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葉春
【摘 要】新課程改革下,學校越來越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傳統的教學方法以不能滿足當今課堂教學的要求。因此,需要教師改變教學觀念,根據最新大綱要求,轉變教學模式,加強學生的探究精神,從而實現學生創新精神以及實踐精神的培養。本文主要從如何實現學生探究精神培養方面進行簡要的分析論述。
【關鍵詞】初中科學;探究精神;教學方法
新課程改革以后,要求學校在課堂教學中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對學生的引導,增強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從而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思維的開拓,影響學生學習的高效率。因此,探究性學習被人們提上日程,探究性學習可以有效挖掘學生學習潛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有助于新課程改革的落實,促進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因此需要教師做好學生探究精神的培養。
一、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索
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通過提出問題的方式可以有效引發學生探索的欲望,這是一種既直接又有效的辦法。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引發學生學習的欲望。例如,老師在講氧化還原反應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這個方程式時:3CO+ Fe2O=高溫=2Fe + 3CO2,教師就可以通過提問來引導學生,比如:這個氧化還原反應中哪個元素的化合價上升了?哪個元素的化合價降低了?哪些元素的電子數增加了?哪些元素的電子數減少了?公式中哪個是氧化劑,哪個是還原劑?哪個是氧化產物,哪個是還原產物?在配平時是否遵循了質量守恒定律等,通過一系列問題的引導,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發現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完成課文的學習,最終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
二、創設活動激發探索欲望
(一)通過活動引導學生探索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逐步從具體思維邏輯向抽象思維邏輯發展,因此這段時間對學生思維邏輯的培養至關重要。該階段的學生雖然在向抽象思維邏輯發展,但卻仍以具體思維邏輯為主,因此教師在實施活動教學時要格外注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教師在開展活動教學時,尤其是理科性知識的學習,教師可以通過做實驗的方式引發學生的探索興趣。
活動課堂教學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可以讓學生在具體實現操作中,通過對未知知識的探索,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實現自主學習。例如教師在講凸透鏡成像規律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實現讓學生準備好相應的工具,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學生在做實驗的過程中會引發對成像規律的好奇,然后教師在根據學生做實驗的情況進行理論上的講解,從而完成課堂教學。
(二)通過矛盾沖突引發學生探索興趣
矛盾沖突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并為學生深刻的印象。例如教師在講解壓力壓強這個知識點時,學生可能只是知道這個詞,但具體有什么作用,怎樣區別可能不會知道的很透徹,這時教師就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實驗幫助學生理解了,教師可以拿一個剝了皮的熟雞蛋放在瓶口上,這時雞蛋放不進去,但當教師小舉動以后雞蛋就進去了,學生肯定會非常好奇,教師到底是怎么做到的,這時教師就可以在學生滿滿的好奇心下,講解其中的原理,從而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實現課堂教學任務的高效完成。
三、通過合作提高探索能力
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提高探索能力是非常有效果的。各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會使用到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通常將一個班級的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然后教師為每個小組分配任務,小組成員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具體任務的劃分,然后小組內成員經過協商探討后,完成最后的總結歸納。在每個小組都進行分析整理以后,教師就以小組形成進行進一步的分析探討,或者進行小組間的探討,進而完成教學內容。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自主發現問題、自主分析問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學習方式,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實踐能力的鍛煉是非常有幫助。
四、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機制也在不斷進行完善,新課程改革對當今教學模式給予了新要求,要求重視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需要不斷加強學生的探究精神,因此,對教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要求教師不斷學習新思想,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多樣的教學手段,調動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學習的熱情,從而增強學習的積極性,最終配合教師高效率、高質量的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沈福仙.初中科學教學要重視學生探究精神的培養[J].學周刊,2015,10:134.
[2]郭晴秀.初中科學探究性實驗教學的有效性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3.
[3]原臻鈺.初中科學實驗教學對學生創新性思維培養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
[4]陳秀華.初中科學探究活動實施策略及其有效性研究[D].寧波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