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蕊
【摘 要】多媒體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為了完善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目前,多媒體技術在很多中專護校已推廣使用,多媒體技術的投入使用從很大程度上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了便利,也提高了學生的課堂效率,但也存在了種種問題,需要廣大中專護校教師引起注意,多媒體技術屬于一門新興教育技術,只有分清利弊,將利益最大化,才能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中專護理;應用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過程中已成為一種發展趨勢,這對傳統的課堂講授模式有著很大的影響。多媒體技術應用于護理教學中是以一定的護理知識為基礎,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要求為指導,將文字、數據、圖像等進行合成,使他們融合到一起通過屏幕表示出來,讓課堂內容更加深刻、更加生動、更加容易理解,但目前多媒體技術在中專護理教學中的應用也存在著若干問題,只有避免這些不利因素,才能使其更好的服務教學。
一、多媒體技術應用于中專護理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臨床護理專業教師制作多媒體技術的水平不高
對于臨床護理專業教師制作多媒體技術時需要他們既有豐富深厚的醫學知識又有扎實的計算機知識,這兩項工作都是需要教師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去實踐,所以部分護理專業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就顯得很費力,或者想著反正課本上都有這些知識的就以隨便應付的心理去制作多媒體課件。
2.課件中的內容大多照搬課本,缺乏豐富的素材
現在多數多媒體課件的內容大多數都是用文字表示的,只是將老師講課時需要講解的內容搬在了課件上,有些課件的內容跟書本上的內容完全相同,這樣就埋沒了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有些學生就認為多媒體課件完全是多余的。
3.課件中重點難點教學內容的體現不突出
在課堂上的45分鐘內,教師就是在不斷的播放多媒體課件,學生的思維就緊跟著多媒體課件的進度,被動的接受多媒體播放的知識,沒有時間思考,沒時間對重點難點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而教師就因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降低了對工作的積極性,他們不用備課,不用喋喋不休的強調重點難點知識。
4.缺少課堂講學的互動氛圍
多媒體課件在制作時就將所有的重點都放在課件的內容和課件的素材上,卻沒有注意到傳統教學模式相對多媒體教學也有自己的優勢,如頻繁的師生互動、濃厚的學習氛圍等等。在進行多媒體講授的過程中,教師的任務就是操作鼠標播放課件,卻很少留意臺下學生的情況,甚至一堂課結束教師都沒有對多媒體課件中的重點難點內容進行口頭講解,師生之間明顯的缺乏互動交流,這樣勢必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提高多媒體技術在中專護理教學中效率的有效策略
(1)首先在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上要豐富教學素材;深度分析教材、突出重點難點內容;加強互動環節內容的設計。根據教材的內容和要求來制作教學的素材,素材的制作要與所講的課程內容相符合,例如急性闌尾炎病人發病時,制作一段發病時的錄像,這些可以加深學生印象,容易形成長久的記憶;制作課件時根據教材的內容分析難點重點,將重點難點的內容以醒目的文字標注,對護理工作中容易出錯或者需要特別注意的細節以特別的字體顏色或圖片加以體現,引起學生的重視,然后反復播放,加深印象;制作課件時在每一個章節的課件內容之后設計幾道答題,老師提問學生回答,給老師和學生一個互動交流的環節,對學生的這也是考查學生對每一章節護理知識的掌握程度,老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一個總結。
(2)在多媒體課件的應用上教師要熟練操作多媒體技術的各項操作技能;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安排教學目標;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結合,加強互動。教師是多媒體課件的操作者,所以,教師必須熟練掌握多媒體課件的各項操作技能,可以對教師進行相關培訓,包括多媒體技術設備操作方法的培訓和在多媒體課件整理過程中的技術培訓;安排多媒體課件時要與學生實際的護理知識水平相符,護理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要適當放慢課件的播放速度;多媒體課件最好能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結合,傳統的教學模式與多媒體教學模式相比有它自身的優勢,例如靈活的師生互動,融洽的師生交流,所以多媒體教學模式有著傳統教學模式沒有的優勢,如可以重復性、及時性、準確性等,將兩種教學模式相結合使其互相補充,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結論
多媒體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順應了時代的發展,是高科技發展的產物。多媒體技術應用與中專護理教育中大大的節省了教師的備課時間,多媒體技術以生動、豐富的素材加以圖片文字解說使復雜枯燥的護理知識變得有趣也更加容易理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但是如果將多媒體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互結合運用到中專護理教育中,兩者相互補充,取長補短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艷麗,衛校.多媒體課件應用現狀及改進策略的研究[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10
[2]袁明.多媒體課件開發的流程和創作工具[J].科技創新導報,2008,(05):242
[3]楊健.多媒體教學存在問題及應對策略初探[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02)60-61