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忠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網絡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為人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帶來的許多不良信息。由于小學生辨別真偽的能力差,加之好奇、敏感、善于模仿的特性,因此,現實情況下,抓好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思想品德教育過程是培養學生知情意行的過程;是促進學生思想內部矛盾斗爭的過程;是組織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統一各方面教育影響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逐步提高的過程,就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過程而言是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這四種心理共同發揮作用的綜合過程??墒?,通過深入課堂調查了解發現,目前本地區思品課仍存在著教學目標智育化,教學過程集權化,品德評價“簡單化”的現象,思品課老師沒掌握本學科的知識網絡、能力結構和方法體系,上課時忽視了品德的形成是個長期的反復的過程,是知情意行統一的過程,只重講授不重內化,只重形式,不重實效,重教師,不重學生。通過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為通過以下途徑與方法可以提高思想品德課的實效性。
一、樹立良好的榜樣
心理學家認為:“學生具有好奇、模仿性強的特點,他們以家長和教師為榜樣,學生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受到家長、老師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學校能否為社會培養合格的人才,關鍵在于老師。教育實踐充分證明:教育學生不能單單靠灌輸、說教,而更應靠老師身教。老師是學生最直接的榜樣,也就是說,師德師風的好壞對學生有著深遠的影響,不僅學生在校期間,甚至影響其一生。為此我們要十分重視教師的榜樣性。凡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必須做到。在日常生活中言行舉止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在課堂上必須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正所謂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只有教師能起榜樣性,他的一言一行才會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的形成,才能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播種行為,就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就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就收獲命運。”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養行為習慣的重要性。葉圣陶先生十分重視少年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他認為,“我們在學校里受教育,目的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我們離開了學校,仍然要從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還是為了養成習慣,增強能力?!绷晳T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強越好。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促進一個人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礎。習慣有好壞之分,好習慣終身受其益,壞習慣終身受其累。生活中有兩種習慣養成不得,一種是不養成習慣的習慣,另一種是妨害他人的習慣。陶行知先生在改造中國教育的實踐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論”。他非常重視在做中學,主張在做中養成習慣,即實踐中養成習慣?!吧罴唇逃薄5教幨巧睿吹教幨墙逃?。整個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之場所。教育無處不在。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充分挖掘各自現有教育資源,結合各種教學活動,把“做人、做事、學習”的正確習慣的培養融入平常的教學活動中。持之以恒,自然成習慣。學校教育同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學校教育只有在家庭教育的配合和支持下,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了做好學生工作,首先,使家長端正教育觀念。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就行,對于品德如何都無所謂或置之不理。例如小時候的老舍先生,就養成不遲到的習慣,他要求自己抓緊時間,時時刻刻地叮囑自己凡事都要早做,這樣長時間地堅持下去,就成了習慣了。這位以"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學史上留下了輝煌的業績,成為世界有史以來十大文豪之一。可見,行為習慣對一個人各方面的素質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對我們小學生來講,尤為重要。就拿與我們密切相關的學習來說吧。我們經??吹竭@樣的現象,有些同學平時不刻苦、不用功,考試常常得不到高分;我們也看到,有些同學雙休日只顧玩,把作業壓到星期日晚上才去做,開了夜車還做不好。其實,這完全是學習習慣和方法的問題。大家都知道,一個好的、科學的學習習慣和方法,能使我們既學得有效率,又學得輕松自在。而如果你不能養成好的習慣,上課不注意聽講,不踴躍發言,不鉆研難題,這些習慣不但不能提高效率,而且對你身心發展也會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我們在學習時,最重要的是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習慣,益終身;"這樣一來,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
三、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精神
沒有人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就沒有個性。教育家陶行知說:“最好的教育是教學生做自己的學生?!眰鹘y的班級管理中經常出現“事”不見“人”,以“事”為“本”,是教師強制管理的弊病。這種班級管理是讓學生服從于“事”,順應于“活動”,把自主和有活力的人,僵化為按“口令”行動的一種工具?!奥犆焙汀绊槒摹背蔀閷W生班級管理中的基本狀況,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是無法充分表現的,學生的個性特點是很難顯現的,培養創造性的個性品質也就成里空話。
個性迥異的學生帶著各自獨特的知識和經驗走進課堂,常常會有令人拍案叫絕的見解,拓寬教師思路。另外,學生的失誤、偏差、疑問、困惑,是真實的思維過程,反映了構建知識的障礙。教師應從課堂發言、提問、討論、練習、作業、檢測、考試等過程中,尋找學生表現出困難的蛛絲馬跡,整理記錄,對癥下藥。
要培養學生創造性個性品質就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班級管理,真正成為班級管理的主人??偹苤?,缺乏獨立自主精神的人是不可能具有創造性個性品質的,因此在班級管理中關鍵是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精神。如開學初,組織學生制定班規,每個同學都參與,提出自己的建議,通過集中制訂出:教師在與不在一個樣,班主任課與課任老師一個樣這兩條班規。在班主任的指導下,由學生干部帶領全班同學制訂和落實班級工作計劃,并由學生及時驗收計劃的完成情況,認真填寫各項工作計劃完成情況記錄表。還有按組要求輪流布置板報,每月一期。版面安排,藝術插圖均由同學自己設計,內容形式決不能雷同,應結合班內實際情況和學校重大活動進行編排。從班規內容,工作計劃落實記錄表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板報可以看出同學們具有的獨立自主的精神。
總之,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工作,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大的成效。我們必須繼續堅持德育為首,以“人”為本的原則,從小學生的實際出發,重視正面教育,立足潛移默化的影響,不斷開創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