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險行業的發展還不夠快,而且趕不上中國經濟發展的步伐。
埃文·格林伯格安達集團首席執行官
在我看來,中國保險行業的發展還不夠快,而且趕不上中國經濟發展的步伐。保險是能夠帶來非常有價值的風險管理的工具,無論是對企業還是個人,它同時也是私營部門一個潛在的解決問題的方式,能夠幫助我們解放一部分政府承擔的責任,而事實上這個行業也能匯聚巨量的資本,在中長期內能獲得一大部分的投資資金來取得很高的回報,同時支持長期的經濟的發展。沒有一個現代經濟體能夠在沒有強大的保險業的基礎上實現真正的發展。
隨著國家不斷實現新的平衡,從一個國家擁有的經濟為主到一個民營為主的市場的轉變,隨著消費者和服務越來越主導經濟的發展,隨著私營部門越來越主導經濟,我們需要更好地管理風險,能夠實現企業可持續的快速的發展。
保險業目前在中國發展不充分,主要是由于制度性和結構性的障礙,企業監管的方法和缺少專業的知識也都是我們面前的障礙,此外我也觀察到其中有一些想進入中國保險市場的企業主要關注兩點,他們希望賺快錢,也就是做投資性的IPO,或者說他們之所以對保險感興趣是希望通過投資保險業來提高資產負債表。這種興趣讓我們覺得很擔心,這種做法是讓投保人承擔了很多的風險和義務,投保人被看成了“搖錢樹”。
資產部分更多是一種衍生品,這就需要我們對保險的業務和產品進行管理,否則會產生很大的暴露,因為畢竟資金是有限的,所以對暴露進行有效的管理至關重要。我們如何能對成效進行更好的了解和管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目前中國這方面承保的知識還是比較欠缺的。我覺得要解決這些問題更大的行業開放度或許會有幫助,可以更好地從保險公司的角度來健全市場。在其他國家保險業比較發達,很多知識可以供中國借鑒,中國應該開放自己的保險市場,讓外國的保險企業帶著自己的專業知識來到中國市場和中國共享。
很多現行的監管政策實際上是對外資進入中國保險市場有些歧視和限制。我們要贊賞中國政府的政策加快中國保險產業的現代化,相關政策我們也作出了建議,國務院對政策的考量和實施將會進一步鼓勵保險業的發展,比如更快地實施和推廣相應的稅收改革,從而對壽險的投資提供更強的保護,以糾正短期投機的傾向,還有鼓勵商業養老金和醫療保險的發展有相應的法律應該得以出臺來確保貸款和住房抵押貸款等保險制度,還有就是對中小企業和微型企業的融資,通過保險的扶植在整體上屬于過多依賴監管這個行業是沒有辦法發展的,目前監管和產業界的關系更多像父母和子女的關系。
我覺得監管的作用應該是體現在早期的預警以及應急的措施,一切以透明的方式公平地對所有的公司進行執法,應該讓市場的主體企業發揮更大的自主性,在這方面我們應該關注他們的風險管控,關心他們的資產負債表的平衡。如何來發揮這種作用?通過資產的增值或者是資本內得來讓這些面向投保人所承擔的承包義務得到履行呢?我覺得這方面固定收益的投資應該是在資產負債表的投資組合中提供主要的內容,因為他們可以提供長期的穩健回報。
(本文根據作者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5上的演講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