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程體系反映一定的教育思想,決定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規格、質量和水平。它是根據一定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根據相關學科知識及時間環節,按一定比例及邏輯順序排列組合而成的知識系統。與學科專業知識及時間環節一樣,各門課程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即課程體系的邏輯結構,也是決定課程體系質量的關鍵因素。筆者總結發現,當前高校編輯出版學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至少存在著以學科邏輯替代課程體系邏輯、違背學科邏輯等邏輯誤區。這些問題已經影響到編輯出版學專業課程的建設。鑒于此,有必要通過分析這些問題,檢討當前編輯出版學專業課程體系的邏輯結構,尋求課程建設與發展的新對策。
【關鍵詞】編輯出版學專業;問題;對策
1以學科邏輯替代課程邏輯
每個學科都必須遵循自己特有的學科邏輯,將所涉及的知識領域的概念系統按照邏輯順序加以敘述,編輯出版學專業也不例外。編輯出版學學科邏輯提供了探索編輯出版活動規律、解釋編輯出版現象的視角、方法和過程,并為對編輯出版學研究和實踐有共同興趣的人們搭建了一個進一步拓展知識結構的平臺,是研究編輯出版活動獲得系統化知識、建構編輯出版學專業課程體系的基礎。從這層意義上說,編輯出版學專業課程體系,首先必須遵循編輯出版學科的學科邏輯。多年編輯出版學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實踐也表明,遵循學科邏輯,才能避免課程內容重復,保證課程之間銜接緊密。
編輯出版學課程是根據一定的教育理念,按照人才培養目標、出版產業對出版人才的需求以及編輯出版職業特點,選擇課程設計者認為應該掌握的思想、知識與方法,傳遞給編輯出版學專業學生的科目和進程。因此,編輯出版學學科邏輯并不等于編輯出版學專業課程邏輯。編輯出版學課程體系所遵循的邏輯,除了編輯出版學學科的邏輯外,還應當兼顧人才知識能力結構邏輯和學生職業發展的邏輯。也就是說,編輯出版學課程體系的邏輯結構應當是由編輯出版學學科邏輯、人才知識能力結構邏輯和學生職業發展邏輯組成的多元邏輯體系;編輯出版學專業課程應當按照這一多元邏輯體系,將知識內容分配到各個范疇中。但是,由于目前學界對編輯出版課程體系的邏輯結構問題缺乏足夠的重視,導致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片面強調學科邏輯,以學科邏輯取代課程邏輯。這種以編輯出版學學科邏輯取代編輯出版學課程體系,僅按學科邏輯將編輯出版學專業知識累積到課程中去的做法,對編輯出版學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選擇造成許多負面影響。最突出的表現是學生遠離真實的產業發展環境,難以將專業知識運用于編輯出版工作實踐,忽略了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需求。
2違背學科邏輯
檢視既往編輯出版學課程建設,還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一方面以學科邏輯替代課程邏輯,另一方面又在編輯學學科群和出版學學科群的課程設置中違背學科邏輯。
近年來,在編輯學一般原理和圖書報刊等載體編輯學研究成果不斷鞏固的基礎上,社科書籍編輯學、科技書籍編輯學、學術著作編輯學、文藝編輯學、辭書編輯學、少年兒童讀物編輯學和英文書刊編輯學等著作相繼出版,標志著編輯學學科已形成了普通編輯學、載體編輯學和載體專業編輯學三個層面的科學合理的學科體系,學科發展日臻成熟。但令人遺憾的是,學界建構編輯學課程群時,沒有及時汲取載體專業編輯學研究成果,課程設置依然為編輯學原理、編輯出版史和載體編輯學課程。這種做法不僅沒有為編輯出版學課程體系補充來自業界鮮活的“內容編輯”的知識內容,更違背了學科邏輯,犯了常識性錯誤。以期刊編輯與書籍編輯為例,試想一下是科技期刊與科技圖書在編輯工作中的相似度高,還是文學圖書與科技圖書編輯在編輯工作中的相似度高?這種強調載體形式編輯學而忽視載體內容編輯學的后果,使學生僅僅浮光掠影地學習了編輯工作的一般流程,無法進一步掌握不同內容的編輯規律。特別是在信息時代,學科專業越分越細,數字出版方興未艾,載體的鴻溝已經打破,專業內容的編輯差異大于不同載體間編輯工作的差異,編輯不僅要有駕馭不同載體編輯工作的能力,更要具備對某一專業方向內容進行深度編輯加工和信息開發的能力。僅僅學習不同載體的編輯知識,無法培養出適應全媒體時代數字出版的編輯出版人才。從這一意義上說,編輯學課程設置中單純強調載體編輯學,缺乏內容編輯學課程,也是造成編輯出版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的重要原因。
