業不合理負擔,掃清小微企業發展障礙。例如,國務院頒布小微企業納稅政策: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將享受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小微企業范圍,由年應納稅所得額10萬元以內(含10萬元)擴大到20萬元以內(含20萬元),并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助力小微企業盡快成長。
第二,建立和完善為小型微型企業公共服務信息共享平臺。加快推進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工程建設,優化合理配置服務資源,增強政策咨詢、創業創新、知識產權、投資融資、管理診斷、檢驗檢測、人才培訓、市場開拓、財務指導、信息化服務等各類服務功能,重點為小型微型企業提供質優惠的服務。
第三,因地制宜支持小微企業發展。鑒于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存在區域性差異,因此對小微企業政策支持力度和發展環境構建,應在堅持國家總體戰略一致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制定小微企業發展政策。地方政府應在結合中央政府總體意志的基礎上,結合地方發展需要,進一步完善小微企業發展環境。
(二)構建現代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體系,解決融資難問題
融資難問題仍然是制約小微企業發展的主要問題,資本要素的不足直接導致小微企業無法在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中進一步發揮作用。筆者認為:解決融資難問題,應著眼于構建現代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體系。
第一,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明確現代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和目標,通過不斷改進服務,為小微企業發展提供新動力。
第二,建立小微企業政策性金融體系,要在建立小微企業信息評價體系的基礎上,完善小微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加強信貸產品創新力度。要立足于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為目的,多方位滿足小微企業融資需求。
第三,鼓勵更多金融服務工具參與到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解決進程中來。例如,目前出現的專門服務小微企業的社區銀行、小微銀行等。此外,應重點支持發展互聯金融,通過進一步支持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開展諸如P2P眾籌、B2B供應鏈金融融資新模式,來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
(三)強化小微企業發展創新體系,推動小微企業深入發展
創新是一個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強化小微企業發展創新體系非常重要。小微企業創新體系應分如下三個層面:
第一,企業管理創新。結合新的技術環境,在高度可變的市場競爭情況下,小微企業應對管理理念、模式以及戰略進行創新,管理創新是一項重要生產力,管理創新是小微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動力。
第二,技術創新。小微企業應堅持“專精特新”,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道路;堅持集群發展,積極發展專業化產業集群,提高小微企業集聚度,提高與大型企業的協作配套水平;堅持轉型升級,支持小微企業進行新材料、新工藝創新。
第三,知識創新。知識創新是企業管理與技術創新的基礎,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已經成為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關鍵,因此,知識創新成為小微企業未來發展的關鍵驅動力。知識創新最主要的是要在建立學習型企業組織的基礎上,重視人才的培養和梯隊建設。人才是知識創新的載體和主要表現,重視人才,管理好人才是知識創新不斷發揮“威力”的關鍵。
結論
小微企業發展與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具有內在契合性,當前小微企業的發展面臨巨大歷史機遇和挑戰,未來加強小微企業發展理論探索和實踐考察,無論是對于豐富經濟管理理論還是對于推進我國經濟平穩可持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朱宏任.降低小微企業信息化應用門檻.新華網科技頻道,2014.5.13
[2] 唐寧.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關鍵是建立信用制度.投融界,2013.11.21
[3] 許科敏.改善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推動金融機構加大信貸.中國經濟網,2014.6.30
(作者單位:河南工程學院工商管理學院 河南鄭州 451191)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