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景春
【摘要】課堂上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但作為數學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情感變化,因勢利導,及時把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使學生始終與教師保持緊密的配合。更重要的是,根據學生的情感變化了解自己的授課效果,以便隨時采取有效措施,調整自己的講授方法和進度。
【關鍵詞】數學 情感 交流 和諧 調整 方法
數學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情感變化,因勢利導,及時把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使學生始終與教師保持緊密的配合。更重要的是,根據學生的情感變化了解自己的授課效果,以便隨時采取有效措施,調整自己的講授方法和進度。教學藝術的情感性方面,要特別注意師生之間感情的培養。注意用教師的情感去激發學生的情感,并注意用科學知識本身的內在美去培養學生的情感。
1和諧師生關系,培養師生
要加強教學的情感性,首要的是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培養師生感情。只有在和諧的師生關系上,課堂上都會有積極的反饋,都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師生關系融洽的班級中,老師愛學生,學生敬教師;課堂上學生與教師積極配合,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情緒高漲。教師往往從學生欣喜的眼神中看到自己的教學效果,會進一步受到鼓舞,使精神保持在最佳狀態。在這樣的氛圍中,教師的教學水平會得到充分的發揮。反之,在師生關系比較緊張的班級,學生對教師敬而遠之,甚至反感。在課堂上,學生一般表現得冷漠麻木,對教師所講的內容不作反應,教師雖然費勁很大,但也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在這種氛圍中,教師的情緒往往會受到壓抑,很難發揮出自己的水平。
有的學生往往存在偏科現象,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與任課教師教學的藝術情感性有關,學生喜歡哪位老師,也就喜歡那位老師的課,這一科目成績就好。這里有很重的感情因素。
2注重情感交流,妙有情感藝術
日常教學活動中,師生間的交往更多地發生在極平凡、細鎖的接觸之中。上課時,教師盡量將目光放在學困生身上,讓他們感覺到你對他們的關注;當發現有學生注意力分散時,用目光去暗示、提醒;當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膽怯、畏縮,用目光去鼓勵、支持,批評教育是常事,在批評時我盡量讓學生感受教師的一片拳拳之心,真摯之情。批評學生時,根據各人的特點,把握時機,選擇不同形式,注意語氣、語調,對自尊心強的學生,盡量不公開點名批評;對學困生,不諷刺打擊,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其心服口服。
3以嚴謹的教學態度感染學生
教師的教學態度直接影響到學生聽課的注意力和思維的活躍程度。因此,教師要有計劃地科學地將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落實到每堂課的每一個教學環節中,時刻要思考“如何讓學生用自己的腦子讀書”,克服思維惰性。首先應讓學生在聽課中產生“共鳴”。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融為一體。
在教學中還要有機地溝通學科間的橫向聯系,用學生學過的其它學科的知識來增加教學課堂教學的形象性、生動性和趣味性。使之成為教學的閃光點。培養和提高學生數學素質,是一項細致長遠的艱巨的任務。這就要求我們要積極開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模式,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模式,創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情景,讓學生輕輕松松地學習,以求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質。
4以和諧融洽的氛圍激勵學生
什么才是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呢?一言以蔽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互動課堂氣氛就是和諧融洽的氛圍,即支持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發揮學生互動作用,教師持引導姿態,而不是放手不管,模糊的一團和氣。營造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教師不應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單純地看成是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而應視為師生之間情感的和諧互動。教師要發揮其主導作用,努力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共同研究者。對學生的指導要有計劃地進行,在開展活動時,要注意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鼓勵學生自己主動完成學習過程,要及時肯定學生的各種積極表現,鼓勵創新,哪怕只是微小的進步或幼稚的想法,也要給予熱烈的贊揚。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有意識地創設一些情境,誘導學生去探討問題,多對學生提供一些感興趣的、并有適當深廣度的問題,還要以期待的心情等待著學生思考面臨的問題,以幫助的態度給學生點撥和啟迪,以飽滿的情緒講解新知識,以關切信任的態度聆聽學生的回答??傊?,老師應發揚“民主、自由、平等、合作”的精神,在學生之間、在師生之間,共同探討研究,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促進教學相長,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增進師生之間的友誼,達到培養學生的合作、集體觀念之德育目標。
5以優美的教學語言吸引學生
教學過程是師生信息傳遞交流的雙向過程,也是情感交流的過程。而語言是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只有讓學生聽得清楚、容易理解、產生興趣,教學才會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教師的說服力、感召力、戰斗力來自教師的語言力度、語言技巧、語言風采。如果一個教師富有簡潔、和諧、幽默、親切、抑揚頓挫的教學語言,就能撥動學生的心弦,促進記憶的持久,思維的活躍,想象的豐富,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實效都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教師要掌握“用聲音傳情”的技巧。由于數學語言抽象、精煉,學生不容易理解,數學教學內容若處理不當,容易使學生產生枯燥乏味之感,甚至產生厭惡心理,這就要求教師的語言力求和諧、生動、幽默、親切。和諧的語言能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容易喚起學生的注意,使大腦處于興奮狀態;而生動幽默的語言能活躍課堂氣氛,在賞心悅目之余,可給學生以深刻的理解和持久的記憶;親切的語言可以縮短師生心靈間的距離,收到“親其師信其道”的良好效果。因此在講課中,能用生動通俗語言表達的,就不搬用晦澀的術語,盡力做到語言活潑而有趣味,情感飽滿真摯。另外,在正確掌握有聲語言藝術的同時,還要恰當、巧妙地運用儀表、眼神、手勢、表情等無聲語言藝術與學生進行交流,力求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體悟到“哪里有數,哪里就有美”的感受。例如在教學中,講授教學重點時提高音量,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有時適時的沉默也能引起學生注意所學內容,激發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