3多元邏輯體系下編輯出版學專業課程建設的原則
3.1以學科邏輯為基礎,增強專業課程內容對編輯出版人才知識能力結構邏輯和職業發展邏輯的適用性
編輯出版學的學科邏輯具有高度嚴謹的系統性和組織性,是一代代出版人在長期實踐中對相關知識領域不斷探索、總結、升華的結晶,并經歷了出版實踐的檢驗。學科邏輯傳遞知識的高效性有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特點,決定了在編輯出版學專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毫無疑問,這是編輯出版學課程多元邏輯體系的基礎。但是,與任何學科一樣,編輯出版學專業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受教育者是其課程體系的邏輯起點,學生作為未來的編輯出版人才“做什么”和“怎么做”,即編輯出版工作的基本內容和基本方法是課程體系的中間結構,而能夠適應編輯出版工作的編輯出版人才,則是課程體系邏輯的終點與歸屬。因此,要轉變將學科課程內容組織的邏輯體系單一化為學科邏輯的誤區,在課程內容的組織中應兼顧學科邏輯、人才知識能力結構邏輯和編輯職業發展邏輯,增強學科課程內容對編輯出版人才知識能力結構邏輯和學生職業發展邏輯的適用性。具體來說,就是根據編輯出版學人才知識能力結構邏輯,結合學生職業發展邏輯來設置課程。唯有如此,方能保證學生能夠將專業知識組織和運用于未來的編輯出版實踐中,使編輯出版學學科發展永葆活力。
3.2通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來表達編輯出版人才職業發展邏輯
統一認識,破解難題,是編輯出版學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不可回避的問題。關于編輯出版人才的職業發展邏輯,業界認為應當是“專業畢業生——學科專業編輯—復合型出版人才”,而學界認為是“編輯出版專業學生——普通編輯——復合型出版人才”。人才供需雙方在編輯出版人才職業發展邏輯認識上的巨大差距,嚴重影響著出版產業和編輯出版學專業的發展。
現代社會是高度專業化的社會,出版業界對編輯出版人才學科專業知識和能力的要求無可厚非,編輯加工專業稿件、策劃專業性較強的出版項目,沒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是絕對不行的。畢業生缺乏學科專業知識背景,是高校編輯出版學專業的短板。但是,編輯出版本身就是一個專業,業界認為具備了一定學科專業的畢業生在工作中通過師徒傳承,掌握了編輯出版工作流程就能成為合格的專業編輯,進而成長為復合型編輯出版人才也有失偏頗。特別是將編輯出版專業教育納入職業培訓范疇的做法,已經難以適應全媒體出版時代對編輯出版人才的要求。既然可以在工作中學習編輯出版知識,掌握編輯出版技能,為什么不能在具體編輯出版工作過程中學習學科專業知識,成長為復合型編輯出版人才呢?因此,通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編輯出版人才職業發展邏輯,是統一業界和學界在編輯出版人才成長邏輯上分歧的最好辦法。
根據這一思路,編輯出版專業課程建設,一方面要不斷加強出版創意教學,進一步充實內容編輯學課程,強化專業特性,另一方面應當拓展一般人文社科類普通高校通識教育課程的知識領域,尤其要注意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科學的一般原理、學科研究方法的內容,努力通過通識教育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打通學科壁壘,優化知識結構,為學生適應編輯出版工作和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簡介:
張小鏑,籍貫: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畢業院校:哈爾濱師范大學,職稱:中級;科研方向:出版與數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