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植
【摘 ? ?要】《學記》作為世界教育史上不朽的教育名著,其中敘述的許多教學原則在今天依舊具有珍貴的學習借鑒價值。本篇文章即嘗試詳細論述《學記》中的各個教學原則對我們提升高中語文這門課程的整體質量的意義。
【關鍵詞】高中語文 ?學記 ?長善救失 ?藏息相輔 ?教學相長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028
《學記》不僅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本教育專著,更是世界教育史上不朽的教育名著之一?!秾W記》中記載的很多的教學原則在今天依舊具有極其珍貴的啟示與借鑒價值。作為一名中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多翻閱這本珍貴的教育古籍,嘗試用其中的教學原則指導教學工作、提升課程質量。本篇文章即節選了《學記》中幾個經典的教學原則,將其與今天的語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
一、長善救失的教學原則
長善救失的教學原則是《學記》中最經典的教學原則之一,長善救失指的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擅長推進學生優勢的發展、對學生的劣勢進行補救。當下的高中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這一方面的工作還做得不夠。一方面,我們面對的學生人數比較多,發現每一個學生的優缺點并進行相應的發揚與補救的確存在難度;另一方面,還是有不少的教師將主要的精力放在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上,對學生的個性發展、身心素質情況關心不夠。因此,我們更應該細致領悟長善救失原則的精髓,并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努力堅持這一原則。那么,怎樣做到長善救失呢?
第一步,我們應該隨身攜帶一個記錄本,每當我們發現學生語文學習的優勢和不足時,就隨時隨地記錄下來。日積月累,我們一定可以對所有學生的具體情況有一個清晰明了的認識,然后再進行相應的教學行為就比較容易。第二步,我們要根據本子上面的記錄,對不同的學生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手段。比如說,有的學生記憶能力很突出,我們就可以任命該學生為古詩文學習小組長,讓他幫助更多的學生記憶古詩文。有的學生語言表達水平高,我們就可以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登臺演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在“救失”方面,有的學生在寫作水平暫時落后,我們就可以在自習課輔導的時候,多傳授學生一些寫作技巧等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的優勢和不足是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的,一段時間之后,學生的優勢可能不那么明顯、劣勢可能轉變為優勢,因此,教師還應該以發展的眼光借鑒這一原則,每隔一段時間,需要重新對學生的優劣勢進行觀察和評估,以推動學生的文學素養更快更好地發展。
二、藏息相輔的教學原則
早在兩千多年之前,《學記》的作者樂克正就提出了藏息相輔的教學原則,他指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出現疲憊困倦的情況,當學生出現類似于此的情況時,教師不應該繼續進行教學,而應該給學生一定的休息或者娛樂時間,讓學生有空間和時間調整狀態,然后再繼續教學工作。這一原則,與我們今天的心理學教學理論不謀而合。學生在一段時間的學習,尤其是相似內容的學習之后,會產生疲倦的情況;如果學生得到及時的休息或放松,接下來的學習效率就會更高,這是學生身心的自然規律。然而,當下一定數量的高中語文教師即便意識到這一規律,也沒有將其認真對待,也沒有尊重學生的身體規律,而是繼續推行“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更有甚者,還占用了學生的課間休息時間,繼續推進高強度的教學工作。結果不但沒有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還極大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情緒和狀態。那么,教師每一節課應該預留多少的時間給學生休息或者是自由活動呢?筆者認為,這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我們已經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們學習的效果也非常理想的話,就可以將剩下的時間全部用于學生的自由活動或者是讓學生們進行休息。但是如果這節課的任務量很大,而我們需要刻意擠時間讓學生休息,那其實是沒有必要的。所以,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語文教師需要在時間充裕、客觀條件理想的時候,盡可能做到藏息相輔就可以。
三、啟發誘導的教學原則
啟發誘導的教學原則,歷史上不少的教育家都提過,比如說我國的孔子、古希臘的蘇格拉底,《學記》也同樣將其列為教育者應該遵循的教學原則之一。啟發誘導的教學原則強調教師不再以最直接的形式傳授學生現成知識,而是啟發學生自己去發現、去探索、去驗證。學生自己探索得知的知識不僅記憶更加深刻,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逐步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習的獨立性。在具體應用這一原則的時候,語文教師需要注意提升自身兩個方面的教學藝術,首先是自己的教學語言藝術;其次是與學生互動的藝術。啟發誘導學生的關鍵在于教師,教師的啟發類語言吸引學生、準確到位,學生才會加強思考和探究。如果教師啟發誘導的語言沒有感染力,學生就很難真正被帶入一個理想的思考環境。其次,在跟學生互動的時候,教師也要講求方法和藝術。比如學生學習狀態好的時候,我們可以開門見山直接啟發;學生對知識理解不那么透徹的時候,我們則既要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又要體現知識的趣味性。
四、教學相長的教學原則
新課改提出教師不僅是教學者,同時也是學習者,這一點與《學記》中提到的教學相長原則是一致的。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角色是相對的,當教師的知識積淀更加深厚的時候,我們是學生的教師、是學生求學路上的指引者。當學生身上有閃光點的時候,學生則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是我們提升自身素養的示范。只有樹立了教學相長的觀念,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才會更加謙虛好學,教師的教學技能才會得到長足的提升。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學生看到教師始終秉持謙虛好學的態度,也會受到很大的感染,他們的向師性也會傾向于向教師學習,成長為和教擁有一樣良好品質的人。因此,我們堅持教學相長的原則,不僅僅是為了自身教學素養的提升,更是為了給學生們作出良好的示范和榜樣。
五、及時施教的教學原則
把握時機是當代教師提升教學效率的途徑之一,這一點在《學記》中具體體現為及時施教的原則。及時施教的原則要求任課教師審時度勢,根據具體教學內容的需要與學生的學習狀態科學選擇最佳教學時機。“趁熱打鐵”就是及時施教原則的一個真實寫照。當學生處于一種亢奮的學習狀態時,學生習得、消化和記憶知識的能力是很強的。在這個時候,即便我們完成了原定的教學任務,也應該繼續進行教學,幫助學生超額完成學習任務。例如,當學生有學習上的疑問的時候,說明學生的思維正處于一種發展的狀態,教師就可以及時與學生進行互動,在解答學生疑問的同時,導出新的問題,引導學生繼續進行思考等。當教師在堅持及時施教原則的時候,最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就是審時度勢,只有對具體教學情境有清晰的、準確的把握,我們的及時施教才是有意義的、有可能的、有章可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